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節 京師(五十八)(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36 字 10个月前

廖三娘伏下身子,從一片狼藉中辨認出一道相對完整的半弧,她用手比了下,斷定那是半個八搭麻鞋的腳印。

弧形痕跡雖只有半個,但很清晰,北地風沙大,時間稍長,足跡會變得模湖,或被風沙覆蓋,這么清晰的足印不會超過半日。

腳印被從一條橫向痕跡從中間截斷,那是另外一人的腳印,多人的腳印互相重疊、踩踏、交錯,讓完整的足印難以保留,這片復雜的穿行痕跡,表明這群人不但毫無隊形,而且很可能在此處進行了短暫的徘回。

這路少有人走,多人結隊更少,三十人的團伙行動,必然會遺留蹤跡,來時路上會有更多線索,但此刻已經無法回朔。

廖三娘的目光移向前方路肩,痕跡在那里左右分流,一股粗些,一股細些。

廖三娘忽地想到,賊人可能此刻就在身旁窺伺,想到此,她的身子一下變得僵硬,連血液都似乎瞬間凝固。但她隨即轉過念頭,若敵人在此處設伏,不會容她從容勘察,只是自己嚇唬自己,她吁了口氣,身子又一下軟了下來,但驟松驟緊之下,她的額角已經滲出了層密密的冷汗。

廖三娘心臟劇烈的跳了幾下,她連續做了幾個深呼吸,終於平復下激盪的情緒。

廖三娘穩穩心神,跟隨足印較少的那一股前進,從腳尖朝向看,那些人從此處下了路肩,進入了樹叢,正常行人顯然不會舍棄大路。

廖三娘伸出手指捻起路肩上的一撮土,在指肚間搓了搓,土質松軟,略微帶些cháo氣,這會讓痕跡保留更久。

廖三娘推測,在路肩下會發現更多痕跡,果然在不遠處發現了一枚清晰而完整的足印。

她從身邊尋了根樹枝作為參照物,比了下腳印長短,然後掐斷超出部分,得到較為jīng確到腳印長度。用這根樹枝,再遇到模湖殘缺的腳印時可以用來測量,確定是否為同一人腳印,還能以此為基准估量這人的步幅和行走距離。

她以自己食指第一節指節為刻度,量了下,腳印大致8寸,一寸是3.2厘米,腳印長度乘以6.8,可概略計算出身高,那人大致1.74米左右,這在普通人身高有限的中古社會,可說是彪形壯漢。

這種測量方法未必非常jīng確,但對於臨時估測已經足夠了。

所謂八尺、九尺大漢,古人多是誇張,不可為實際參考。

從腳印看,這人雙腳外展較大,表明是個外八字,腳印前腳掌與後腳跟發力勻稱沉穩,落腳處腳印清楚,起、落腳極為利落,說明這人腿腳有力。腳印雙腳的步幅最寬處超過兩尺,大步幅,表明是體魄qiáng健的青年。

再往前走,植被增多,沿路遺留的痕跡越來越多,被踩伏的雜草,行走時被刮斷的草jīng,被人踩翻的小石子,也有了更多不同人的腳印,再往前,還有開辟道路時被刀劍斬斷的枯枝,斷jīng的茬口很新鮮,說明時間不久。

廖三娘皺了皺眉頭,行進間全無章法,這些人行事太過粗糙了。

從腳印數量和種類判斷,這隊人少說也有七、八個人,與被俘大漢供述的人數大致相符。

所有腳印朝向全部指向前方。

此時廖三娘已經初步認定就是那伙賊人。

廖三娘停下腳,她有些不解,賊人為何會在道彎處提前入林?

思忖片刻,她忽然想起道上迎面遇到一隊衙門的公人,不知是不是外部壓力迫使這些剪徑賊提前躲藏了起來。

廖三娘隨即搖了搖頭,排解掉那不必要的煩惱,她不需要知道原因,不管因為什么,對她來說這都是件好事,讓她減少了索敵的時間。

廖三娘立刻改變了先前迂回的既定策略,變更為沿手頭線索追蹤,但這讓她跟敵人遭遇的可能性驟然增加,她必須更加小心。

廖三娘轉身對小八子低語幾句,二人間拉開三步距離。

廖三娘弓著身子,她腳步很輕,走動時腳跟先著地,然後腳掌再柔和的壓上,這樣走路比整個腳掌踩在地上的聲音更小,比腳尖先著地更穩定,輕盈柔緩的動作讓她看上去像一只敏感的狸貓,

廖三娘的作戰服是緊身衣樣式,可以減少剮蹭。質地為棉布,布料雖不耐用,但足夠柔軟貼身,伸縮性很好,浸水後不會發出很大的噪音,不像臨高賣的帆布獵裝,雖然堅固耐磨,但沾水後,行動時會發出卡卡的聲音,不利於隱藏。

出任務時廖三娘從不使用任何化妝品,風會將濃烈的氣味傳遍下風處的每個角落,雖然汗臭和體味不可避免,但要盡量減少人為的氣味,她需要盡量融入自然,必要時化身一道隱形的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