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報復(1 / 2)

徐謙現在考量的問題是怎么在這場風暴之中牟取好處。

徐翰林眯著眼,心里在琢磨著自己的定位,首先,他和毛紀是勢同水火,不可能有言和的可能,而楊廷和呢?

楊廷和這個人太專斷,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樣的人確實是經國治世之才,可越是這樣的人就越是專權,容不得別人動搖他的威嚴。

若是這個時候自己……

想到這里,徐謙心思一轉,他娘的,姓毛的不是惹我嗎?今ri索xing火上添油,不整一整你,你還不知道徐老爺有幾只眼了。

其實大多數人心里再恨某人無非是在心里腹誹,或是在腦中意yin一番罷了,心里將此人碎屍萬段,見了面卻還得笑臉相迎。

而徐謙則是說到做到,既然大家是敵人,那么徐謙也不會客氣,管你是誰,但凡有機會少不了要過河拆橋、落井下石。

徐謙想了想,已經有了主意,隨即一聲冷笑,便背著手,旁若無人地往內閣方向去,到了內閣值房外頭,他故意在外頭磨蹭,恰好有一個書吏出來,笑呵呵地向徐謙打招呼:「徐編撰好。」

自從有了王司吏的事,內閣上下的書吏都對徐謙很客氣,人就是如此,你若是嫩生生,人家就敢欺到你的頭上,你若是時不時煽幾巴掌出去,這人緣反而就好了。

當然,扇巴掌也是需要有技巧的,見人就扇那是傻子,屬於腦子缺根筋的范疇。

徐謙處置王司吏的事就很有藝術xing。徐謙朝這書吏頜首點了點頭,道:「怎么。張書吏要出門?」

張書吏笑呵呵地道:「是的,去通政司送一封公文。徐編撰來內閣值房可是要見楊公嗎?」。

徐謙卻是微微一笑。道:「這倒不是,是毛學士有請,卻不知是因為發生了什么事。」

張書吏呆住了,此時徐謙已經呵呵笑著進了內閣的辦公值房,張書吏不可思議地看著徐謙的背影,這徐謙和毛學士的關系誰不知道?這個時候,毛紀請徐謙去說話是為了什么?

以毛紀的xing子,既然已經恨透了徐謙,就算是有案牘上的往來。那也是派個人去知會也就是了,又為什么把人請去?這里頭莫非有什么蹊蹺不成?

張書吏越想越是一頭霧水,左右張望一眼,急匆匆地往楊廷和的值房去了。

卻說徐謙到了毛紀的值房外頭,讓人通報一聲,毛紀在里頭聽了也是一頭霧水,這徐謙和他算是死敵,這個時候來見自己做什么?

若是在以往,毛紀必定會將徐謙掃地出門。可是這幾ri卻是不同,毛紀一直心神不寧,此次整垮了蔣冕,非但沒有讓他好受。反而讓毛紀意識到,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楊廷和是個專斷的人。什么事都是自己拿主意,自己這個內閣學士反而成了他的下手。以前蔣冕在的時候,他倒是不覺得。那時候他專心對付蔣冕,只想著能巴結住楊首輔,可是蔣冕走了,他表面上好像成了勝利者,可是真正一琢磨,卻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是,勝利者永遠是楊廷和,自己不過是個看客,因為無論蔣冕跨不跨,他都是個紙糊的學士,一點份量都沒有。

而楊廷和決議讓楊一清入閣更是讓毛紀大驚失se,同時也更加意識到了這一點,楊一清能力比自己強,資歷比自己更老,再加上是楊廷和舉薦,顯然二人密不可分,毛紀早就聽說正德朝的時候,楊廷和和楊一清之間的關系就是極好,世人都說他們是二楊,一個擅文,一個擅武,楊廷和在文事上很有一手,甚至水平隱隱超過劉健,可是楊一清曾經在邊鎮任職,對兵事了若指掌,他曾三次總制軍務,主管三邊防務,使邊境安定,許多人將他比作是大明朝的郭子儀。

一個這樣的人入閣,那他毛紀成了什么?現在戶部尚書的委任還沒有下來,他毛紀還不是次輔,一旦楊一清入閣,只怕這次輔就輪不到他毛紀頭上了。

毛紀越想越是覺得不對勁,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結果卻是給別人做了嫁衣,甚至可以說,若是放任楊一清入閣,他的地位甚至還不如蔣冕在內閣的時候,到時有什么事,還不都是二楊商量,他毛紀什么都不是?

既然如此,就只能鋌而走險了,那上書彈劾楊一清的言官是毛紀授意的,他的意圖很明確,絕不能讓楊一清入閣。至於楊廷和,他倒也有自己的算計,現在蔣冕剛剛垮台,想來楊廷和就算知道這是自己暗中布局,怕也不會急著對付自己,最多心里留個疙瘩罷了,等風頭過去,自己再去向楊廷和示好就是,內閣大臣之間鬧點矛盾不算什么,只要自己態度誠懇,再對他馬首是瞻一些,想來楊廷和還不至於對自己下什么重手。

事情是做下來了,主意也是已經打了,可是毛紀仍然有些不安,從本心上,他對楊廷和有一種很深的戒備,正是和楊廷和走得太近,所以毛紀才更加深知這位首輔大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