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2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4505 字 2020-12-19

「百姓?」

林延潮道:「百姓這二字倒是常常聽人提起,卻從未看見。礦監稅使公然魚肉之,而官員呢?口口聲聲將他放在嘴邊,但不過有用之時拿來用一把,無用之時就丟在一旁。更有甚者連礦監稅使還不如。」

「聖意失望至此,非一日之寒!」

呂坤聞言也是長嘆,他知道林延潮所言極是。

不說橫行霸道的礦監稅使,就是官場在張居正歸政後也是一日糜爛甚是一日。

「吏治人心,敗壞至如此,早已成積重難返之勢。呂某想起此行前,太冢宰與我有言,順勢者逸,逆勢者勞,我輩盡力以安然知天命即可,不必強為。」

林延潮聞此對孫丕揚,呂坤心底生出敬意。

若說張居正是以天下為己任,那么孫丕揚,呂坤就是明知不可為之。

林延潮道:「請居士轉告大冢宰,若我入閣,五年之內可廢礦監稅使!」

「五年?」這顯然不是呂坤期望的答案。

林延潮笑了笑道:「當然若是大冢宰還有更好的人選,那么林某願助其成。」

林延潮當然知道,孫丕揚,呂坤他們沒有比自己更好的人選。不論怎么說,呂坤也算在林延潮這有一個准話。

呂坤向林延潮道:「當年大宗伯知歸德時,常言過一句『功成不必在我』,此言至今在呂某家鄉仍是膾炙人口。」

「當年歸德受災,三十萬百姓嗷嗷待哺,大宗伯知三年,民已得食,百姓能安,林公堤歷歷在目,於大宗伯之恩德家鄉百姓至今猶然思之。在呂某心底,何言功成不必在我,大宗伯當仁不讓擔此天下!」

說完呂坤向林延潮長長一揖。

林延潮不僅想起當年自己在歸德為官之事,種種之事涌上心頭。

他眼眶微濕,然後還以一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乃本分之事,居士言重了。」

呂坤點了點頭,然後告辭離去。

萬歷二十四年的夏秋之交,天子向各地派出的礦監稅使可謂荼毒四方,宇內已無尺寸凈地。

其中淮徐之陳增尤其惡劣。太監陳增有一參隨叫程守訓,徽州人,建礦稅之議。

陳增為感激他出了這主意,認為侄婿。程守訓也覺得自己了不起,不願與其他參隨為伍自立門戶。他以納銀助大工的明目,被天子特授直武英殿中書舍人。

程守訓隨陳增之地方後,愈益驕恣。當時山東益都知縣吳宗堯,彈劾陳增貪橫,朝廷不聞。於是程守訓反攻訐吳宗堯貪污數萬白銀,並寄於徽商吳朝俸家。天子聞奏後下旨命嚴查。

這吳宗堯也是徽州人,與吳朝俸同宗也。自此不少徽商先後被程守訓指為吳宗堯寄贓之家,若不出一筆重賂則不得釋。程守訓有了旨意,對外偽稱勘究江淮不法大戶,及私藏珍寶之家,允許鄉人告密問罪。但凡衣食稍溫厚者,無不嚴刑拷詐,甚至連婦人小孩都不放過。

陳增名下僅程守訓一人即從民間收刮白銀幾十萬兩。

蘇州織造太監孫隆,乃陳矩同歲同鄉,天子下旨由他兼任蘇,松,常,鎮四地稅監。自和林延潮一起告張鯨後,孫隆為蘇州織造多年,期間一直收斂不敢妄為,與民間一直相安無事,甚至多次奏請朝廷寬免織造之費。

