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2786 字 2020-12-19

黃昏之下的禮部衙門。

在李由,王五,趙用賢等官員的眾目睽睽之下,詔書就如此被焚。

林延潮一手舉燭,一手持詔書。瞬時之間詔書觸火燃燒,而這一刻李由,王五則是看著林延潮瞠目結舌地瞪大了眼睛,一時之間他們沒有反應過來,甚至連上前奪詔書也是忘記了。

而禮部衙門內的官員,看著林延潮引燭焚詔的一幕,也是驚呆了。

此刻他們臉上此刻是各種各樣的表情,有的憤怒,歡喜,激動,更多的是長出了胸口的一口惡氣。

就連當年頂撞過張居正,挨過廷杖的趙用賢,一時之間也沒有料到林延潮趕出手焚燒詔書。

眾人就這么看著明黃色的聖旨以及六科抄禮部公文被林延潮舉燭燒去了大半。

也是林延潮此舉太過駭然,李由醒悟過來尖叫一聲伸手欲奪,但卻見林延潮已是松開了手。

半截聖旨正著著火就如此落在地磚上,李由欲伸手去捧,但被火焰燙著,情急之下就要伸腳去踩熄聖旨上的火焰。

李由才邁出去辦半步,即被王五拉住道:「公公此舉萬萬不可,用腳踩此乃不敬之罪啊!」

一旁左右隨從也是一並道:「說的對,公公不能踩啊,踩了就是不敬啊!」

李由聽了氣不打一處出來,手指著林延潮道:「腳踩聖旨已是不敬,林延潮竟然燒了聖旨,那又該當何罪?大不敬之罪嗎?」

林延潮看了一眼地上燒成灰燼的聖旨,將燭火丟給旁人,然後淡淡地道:「還請公公如實稟告皇上就是,此詔正是林某所燒,臣林延潮以為此詔不可!」

臣以為此詔不可!

此言擲地有聲,李由,王五以下無不色變,林延潮竟然風烈如此,真為名臣風范。

李由,王五心底此刻本是驚怒交加,但此刻心底不知為何林延潮所震懾。

而禮部官員之中,甚至趙用賢,顧允成幾乎也要大聲為林延潮叫好。

但見緋袍在身林延潮旋身一轉,面朝北面皇城一拜道:「臣聞夫大臣以封還詔書猶美事,補綴聖旨亦盛典,而況於焚之乎!天子以禮部托臣,而國本之事乃臣大節,三王並封之事不合於我大明之家法,何為禮者?因人心有不言而同然之公!此臣以為此不可,天下臣民也萬萬以為此不可,故臣萬死不敢奉詔!」

林公可托大節,守我大明祖宗家法矣!

聞此趙用賢,韓世能等禮部官員無不在心底言道。

此刻李由氣勢已是弱了三分,出面道:「無論如何說焚天子詔書即是大不敬……」

聞李由之聲,儀門之下負手面北的林延潮側頭看了他一眼。李由見此林延潮目光,雖不如何嚴厲,但當即收聲不敢再言。

林延潮身旁的禮部左侍郎韓世能站出來道:「敢問公公大不敬之罪,哪一條是焚燒聖旨的?如此坐實,李沆皆罪也,何稱名臣?」

李由雖說是文書房出身,但卻不知這掌故。但見王五在旁咬著牙一字一句地道:「公公,當年宋真宗派使以手詔要封貴妃,其宰相李沆引燭焚燒詔書。」

李由神色一變,心道原來如此。

不僅李沆如此,宋朝文臣不少都很有風骨。曹太後有一次以文書給宰相韓琦言宋英宗的種種不是,而韓琦也是當著使者的面將太後的懿旨焚燒掉,並直接回奏道:「太後說天子的不是,真是何其古怪!」

