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世(2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670 字 2020-12-19

天子支持石星,宋應昌是因為他們是要出兵援朝,而林延潮的主張是如何封貢,所以這一次天子重用石星,而幾乎棄用林延潮,言下之意就是先打了再說。

林延潮道:「經略放心,你是林某舉薦的,能幫得上的林某一定幫得上。」

宋應昌聞言大喜道:「有林公這句話,宋某心底就是踏實了。宋某在福建為官時深服林公之能,還請林公面授機宜,教宋某以後的路怎么走!」

林延潮聞言點點頭,思索著該怎么說。思索之際林延潮順手往宋應昌面前茶盅一指。宋應昌欠身謝過捧起茶盅呷了一口。

宋應昌恢復端坐後,林延潮問道:「那我就姑且問一問經略這一次援朝,准備將行轅設在何處?」

宋應昌聞言略一思索,當即道:「宋某身為經略當然是隨軍入朝。」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如此就錯了。」

「願聞林公高見。」宋應昌虛心請教。

林延潮道:「朝廷既讓你為經略,必另設一總兵官為文武之道,這個總兵官的人選雖還未定,但我探聽石大司馬的口風,應該是意許現在提督陝西總兵官,正在准備前往寧夏平定叛亂的大將李如松。」

「李如松曾任山西總兵時就與當時巡撫不和,不願受文臣節制,此前車可鑒啊!若他這一次再平定寧夏之亂,肯定是氣盛一時。經略與總兵官一起入朝,可想過如何相處呢?」

說到這里,宋應昌點點頭道:「林公考慮真是周全。」

林延潮見宋應昌如此虛心十分欣慰,於是繼續道:「依林某之見,李總兵乃當世名將,援朝之事經略可以多倚重於他,該放權則放權。其實經略之職除了節制諸將,還有調度軍糧,協調於朝廷,我以為這二事才是經略的成敗所在。」

宋應昌恍然道:「原來如此,那么林公的意思是勸宋某將行轅設在遼東,而不入朝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不入朝,經略仍可以遙控戰事,據林某所知,倭寇這一次兵力頗盛有十幾萬之數,而且火器犀利,故而能夠一戰成功當然是最好,但若是相持,經略當保障糧道,可是據林某所知朝鮮北部多山,不說從6上難以運輸,就是以遼東現在軍糧儲備,就是一時也不足支撐大軍在朝鮮駐扎啊!」

「更重要是在朝廷眼底,經略之權更重於總督,不說官員,恐怕聖上也未必如此放心將大權相授。經略若身在後方,朝廷有什么風吹草動,都可以立即反應。但要是入朝,難免消息閉塞,若有所遲緩則會誤了大事。」

宋應昌當即明白林延潮的意思,對方讓自己行轅不要深入朝鮮,而是靠近京師的地方,意在維系與朝廷高層關系。

現在朝廷不能完全信任你,認為你資淺權重,那么你就應當事事多請示,少自作主張,臨機決斷,這才林延潮教給他不讓後院起火的法子。

宋應昌聞言起身深深一揖道:「宋某謝過林公指點!」

林延潮笑了笑示意對方坐下。

宋應昌嘆道:「林公,其實宋某之前也想過,萬一前方戰況不明,宋某可以暫時將行轅設在遼陽,若更不利則設在山海關。但是宋某卻沒有想到保障糧道上,哦,方才這么說讓林公見笑了。」

林延潮反而道:「未慮勝先慮敗,此乃名將之舉。」

宋應昌道:「不敢當,幸虧這一次來請教林公。林公倡議在登萊設糧倉,將來以海運濟之,如此入朝我軍糧道可以保障了。宋某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將行轅設在登萊?」

林延潮道:「不必如此,經略盡管先將行轅設在遼東就是,至於登萊暫派一名心腹打理就好,若用到海漕時,經略再移駐登萊,如此山東軍政之權也在經略之手了。」

宋應昌聞言露出佩服至極的神色。

宋應昌當即道:「這一次援朝兵部撥三名贊畫於宋某,不知林公可有什么合適人選可以推薦給宋某。」

讓林延潮派贊畫給他,也就是方便二人消息往來,同時也是分功之意。

林延潮想自己門下何人可以勝任,於是道:「員外郎於仕廉,不知經略可否記得?」

宋應昌笑著道:「此吾同鄉也。」

林延潮道:「此人有協調之才,故向宋兄薦之。」

宋應昌當然是欣然答允了。

不久宋應昌從林府告辭。

左右隨從見宋應昌來時滿臉憂容,去時卻是神采奕奕,不由都是奇怪。

當即師爺上前道:「東翁心事已了。」

宋應昌撫須感慨道:「全仰仗大宗伯替我出謀劃策,否則此去朝鮮怕是不能生還了。」

師爺問道:「哦?大宗伯替東翁出謀劃策,自己沒有私心嗎?」

宋應昌答道:「當然有,但林侯官喜用權術不是為了私己,而是為了經世,如此又有何妨?」</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