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節 請柬(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33 字 2020-11-28

「……另外,在城外要設立一二個大型副食品批發市場,讓商販、餐飲商家和農民直接進行交易。」鄭尚潔在地圖上比劃著,「一來我們可以就地征稅,二來可以有效調節市面上副食品價格――現在副食品批發環節里欺行霸市現象太嚴重了。」

關帝廟人馬在各關廂暴力壟斷了城外蔬菜、禽蛋、水產品批發渠道。強制農戶和小販都要從他們手中交易。這樣的壟斷不但流失了稅源,還加大了市民的生活負擔。打破壟斷對爭取民心和擴大收入都有直接的好處。

市政府並不直接插手批發市場的貿易,只是作為市場管理方存在,征收稅款,收取場租之類的服務性費用。

但是市場里元老院必需有代理人,這樣才能影響到市場的運作,各種買入、賣出的操縱市場的行為也得有一個商業實體來運作。市政府討論下來決定由大昌米行操作糧食貿易,由萬有操作副食品,由合作社操作大宗生活日用品,同時代銷專賣的食鹽和煙草。

「有了批發市場,我們就基本上控制了大宗商品的流通渠道。」鄭尚潔說,「接下來就是看成果如何了。」

張毓的爹最近喜氣洋洋,澳洲人進了城,他靠著大世界供應商的牌子,生意蒸蒸日上不說,最近又收到了甲長送來的通知,要他作為「小微工商戶」代表出席「廣州工商總會第一次代表大會」。

張毓爹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是有張毓這個「精通澳學」的兒子,大紅請柬上這幾行字的意思明白的倒是比一般人理解的深得多。

實話說,澳洲人要請他去開會,他是多少有點意外的――不但他意外,張毓也覺得意外。因為他家的核桃酥鋪子,別看最近生意興隆,實際一直就是個夫妻老婆店,象現在這樣能用上幾個伙計學徒的,已經是近幾十年沒有的事情了。

這樣規模的小鋪子在廣州城里,堪稱滿地都是。時時刻刻都在開張倒閉,能開三代雖然很了不起,但是在廣州的商圈里堪稱無足輕重。市政府把他們歸類為「小微工商戶」,倒也是名符其實。

要說這廣州城里接到請柬的商人,大多是愁眉苦臉――自古以來,官府「請」商人赴宴也好,會議也好,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個「錢」字。

凡有用兵、災荒、大工……官府肯定會想到商人們,要他們「樂捐樂輸」。所以一聽要「赴會赴宴」,高舉之類的富商們都會頭疼。

張毓家過去沒資格「躬逢其盛」,他們這樣的小微戶就算一家一當都賣干凈了也拿不出三五十兩銀子來。官府自然沒興趣在他們身上花費力氣:小蝦米是留給小魚吃得。

現在突然來這么一張請柬,張毓的爹想到的就是自家終於發達了,要知道過去只有自己想都不敢想的豪商才有資格被官府請去「赴宴」,現在居然輪到自家了!

張毓想得卻比他爹要復雜些。雖然他不知道請他家去開會是什么用意,不過他好歹看過許多「澳洲雜志」,算是「澳學人才」。從那些雜志上的文章里,他大概猜測得出澳洲人要把商人們都統合起來――就像在臨高一樣。

不論是他看過得澳洲雜志還是報紙,多少都有臨高和澳洲人統治區各地工商會的活動報道,報道的內容五花八門。但是核心內容他還是看得明白的。

澳洲人的工商會,實際和廣州城里的各種行會、會館類似,只不過它是所有工商業者的「行會」,不再按照行業或者地域劃分。澳洲人有什么命令,通過工商會傳達執行;同樣的,商人和作坊主們有什么要求也通過工商會上陳。平日里還舉辦一些活動什么的――雖然他看不出這些「活動」有什么意義――比如一起去種樹之類的。

乍看起來,似乎和本地的行會、會館並無不同,但是從報道上看,澳洲人的官府似乎要更好相與一些,工商會有什么問題去找官府,都能很快得到很好的解決――即方便又快捷,而且用不著花費各種雜七雜八的「規費」、「好處」。這一點張毓原本是不大相信的。但是自從他家和大世界「交上了買賣」,和大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的確是從未花費過一點「好處」卻是事實。要知道別說是和茶居做生意,就算是給大戶人家送貨,也照例要有「回佣」、「點心錢」之類的花銷。何況自從澳洲人來了之後,澳洲人的警察盡管天天從他家鋪子門前的街道經過,卻從沒有勒索過這條街上任何一家鋪子一文錢的「好處」。這可就是天大的稀罕事了!難怪對面豆腐店的老板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