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老臣欲歸而不得(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34 字 2020-06-25

羅幺娘好奇地問:「那張平安花多少銀子?」

「二千兩銀。」領班的說,「這事兒春寒梨園的人都聽說過,可不是小的胡編的,您不要不信找人打聽打聽。」

羅幺娘見楊士奇不再言語,就打發他們下去了。她臉色有些難堪道:「早知道是這么多銀子的事兒,我該和爹商量再說的,這……會不會遭人彈劾?都怪那個張平安,他一聲不吭,就說您老愛聽戲,就帶了個戲班子,我還以為尋尋常常的東西,就自作主張帶回來了。」

「沒事。」楊士奇淡然道。這事兒一傳出去,誰都猜得到張寧可能是他的女婿人選,女婿送什么東西是家事、和別人何干,有什么好說的?

羅幺娘小心地問:「您是准備收下了?」

楊士奇微笑道:「收不收,我也得把《牡丹亭》完,剛才那老兒如此吹噓,我要是不親耳聽聽戲,還好意思自稱是戲迷?」

羅幺娘頓時眉開眼笑,嘴上卻說:「就是,好不好爹爹一聽就品鑒得出來,要是不好那唱戲的拿什么話來說,哼!」

「孟子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戲不能就咱們一家人飽耳福,你叫管家發帖子給一些喜好這東西的同僚一起過來聽聽……張寧也請上。」

羅幺娘興高采烈就急著去傳話,「奸計」得逞!

……

那晚上來楊府的基本都是大員,品級低了根本不夠班和楊士奇一起聽戲,少數幾個小些的京官也是關系很硬,比如張鶴因為是部長呂縝的女婿跟著丈人一起來的,還有七品監察御史於謙那是楊士奇的學生;張寧的關系自不必說,明面上也有名義:《牡丹亭》的詞是他寫的,聽戲還能見作者,有何不好?

顯然這出戲非常有水准,且不說服裝道具都是好材料、不是那些流動的草頭班子能比的,從唱腔到姿勢舞蹈都非常新穎有味道。只見楊士奇聽到妙處一臉陶醉,頭也跟著那旋律輕輕搖晃……楊士奇一品大員平日非常穩重,實在難得見他表現出輕松愉快的一面。

兩場的間隙,楊士奇便發話道:「老夫斷言,過不了多久各處梨園都要學蘇腔,無論北曲南戲都要被蓋過風頭了!」

眾人附和一陣,於謙向張寧道喜:「平安之才叫人佩服。」

張寧聽得出來於謙是真誠的,因為他、於謙、楊士奇都是可以相互照應的人,自己人有了名氣能壯大聲勢,本身就是件好事。

張寧心里一高興,就向楊士奇拱手道:「蘇腔唱得最好的是顧春寒,晚輩在南京有幸聽到,直教三月繞梁余音不絕。可惜那名史顧春寒為人清高,見也難得見上一面,更請不到京師來,著實有些遺憾。」

「哦?」楊士奇呵呵笑道,「有才氣的人多清高,這倒是情理之中,老夫能聽到她教習出來的戲已算有耳福了。唔……」他擼|了一把胡須,「等老夫身退歸隱山林之時,定要去南京,有生之年能不能聽聽那顧夫人親唱的戲。」

呂縝大笑道:「皇上可舍不得您老歸隱,要歸隱的時候您還不知能不能走動哩!」

楊士奇也笑起來:「皇恩太重,老臣欲歸而不得。」

因為這事兒,一幫大員都注意到了張寧,至少記得他的名字了。有的人之前就對楊士奇的私事有所耳聞,這回恐怕已經猜到張寧可能會成楊士奇的女婿。不少大臣私下觀察這個年輕官員,印象還是不錯的……這個時代就算是很有地位的大臣,人也很注重外表,不是因為膚淺,因為他們信面相和心性掛鉤之說。張寧的面相雖不是一品國字臉,卻也生得端正協調雙目有神,身材也高坐姿端正,不像那淫|邪之輩,楊士奇讓這樣的年輕官僚做女婿不會丟面子的。

不過在聽戲時張鶴恭維了幾句聽在張寧耳里卻似乎不太友善,帶著點酸味和敵意。加上上次在呂縝家見面的感覺,張寧心里對這個人越發產生了對立心態……其實他並不想和張鶴產生矛盾,呂縝和楊士奇本來就不是政敵,如非必要張寧不想窩里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