但今日林延潮當禮部眾官員,以及李由文書官公然焚燒聖旨,看得確實駭人但是卻不是沒有古人干過。

換作平日李由肯定是要質問再三,眼下心底大懼林延潮,此人當年以上天下為公疏而聲震天下,連李太後,潞王都吃了大虧,又何況於他一名文書官。

林延潮背對著李由,仰天嘆道:「事已至此,還請公公回宮稟告皇上,林某就不送了。」

聞林延潮之言,韓世能,趙用賢等禮部官員一並面向李由作揖道:「還請公公向皇上稟告,恕我禮部焚詔之罪!」

見眾官員整齊劃一的作揖,李由不由後退了一步,再看去眾官員中唯獨林延潮面北而立不作一詞。

整個禮部的官員竟都站在了林延潮一邊。

何為禮字?因為人心有不言而同然之公!看來這句話正如林延潮所言。

李由,王五對視一眼頓時為之氣奪。

當即二人不敢再說,李由唯有捧起幾乎燒成灰燼的聖旨回宮復命,到時不知如何面對,不過這一次辦砸了差事,以後文書官恐怕輪不到他了。

想到這里,李由長嘆一聲。

而王五看了林延潮一眼,心道今日林延潮看似焚詔,但其實是沖著他家老爺王錫爵來的。

他必須立即稟告給王錫爵才是。

二人當即離去,走出禮部大門時,再回望了堂上。

李由忍不住對王五道:「林三元居然敢焚詔,難道不知皇上知道此事後,他被免職戍邊嗎?」

王五嘆道:「公公有所不知,林侯官引燭焚詔,就是效仿李沆之舉,若是皇上重責,豈非告訴天下,皇上的氣量不如宋真宗嗎?相反林侯官還因此名盛天下,更在當年上天下為公疏之時。」

李由搖了搖頭,二人不由皆垂頭喪氣而去。至於禮科給事中也是趕緊趕回六科稟告此事。

李由,王五終於離去,此刻天色越來越暗。

禮部眾官員此刻都以林延潮馬是瞻。

林延潮對左右官員道:「林某之所以焚詔,事出於急切未來得及與諸位商議,還請恕罪!」

眾官員齊道:「我心與大宗伯心皆同。」

林延潮道:「不過有的話此刻林某要與諸位說明白。此詔出自於中旨,吾身為禮臣之前不曾聞之,恐怕禮科科臣,禮部部臣,甚至內閣同官亦事先皆未曾聞之。此置我等大臣於何地?」

林延潮此言一出,禮部眾官員們紛紛道:「不錯,大宗伯所言極是。」

「之前並沒有詔書下禮部。」

右侍郎趙用賢道:「事必期於先定,而後可以必行,言必采於眾人,而後可以必信。皇上不與大臣商議,而下中旨,此實為違制!」

林延潮道:「此為一也,若是三王並封,則冠服宮室混而無別,車馬儀伏雜而無章,府僚庶采同而無辨,三王名分不正,如此猜望愈多。皇上雖明諭戶曉,亦豈能解臣民之惑,息道路之疑乎?此為二也!」

「今輔大學士平日以忠義自負,千里拜相海內無不延頸而望,但皇上以三王並封之意手詔於內閣,輔大學士不采群議,不與百官相商,不能使皇上處無過之地。此詔書本應該有內閣封還,縱然元輔不能如引燭焚詔,但當如李泌委屈而叩請,反而如旨擬命。內閣不封還,我林延潮身為禮臣,司天下禮法之事,見此違制不得不引燭焚詔,此為三也!」

眾禮部的官員聞此都是點了點頭,此事於情於理皆合乎於禮字。

林延潮道:「不過縱然如此,林某還是愧對皇上的隆恩,此刻唯有引咎回府等待聖命,各位告辭!」

林延潮與眾官員作了一個環揖,眾官員們送林延潮後,一時愣在原地不知如何處置。

禮部官員自儀制司郎中何喬遠以下的郎中,員外郎,主事們都是圍著左侍郎韓世能,右侍郎趙用賢一並問道:「如何是好?」

「兩位部堂,如之奈何啊?」

韓世能,趙用賢二人對視一眼。

韓世能雖是左侍郎,但他行事中庸,怕擔責任於是向趙用賢問道:「趙少宗伯以為如何?」

此刻在禮部衙中,眾官員都是看向趙用賢,但見其厚實的腰身如山巒般凝實。

趙用賢略一沉吟旁顧左右道:「昔李迪不肯從談,楊億不從草制,今大宗伯焚詔,此皆乃我等文臣的風骨,我等雖是不才,也當為此略盡綿薄之力啊!」

眾官員紛紛點頭道:「不錯,方才大宗伯也說了,三王並封出自中旨,內閣不封駁詔書,竟以敕下部,此責當在於輔!」

「不錯,此事當請教元輔一二。」

「什么叫請教,當稱作質問!」

「誰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