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664 字 2020-12-19

聽付知遠的話,林延潮陷入沉思。

這催科之事,對他而言也是很重要。

托老天爺的福,今年歸德還算風調雨順。

眼下夏糧一收,老百姓們就有了糧食。這糧食一來要作朝廷稅賦繳納,二來要作為青苗錢還款給農商錢庄。

青苗法,已是作為林延潮的創見,經過丘橓上報給天子了。

此事作為修堤之外,林延潮又一政績,同時老百姓對於青苗錢還款多少,也關系到農商錢庄的收入。

萬一催科之時,被下面的胥吏橫征暴斂,那么一是搞臭了自己的名聲,二是老百姓破了產,還不上青苗錢。

那樣如何是好?只有將抵押的老百姓田地,拿來還債。

拿來還債,對於林延潮而言,自然是不虧。但對於林延潮名聲受損,這貸青苗錢,是解人燃眉之急的好事,但最後弄得老百姓賣田抵債,那還不如不借。

那么林延潮的青苗法,就變成了巧取豪奪,如此就並非是他的政績,而成了他的惡名了。

但是付知遠相詢時,林延潮沒有立即起身,因為他不知付知遠心底是否已有主張。

若是沒有主張,林延潮起身說自是無妨,但有了主張,若不合他的意思,那么二人很容易起沖突。林延潮不願再與付知遠關系搞僵,弄得如同前任知府一般。

這時坐在林延潮下的吳通判起身道:「府台,下官以為催科之事,重在於杜絕官吏侵蝕,若有現立即監禁嚴追。」

付知遠點點頭道:「此言甚是,請別駕繼續說?」

吳通判道:「下官以為凡有違律者抓以嚴懲,那么官吏必不敢抱僥幸之心。治國,唯有治吏二字!」

好一句『治國,唯有治吏二字!』

吳通判的話,令下面的官員不由點頭稱許。

這一句話,好比八股文章,一下子破題,將題中意思道盡。

付知遠也是點頭,這吳通判確實說得不錯,然後問道:「請吳別駕繼續說。」

吳通判見得到知府大人的贊賞,當下神清氣爽,猶如科場下『文不加點』般繼續道:「治國先治吏,治吏先正心。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上正則下亦正,只要我等以身作則,心正則身正,身正則明德,明德則吏治清明,吏治清明則天下大治。」

「好!」付知遠開口稱許。

下面官員也是稱是。

一名官員奉承道:「吳別駕之言好比經義之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娓娓道來,有理有據。」

一名官員不由贊道:「好一句『吏治清明則天下大治』,真畫龍點睛之筆。」

林延潮卻眉頭微微皺起,倒不是說吳通判的話說得錯了,相反他這一番話很有見地。

只是在林延潮看來,都是虛文,沒有落實之事。換句話說,就都是理論上的東西,沒有實錘。

這也是明朝文人一貫的毛病,注重理論,而實踐不行。

林延潮不是反對理論,理論一定是要先於實踐(道在器先),但是理論不能脫離實踐(道不可離器)。

但林延潮沒有表態,這時付知遠察言觀色看得林延潮心底似有想法問道:「司馬有何高見?」

林延潮道:「吳別駕所言極是,下官深以為然。」

付知遠捏須,心覺林延潮如此就有掖著藏著的意思了,他不由眉頭一皺。

這時林延潮道:「不過可以再補充幾句。」

付知遠聞言眉頭頓時展開,欣然道:「請說。」

林延潮見付知遠倒是個虛心之人,於是道:「下官今日查閱文獻,查得嘉靖時兩淮御史李士翱設一禁約,頗有參考之意。」

其實林延潮胸中這一套理論都是現代來的,但沒辦法,任何理論都要去過去找依據,才能有辦法說服人。

至於眾官員們則是心想,林延潮博聞強記,不知又被他從哪里看得典故來。

林延潮道:「李御史主管鹽運司時,置內號簿三扇,並通、泰、淮三分司外號簿三扇。空立前件,刻印空票。每分司若干張,上截於內號簿前件上編都字一號起至若干號止,下截於外號簿前件上編通字、泰字、淮字一號起至若干號止,俱用印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