第一百零一節 慶雲觀(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8 字 2020-11-28

馬道長當然滿口答應――這畢竟是增加慶雲觀聲望值的做法。自從張應宸在觀內施診開始,慶雲觀的香火比以前旺了許多。張應宸在診金和葯費上「隨緣善助」,只設錢箱一個,隨人投入,絕不開口取酬。因而聲望暴漲。

投入錢箱內的診金和葯費,他亦不要,全部交給道觀內使用。一時間觀內上下對他的醫術道德無不佩服。眾口相傳,人人都知道慶雲觀里來了一位醫術人品都很高明的道長。

「我終於算是在這里站穩腳跟了。」張應宸在寫報告的時候想到,「下一步是擴大名望,發展教徒――先得把這個慶雲觀爭取過來。」

他正在思索著怎么奪取慶雲觀的領導權,一個眉清目秀的小道童,名叫明清出現在他住得靜室的門口。

「盜道長,您的醫案還是放在二進的戲台下嗎?」他問道。

「還是老規矩。」張應宸說著將羽毛筆裝入文具盒,吹了吹報告,將報告疊好,放進一個帶鎖的小首飾箱里。報告是用英文寫得――在本時空這算是最簡單的手寫密碼了。全杭州也不見得有一個人能夠看明白:教會的傳教士們個個都是語言達人,但是張應宸不認為他們會懂英語――而且還是現代英語。

他站起身來,喝了一口茶,咳嗽了一聲。拿起了從不離開視線的帶鎖醫葯箱。不管名聲多大,張應宸依舊是青袍布絛的尋常道裝,但是那副舊時空里肉蛋奶做基礎打下的高大身材,放在這個時代尚稱富庶的兩浙也算很有視覺沖擊力,何況正式組織宗教活動已有一年多,對於如何裝出一派道骨仙風的高人派頭也有了幾分心得,「慶雲觀里的神醫賽純陽」這個說辭,已在市坊見漸漸流傳開去。最明顯的證明就是,近來問診的病家里居然多出幾個三姑六婆式的人物,專問他可是不是吃雷齋的火居道士,有沒有還俗入贅本地土著家的意思。看來張應宸的價值並不只有馬道長才懂的。

明末兩浙的佛道廟宇世俗化的程度很深,父子相傳的子孫廟只杭州就有不少,每年也少不了大姑娘小媳婦跟著做法事的俊俏道士和尚私奔的風流公案。除去雲棲寺的蓮池、天童寺的圓悟這類名望極高的所謂高僧,僧道公然娶妻生子已是普遍現象。相比那些很有後世***僧侶家族產業風格的子孫廟,廣州那個很有魚玄機遺風的蓮 花精舍只能算是走特種服務業偏門的小兒科。

張應宸帶著葯箱走到第二進的院子里,戲台旁有好幾株上的百年的香樟樹,濃蔭蔽日,他的醫案就設在樹蔭下。葯箱里裝著數十種潤世堂出品的按照現代配方和工藝制造的中成葯。亦有若干種臨高產得西葯――最重要的是磺胺和土霉素。沒有這兩種抗生素,他的名聲就不會這么大了――中醫葯在抗感染方面是比較弱的,好幾個在本時空的名醫都束手無策的病例,就是靠著抗生素才挽救回來的。

葯品消耗得很快――雖然考察團給他又帶來了一大箱葯品作為補充。張應宸最近大大減少了臨高來得現代葯品的使用,只要能在本地找到代用品的,他就盡量使用本地的代用品。所以最近他開方子多,給葯少了。有的病人其實無須使用中成葯的,按照他的方子抓葯就可以,但是因為迷信這位「張道長」有「神葯」,非得要幾丸才肯走,張應宸只好做了不少糯米粉合蜜的「葯丸」作為安慰劑分發給病人――據說療效還不錯。

不過,施葯還是勢在必行的一件事。張應宸發覺很多百姓是吃不起葯的,自己開了方子他們根本無錢抓葯。這些人根本不接他的方子,只求給幾丸「神葯」。

糯米粉蜜丸安慰劑畢竟是沒有任何療效的,如果不施葯,自己就很難在下層中產生足夠的影響力。

潤世堂也是山海兩路的一員,但是葯店的布局比其他店鋪更為困難。大明屈臣氏連鎖迄今為止,連整個海南島的布局都沒完成。大陸上亦只開了廣州一家店而已。

拓展遲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地方上的阻力,許多地方的百姓,不論上中下層,都對外來的葯店有著很強的戒心,有的地方干脆就禁止外人來開設葯店葯鋪。其次是潤世堂的產能:在臨高的民營產業園里的潤世堂制葯廠雖然已經初步投產,但是制造出來的葯品在瓊州就消耗了許多。葯品生產量不足,也就無法滿足新店基本鋪貨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