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冷笑話(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46 字 2020-06-25

梁老表還未顧得上說京師見聞和游歷的逸聞趣事,倒先說起另一個同窗來了,那個人張寧也比較熟,便是矮子楊鄰楊四海。梁老表嘆道:「南京過去的我認識的人中,會試上榜的就只有楊四海。」

「知道知道,上回他們廂敲鑼打鼓報喜的,不就是楊四海殿試被點中二甲么?」羅錦隨口道,好像天下沒有他不知道的事似的。

比較低調的才子蘇良臣這時也無不羨慕的開口:「去年上桂榜,今年立刻就中金榜,不枉咱們私下里說他才學不俗。」

張寧跟著附和了幾句,沒說什么。以前和楊四海有點矛盾,幸好去年大伙送他去應考時,席間輕描淡寫地化解開了,此時便沒太多感想。要不是以前的張寧羞辱別人個子矮,估計他對楊四海也沒多少印象。

印象里楊四海的樣子非常年輕,可能還比張寧歲數小,連著中舉人、進士,實在不是一般牛;他這樣不聲不響就成了,叫人家考到頭發胡子花白的老夫們情何以堪。大明朝疆域萬里人口億計、進士卻非常少,但凡進士出身的人沒一個不是人精,張寧的記憶里就一大堆經書,他很清楚這玩意不是光靠死記硬背能行的。

「四海不是咱們凡夫俗子能比的。」有舉人功名的羅錦忍不住又說了一句。他端起酒杯巡了一圈,接著說:「咱們還別不信資質,我以前就是和四海一個儒學讀書,給你們說件小事。去年秋闈之前,不是傳言平安兄咱們應天府才學第一么,大伙就猜起了誰會是解元,你們想想楊四海是怎么答的?」

提起那事兒,張寧微微有些尷尬,當時傳言自己應天府才學第一,還不是以前的張寧自己給嚷嚷出來的……不過如果以前的張寧沒死,今年是他去參加會試,能不能上榜?這倒是個迷,反正現在的他去考肯定沒戲。要說科舉讀書這條路,楊四海和以前的張寧都很有天份,自己反而比較凡庸了;前世連個重本也考不上,而考清華的難度和考進士都不是一個等級。

「楊四海平日里起來挺謙遜的,他應該會說解元是平安兄吧?」梁守誠猜道。

張寧淡淡笑了一下,什么也沒猜。蘇良臣毫無壓力道:「我和你們又沒在一塊兒進學,怎么知道?」

羅老表搖搖頭:「梁兄啊,你和我一般,也是個凡夫俗子。我來告訴你們楊四海怎么答的……他說如果以後想考會試殿試,現在是不是解元有什么關系呢?」

這就好像是個冷笑話,講完了眾人還沒回過味來想明白「笑點」在哪里。張寧倒是馬上明白了,說道:「四海目光遠大、見識不凡。」

片刻之後大伙兒回過味來,無不唏噓感嘆一回。進士的材料就是與眾不同,當時馬上就秋闈了,大伙無不一門心思撲在上面,人家就開始想會試殿試了,思想境界不在一個層次。

大伙兒聊到這里,羅老表終於忍不住轉頭向張寧:「平安兄為何不參加今年的會試,反倒當起官來?您和四海可是咱們貢院齊名有才學的人!」

羅老表開口問起,包括蘇良臣都立刻投來了目光,顯然諸生都對這事兒好奇,只是不好問起。

張寧一語頓塞,總不能說實話,皮囊下換了個人以前的平安兄考這個行、現在的平安兄現做八股文章根本就毫無水准。

他本想自認不如人,但不知怎地心里冒出一股子好勝心來,畢竟是年輕人誰也不甘願說自己不行!特別是自己曾經還羞辱過楊四海的學問,怎么別人中進士了就立馬裝孫子?他內心里的驕傲心理被激了,恍若有一個聲音說:老子做八股文章不如人,但總有地方比別人牛!

他欠了欠,故作淡定道:「非人人都要進士出身,當今楊少保(楊士奇)也不是進士。」

楊士奇,布衣出身連個秀才都不是,教過書肯定有學問,但就是沒考中過功名,現在是天子身邊頭等紅人,太子少保、華蓋殿大學士、禮部左侍郎兼兵部尚書,內閣閣臣身份領六部事前所未有,聖眷無人能及。楊士奇不是進士,但他是隨便一個進士能望其項背的嗎?

「佩服佩服,平安兄有大志也。」羅老表等人只能這么恭維一句,不能再說其它了。

因為楊士奇是個特例,通常來說要有所作為,進士出身會比較靠譜一點。所以眾人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