但天子令其為稅監以來多次責令其催征,孫隆不得不在吳中遍設關卡,無論行商坐賈一切征稅,激起近萬市民圍攻織造衙門,孫隆被迫**躲避。

太監陳奉以興國州礦洞丹砂之名出鎮湖廣,兼管錢廠之事。

陳奉每到一地,地皮無賴爭相賄賂。陳奉無不收為爪牙,編為衙門吏員替他收刮地方。

陳奉初到荊州,就已激起民憤,於是收斂不敢胡來,但後來聖旨一到將反抗他兩位舉人,以及為百姓盡數抓拿,陳奉轉而氣焰囂張。

湖廣各地陳奉無不派以稅使,連人口不到數百的小鎮也不放過。稅使每到一地,開列地方富戶名單交給陳奉。陳奉依序索拿,但凡有不給者即行抄沒。

陳奉所經之處,沿街店鋪不敢開門,否則必予索錢。地方官員稍有異議,即被陳奉冠以阻擾稅使之名。

襄陽知府李商耕、黃州知府趙文煒、荊州推官華鈺、荊門知州高則巽、黃州經歷車任重皆以煽亂之罪上奏,天子下令將這些官員盡數抓拿下獄。

其余礦監稅使更勝於陳增,陳奉者不勝枚舉。

林延潮聞之也是感慨良多,礦稅再不好,但也比後來的征三餉好,但這話他不能說,說了就被噴了,至於提議征三餉則不會被噴。

朝廷其實可以徐徐圖之的,比如張居正的清丈田畝即是在規則范圍之內,但是……但是天子與文官集團決裂之後就變成了礦稅。

明朝就是由無數沙石對壘起那座很高很高的山,但現在已是山石四面崩落,留著這煌煌帝國的時間已是不多了。

入了秋後因礦監稅使,各地民怨沸騰,醞釀激變。

連一向不評論政事的新民報也是開始說事。

報上記載,宋仁宗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言下之意,眾所周知。

民間地方官員不斷上疏,朝廷諸公也知礦監稅使激起民怨極大,連連上諫天子。

京畿附近也是人心惶惶,稍有身家的百姓整日提心吊膽,一夜之間,京師治安極差,光天化日之下,百姓上街被搶,劫匪大呼一聲我乃皇差,百姓目送竟無一人聲張,氣象衰微人心渙散,竟至於此。

