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節 下鄉筆記抄(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40 字 2020-11-28

我聽了她的話,看來這里的農業生產要有個新局面,得投入更多的勞力和資源。

看到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我也按耐不住要參與進來。我讓和我同去的警衛員在前牽牛,我在後面趕牛,沒一會就滿頭冒汗。我把外衣脫下,扔在了地頭的草叢中,小伙子馬上拾起衣服抱在懷里。這個小小的細節讓我感動。

「西門達爾」牛吃力地拉著水車,但很聽使喚。旁邊一位燒水的老大娘告訴我,「這頭牛再過10來天就要下牛犢了,不能讓牛走得太快,怕累壞了它。」

我問這牛是誰家的?老大娘說這是合栓的牲口,原來村民大多比較窮,栓不起大牲口,最後在老霍的提議下,有七八戶人家合栓了這么一頭牛,即使這樣還不夠,申請了一部分貸款。

「比伺候祖宗還精心。」老大娘說,「就指著它下了犢子還貸款。」

聽到這個情況,我感到痛心,沒想到這里的農民還是這么窮!和我去過的幾個先進村完全不能相比了,各村之間的差距已經拉開了。

因為還在年節假期內,下午到四點多就收工了。我隨著大伙一起回到村里。潭口村亦是元老院為安置難民統一建設的標准村,房屋街道都很整齊,但是清潔程度不如人意。有的農戶放豬在街上亂跑找食吃,不但不衛生,也容易傳播疾病。

和老霍談了下村民的生活情況:這里的土地產量偏低,村里普遍還是一天兩頓飯,早上干的晚上稀的。農忙的時候改吃兩干一稀。吃糧總量和其他比較好的村差不多,但是細糧比例更少了,甚至雜糧比例也有所下降――老霍反映說村里經常食用南瓜「瓜菜代」的農戶不少。我想知道農戶的存糧有多少,就走進了村里的集體倉房,卻意外的看到里面有一台嶄新的小型蒸汽抽水機。問老霍,老霍說這是給高地上旱田灌溉系統做配套用得。

順藤摸瓜,我跟著他來到村北頭,這里地勢高,但是土地很是平整,老霍說這塊地面積有200多畝。土地已經平整過,連接山坡下灌溉渠道的管道也整齊完好,連安裝抽水機的地坪都造好了,但看不出用過的痕跡。我詢問:「為啥不把抽水機裝上?」陪同的村干部環顧左右:「我們不會。」

後來,老霍告訴我,這個瓊山農業示范紅旗的「引水上山」項目建成後一直未用,因為蒸汽抽水機安裝是個技術活,使用的人也得經過培訓才能上崗。但瓊山沒有會安裝這個的師傅,得等臨高調一個來裝。

「這一等都幾個月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來安裝。」

站在抽水機的水泥基座上上,我看到南渡江邊有個水利工程似乎也沒有投入使用。

「那是『千女堤』,去年縣里組織上千名移民婦女修建的,連中央都來人哩,又是上報紙又是做宣傳。可是春天里渠道就壞了,配套的閘門什么的也沒到貨。天地會打了物資調配的申請,可是上級還沒批下來,沒有水泥修,沒有閘門,有水也用不上啊!」老霍望水興嘆的心情溢於言表。

「引水上山」和「千女堤」如此尷尬的境地,暴露了我們工作中的一個盲點,項目建設必須解決好配套、使用和管理的問題,否則就是勞民傷財。

瓊山雖然是海南少有的農業大縣,但工程型缺水和水利工程利用不好的問題同時存在,這是個共性問題。落實元老院農業精神,不僅要增加投入建設工程,而且還要健全和完善管理體制及機制。

從地里回來已是中午1點多,村長的婆娘在灶屋煮好了番薯粥,用油鹽蔥花炒了個煎餅花。上午干活,水田路也走得多,加上沒有菜,我喝了兩碗番薯粥,吃了一大碗煎餅花還覺得不飽,又連吃兩個土雞蛋。沒有人陪餐,也沒有客套,午飯只用了10多分鍾。相比之下,在一些公務活動場合,吃飯成了浪費時間和金錢的負擔。其實這種負擔「兩頭都難受」,改變公務接待的辦法可以很簡單,就是一不要人陪,二要確切落實自己掏錢的原則。做到這兩條,「吃喝頑症」就能迎刃而解。

飯後,我來到村公所里,村里的主要干部都來了,民兵隊長在山東當過兵,因為年齡大了退伍回來。厚道真誠又不失精明,新話說得也不錯。會計是我們自己的培養的年輕人。這里的台帳不全,經我的要求,老霍從櫃子里找出幾本材料:有村干部會議記錄、天地會辦事登記,還有紅白理事會活動記錄等等。(未完待續。)

ps:推個書:南宋第一神仙 書號364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