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秦淮小聚(1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428 字 2020-06-25

更新時間:202--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極其微妙。張寧在既有的秩序下擁有清白的身家和社會地位,方泠與他的關系便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很不平等;可過了兩天通過張寧引薦蘇公子等人與她會面,只見蘇公子的仰慕之情溢於言表、求一見而不得的心情,立刻又讓方泠仿佛變得高不可攀。

在名士圈子里,方泠對蘇公子這樣的人都不太賞臉,猶自避在里間竹簾後面只聞聲不見人;而蘇公子等人執禮甚恭,好像在拜見什么大人物似的……確實名妓雖是賤籍,說起來地位低,對一般人而言卻遙不可及。

張寧不禁暗自感嘆一回,她哪里會缺人追捧,又何必放下身段去哀求別人的情意呢?

和蘇公子一起來的另外兩個人也是才子名士,談論的是戲曲音律。方泠雖是女子,卻在這等雅物上見識不凡,言談之間常令名士們拍案稱贊。

而張寧就有點像打醬油了,為了避免完全插不上嘴的尷尬,他也湊熱鬧談了一些籠統的觀點,還好只要別說具體只談大方向的概念,好像還像那么一回事,不算出丑。

大伙談起南戲北戲,張寧便說:「北戲結構嚴謹、南戲流麗悠遠,若是集二者之所長,是否能開創新的流派?」

只是隨口這么一忽悠,不料蘇公子便極給面子,跟著用專業的論據為張寧的觀點闡述了一番,認為這個方法可行。不知確實是張寧想法好,還是蘇公子故意給面子的原因。他一直就想結交「顧春寒」,只有通過張寧才得償所願,因此他不能讓張寧難堪不是。

張寧在戲曲方面實在是個半吊子,在碧園是聽過不少戲曲,對此也了解了許多基本的東西,可要深入理解就不行了,畢竟是半路出家的業余愛好者,和「曲中謫仙」和方泠這號人根本沒法比。就好像現代的足球,大部分人都知道踢進對方球門就算贏,可只有那些真正的愛好者才得懂什么戰術技巧,一場精彩比賽才能津津有味;太業余的愛好者像張寧前世,世界杯什么的就圖個熱鬧勁,至於里面有啥高明之處就完全不懂了……

蘇良臣道:「如平安兄所言,詞曲唱腔可集南北之所長,若是顧夫人能在舞蹈手法上為新曲改進,新的唱腔必能有一番成就,可預料盛極一時絕非戲言。」

受了蘇良臣的鼓舞,他也不怕貽笑大方,本來就沒說自己內行,鬧了笑話也沒啥,便想起在碧園感悟出的點子:「既然要創新,就別拘泥於南北戲現有的本子,我們何不寫一本新戲,就像《牡丹亭》之類的更有娛樂性的東西?到時春寒梨園開業,也讓顧夫人搏個好頭。」

「何為牡丹亭?」蘇良臣很配合地問道。

張寧便忽悠道:「我在揚州做判官時,於民間聽了個傳說。南宋時有個才女叫杜麗娘,一次游園做了個夢,與夢中的書生在牡丹亭畔幽會。醒來後相思成疾香消玉損,後來那書生進京趕考路過牡丹亭,拾得杜麗娘的自畫像,發現杜麗娘是他夢中幽會的佳人。幾經周折讓杜麗娘海魂復生,那書生考取狀元,二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個傳說真是有趣。」竹簾後面傳來了悅耳的聲音,蘇良臣等急忙屏住呼吸,全都側耳聽著。又聽方泠道:「結局尤其好,我挺喜愛的。」

顧春寒都表態了,蘇良臣等人立刻就拍板說這本子好,絞盡腦汁贊譽了一番,唯恐落後,其間夾雜引經據典的文詞兒,立馬將故事拔高了一個高度,好像除了娛樂大眾還有什么特殊意義似的。

蘇良臣一本正經道:「我這樣辦比較好,這個本子先寫成話本,刊印出來,由咱們家的印刷坊來操|辦,能有個人氣基礎。」

張寧道:「正好近日我比較閑,本子我來寫,蘇公子將曲完善,之後咱們再依照話本的劇情填詞,完工後交給顧夫人排練。這樣如何?」

「那敢情好,平安兄曾是應天府才學第一的人,你來寫本子再沒有更合適的人了。」蘇良臣道。

張寧表示壓力不大,這種話本篇幅不長、故事也算簡單,肚子里的墨水完全夠用了。寫個故事未必有寫奏章那么難。

「有平安先生的詞,江浙大才子的曲,這個本子我真得用心教習才好。」顧春寒的聲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