紫禁城城頭烏雲密布。

文淵閣內,只余三位輔臣。

新入閣得陳於陛病了,病得很重。他向天子上疏懇請撤回礦監稅使石沉大海,於是被氣病了,從此閉門不出,不肯上朝。

內閣又回到了趙,張,沈三個臭皮匠挑大梁的局面。

而三人也不過好,陳於陛上書死爭,他們也曾爭過,但又回閣辦事。

畢竟這四面漏風的大屋子還需他們裱糊裱糊,讓一大屋子的人繼續住下去。

閣內趙志皋面對各地督撫一封又一封奏章,身為輔的他再也無法『世人皆醒我獨醉』。

張位與孫丕揚這邊於人事上勾心斗角,那邊因朝鮮之事著急得掉頭,襲李文忠爵的淮揚侯之子李宗城宣慰朝鮮,冊封倭酋豐臣秀吉,卻遲遲不解決冊封之事。

這時豐臣秀吉解決了繼承人問題後,開始指責明朝在封貢協議上反復,認為當初城下之盟於己不利,打算重新談判,否則不接受冊封。

在朝鮮設貢道,屯田,駐軍是張位與石星的政柄,一旦不成,必被天子問罪。

而沈一貫,則不聲不響。

在內閣經營兩年來,不少黨羽已遍布朝堂上。雖沒有明著與趙志皋,張位爭權,人人皆知不可忽視。

三人坐在公座上,張位於朝鮮事上說了數次,沈一貫默然,趙志皋則是不住的咳嗽捶胸。

這時外頭又報,播州楊應龍連戰連捷,先劫掠四川,又至雲貴,後兵犯湖廣。貴州巡撫江東之率三千官兵圍剿,結果遇伏全軍覆滅。

趙志皋揭開奏報時,手都在抖。

張位不忍看之。

唯獨沈一貫站起身道:「兩位閣老,太倉早空,囧庫亦將竭,眼下唯有請皇上帑幣,兵滅了楊應龍此獠,還有遼東也要練兵設防,以備倭寇再犯。」

張位立即道:「朝鮮之事暫不可提。」

沈一貫聞言露出不悅之色,心想都到這份上了,張位還在死撐。

趙志皋聽沈一貫,張位之言又是一陣咳嗽,好容易喘勻了氣道:「眼下也唯有皇上可以拿主意,如今我等還有什么辦法。」

沈***:「元輔,國事還沒有到那個地步,四面收刮來的礦稅也有兩三百萬兩,只要皇上肯帑幣,則事有可為。」

「只能如此。」趙志皋嘆道。

毓德宮外數盞宮燈搖曳不定。

此刻雖是白晝,但烏雲之下,仿佛天黑了一般。

宮內天子半卧床榻上,內閣將邊事奏上,請天子帑幣剿滅楊應龍,另外九邊邊餉又拖欠半年。

天子向一旁張誠,田義,陳矩問道:「朕負了一身罵名,為何應付完大工邊餉後,又所剩無幾了?是不是陳增,孫隆,陳奉他們在地方辦事不盡心盡力?張誠,陳矩你們說?」

張誠,田義,陳矩等人能說什么。

只能說陳增他們剛到地方,民情不熟,過些日子再搜刮一陣應該可以再補上。

陳矩低聲道:「陛下,據四川,湖廣巡撫來報,楊應龍屢屢請和,言朝廷只要既往不咎,他可以……」

「楊應龍想要議和,除非朕死了……」天子大聲打斷。

張誠一並上前言道:「陛下息怒,保重龍體!」

「區區一個賊酋,不值得陛下如此啊。」

「調兵遣將剿滅就是。」

張誠,田義,陳矩他們好容易勸住天子,天子躺在御榻上目光悠遠。

半響之後,有人推門入殿。

張誠見天子臉色不好看,正要呵斥。

對方已是跪奏道:「陛下,吏部尚書孫丕揚與兩京的三百余名官聯名上奏!」

眾人神色一變。

「念!」

「臣孫丕揚泣奏陛下,數月以來,廷推擱矣,行取停矣,年倒廢矣。諸臣中或以功高優敘……懇請陛下任用賢臣,使下意能達於上,上意達於下,重拾人心,天下猶可為也,否則社稷崩析……」

「陛下……陛下……」

天子頹然躺在塌上。

「看試手,誰能補天裂……這事你們都不成。趙志皋,張位他們也不成……孫丕揚更不成……」

天子自言自語道。

張誠,田義,陳矩在御塌前伏下頭。

「張誠!」

「老臣在。」張誠膝行上前一步。

「傳詔,宣……宣林延潮進京受命!」

此刻殿外並無雷聲,但三名司禮監太監如聞雷聲般,猛然抬起頭。

天子目光已凝,目光望向別處道:「張伴伴,陳伴伴,你替朕走這一趟!」

「老臣遵旨!」張誠郎聲言道。

數輛自紫禁城急馳而出。

車行至半路上,天空之中已是響起轟隆隆的雷聲。

張誠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太監這么多年,還從未半夜驅車到哪個大臣的府上相請。

一旁陳矩突而感慨了一句:「不說官員,就是宰相,本朝隆禮恩遇也未有如此。」

他們沿途換馬不換車,一路急馳抵至書院。

這時學功書院正燈火通明,大門緊鎖。

一旁錦衣衛正要伸手捶門。

張誠伸手一止,親自上前手持門環拍打了數下。

書院門子打開大門,頓時吃了一驚。

但見外頭站著不少手持庭燎,身著明黃衣飛魚服的兵卒,而兩名無須中年男子,身著大紅斗牛服站立。張誠,陳矩二人身居高位多年,就算身為太監,也是氣度儼然,甚至比許多二品大臣更有朝廷大員之體。

「還請通報一聲,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任提督東廠太監張誠,司禮監秉筆太監陳矩奉了旨意來見前禮部尚書,也就是你家山長。」

「什么?」門子腦子一懵。

張誠微微一笑又耐心地再說一遍。

「還請入內稍待片刻,容我進去通報。」

門子慌忙奔入書院。

張誠點了點頭,當下與陳矩二人走進書院。

至於他們來時如此大陣仗,早就驚動了書院上下,一時無數學生們爭相擠至操場來看。

張誠笑了笑,不以為意與陳矩說了幾句話,忽然心念一動,轉頭看去但見燈火之下。

林延潮已至。</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