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1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99 字 2020-06-25

更新時間:202-0-

一條幽靜的青石巷子;舊的石板和苔痕、新的紅燈籠;一道院門輕輕洞開;一張清秀的女孩臉,忽然露出驚喜的表情。此情此景好像在哪里經歷過,但張寧知道這是記憶的欺騙,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在院門口見面,沒來得及說幾句話,小妹一雙靈動的眼睛仿佛有千言萬語,但很快就有更多的人需要應酬了、什么也沒能說出來,就連周圍的鄰居聽說當官的張寧回來了,也紛紛過來「圍觀」。甚至有人忍不住問為什么沒有敲鑼打鼓的官差護送、為什么沒有扎著紅花的轎子,仿佛張寧是中了狀元衣錦還鄉一般,興許在鄉親眼里在京里做上官就了不得正該大張旗鼓。

張九金父子本來趁著過年旺季還在做生意,沒多久也關鋪子回家來了。

如眾星捧月一般,平日來往不多的鄰居紛紛圍著張寧客套,恭敬羨慕之意溢於言表。張九金因此也是紅光滿面,作為長輩對四鄰的恭維十分受用。人一高興,少不得整個下午都率領全家男女老少操持著在院子擺上幾桌。

應酬、吹捧、客套、酒,張家小院紅紅火火,如春提前到來,紅火熱鬧乃吉祥之象,人之所好。張寧一直帶著笑臉,大過年的人們又那么給面子,笑僵了也不能拉下臉。張寧時不時忍不住四顧搜尋小妹的身影,沒有什么事,不過是下意識想她正在做什么;偏偏每次都能碰到小妹的同樣的目光。

一旁坐在上方位置的張九金已經成功讓自己轉變了角色,仿佛突然從一個商人變成了一個德高望重的鄉紳,說詞兒也盡往官場上扯,有故意炫耀之嫌:「上元縣衙門派人來送公文的時候,老夫初時沒認出來是誰,還是大郎認出來了,大郎和縣里的吏員有些結交、見過趙師爺,一說才知道是縣太爺身邊人趙師爺,親自送吏部的公文來了,老夫就請入茶廳敘話……」

「管糧馬的趙師爺,按縣里書吏的口風,縣太爺很多決斷都是趙師爺拿主意。」大哥張世才與他爹是一唱一和,「縣太爺自己不方便過來,派了趙師爺,算是很重了,遞公文一般就是派個官差就行的。」

張寧不好掃大伯的面子,便說道:「我年底才外派揚州府判官,不久前還是禮部京官,不便與家鄉的父母官走動的。」

同桌一人煞有其事地說:「雖然未曾走動,不過大家同朝為官,話是很好說上的。以後鄉里鄉親有個什么事與官府扯上關系,咱們也不那么怕官啦!」

院門沒關,這時又來了個富態的員外,跟著兩個奴仆抬著一整捆綢緞進來,進來就打躬作揖和張九金一副好不親熱的樣子。虛套了好一陣,張寧才搞明白,原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以前的准岳丈王員外。婚約都退了,他還能大模大樣地來竄門,又無名無故送這么一份大禮,直教人感覺好生意外。

……熱鬧喧囂一直持續到里仁街那邊華燈盡亮才陸續散去。留下了幾桌杯盞狼藉和滿地的垃圾,張家女人們忙個不停,男人們則飯飽酒足虛榮享受夠蹲在堂屋門口繼續聊,兩輩人三大爺們誰也不動家務的。剛才在酒桌上還裝文雅人的張世才此時正拿著一根牙簽大模大樣地剔牙。

「王家是想修補兩家關系啊。」張九金嘆了一句。

張世才笑了一眼張寧:「咱們家二郎有才,他們家有財,如果中間沒出現那次波折,也算是門當戶對的。江寧縣王家的家底殷實,什么也不缺、就缺個文運;而且王家小姐長得不錯啊。」

「王翁確實專程提過兩次,今天又親自登門。」大伯張九金正經地說,「二郎和小妹的年紀也不小了,還不成家,咱們張家像什么話?」

張世才又道:「別說,這幾個月登門提親的媒婆快把咱們家的門檻磨平了,現在咱們是官宦之家,上小妹的很多啊。」

「哥哥都沒大婚,哪有小妹先嫁人的道理!」干著活的張小妹一直拿耳朵聽著呢,這時忍不住插了句話。

張世才笑道:「人家宦官之家的大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那才叫一個身份,小妹以後別沒事在人前人後的亂跑。」

「行啊,求之不得。大哥你來掃院子,人家堂堂大小姐怎么做這種活兒呢?」張小妹清脆的聲音將南京官話演繹到了聲的極致,婉轉動聽比吳腔還自有一番溫柔。

「王翁的事,還得二郎的主意。」張九金不管兄妹的玩笑,依然保持著正經。他總算說了句實在話,大伯畢竟不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