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154 字 2020-12-19

商丘河堤上。

府衙吏員,縣衙吏員都是站在河邊勘探。

丘明山與同知署的署吏,手持魚鱗冊,持筆書寫。

林延潮與孫承宗,及一干門生來至堤下的淤地里,沒有幾日這里將會變成老百姓的淤田。

與吏員不同,遙堤上站著數百名百姓,他們都是新買這一段淤田的百姓。

他們被嚴令不許下堤,但仍是耐不住興奮,走至堤根的地方,手里捏起一把淤土,用手搓著與自家的親戚聊著,大體上的對話都是。

這田真肥,就如家里的白面似的,若是種下糧去,就算靠天吃飯,一年也能收一石糧。

那可不是,若賣把氣力,勤糞勤澆,兩石糧都成。不要兩三年就能回本了,再過五六年就能討上老婆。

眾百姓們說著,轟然大笑,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林延潮聽得百姓對話心底有數。

俗話說北方糧田論斗,南方糧田論石。

在南方畝產二三石,甚至四五石都不算稀奇。

但在北方糧田畝產只能按斗來算。一石十斗,北方的田畝,一畝只能收個二三斗,若收六七斗,可稱豐年,那就是一年下來風調雨順了。

這唯獨淤田不同,三四石也是平常。

「以往如此的好地,都給大戶人家占去了,哪里論得到咱們。」

「這還是要多謝了林青天啊!」

贊揚之語6續傳來。

眾門生們都是顏面有光,對林延潮則更是敬仰。

林延潮來至丘明山與眾吏員前,他們正在將測繪的田畝畫圖,然後登在魚鱗冊上。

田地登造的冊子稱為魚鱗冊。

魚鱗冊起始於宋,完備於明。明朝就是以魚鱗冊為經,定田畝稅賦,以黃冊為緯,定百姓勞役。

魚鱗冊里有一縣的山川全圖,其中於老百姓的田畝,一塊一塊的於圖上參照比例畫出,一片一片猶如魚鱗,所以名為魚鱗冊。

魚鱗冊外,還有一套冊子叫推收冊,用於記載該地田畝買賣。

魚鱗冊與推收冊要比對在一起看,那么本地田畝分布,產權歸屬一目了然。

當時魚鱗冊並非是一年一造,以往林延潮就算立即開辟河邊灘田,也只能在府縣里登記在冊,而在戶部卻無法立即變更。

但是眼下是什么時候,張居正之變法,還未結束。

萬歷九年行一條鞭法,天下各州縣皆清丈田畝,重造魚鱗冊。

到了萬歷十一年,雖說清丈田畝,已是被朝廷叫停,但余法尚在,地方州縣重造魚鱗冊後,必須一年一呈至戶部,戶部必須立即備案。

如此的目的是防備地方州縣,朝令夕改,這邊應付清丈田畝之策,說清丈了多少多少畝田地,到了第二年,官員交替或者是什么緣故,官員受壓力在魚鱗冊上替豪強隱匿田畝,那么戶部在備檔上,覺田畝無緣無故比去年少了,那么可以立即追究州縣官員的責任。

魚鱗冊一在戶部登記,有人想要大面積變更,那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