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好大喜功皎潔如月(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83 字 2020-06-25

……

這陣子張寧真是和太監結上緣了,前兩天王振找了兩次,此時又見到了大宦官海濤。王振還因為是老鄉的關系,海濤又是怎么惦記上自己的?

張寧請他入客廳,屏退左右再說,執禮甚是周全……嗎的,實在是得罪不起的主啊。

在王振的描述里,海濤是個一門心思搞陰謀詭計又奸又滑的小人;但忽然見到了真身,卻發現海濤竟然長得慈眉善目,年紀起來比王狗兒還大,頭發眉毛都快白完了,面相方正不像是那賊眉鼠眼之輩。

「無事不登三寶殿,咱家就直說吧。」海濤絲毫沒有要搞什么陰謀詭計的做派,語氣之間反倒像談正事一樣,「張主事的老上峰胡瀅最近有件事密奏了皇爺,說的是前年他(胡瀅)北上欲見太宗的事兒。當時胡瀅發現了一種粉末,有特別的味兒、可太淡一般聞不出來,是他的人從巫山帶回來的;然後胡瀅去靈帳哭拜之際,竟在帳中聞到了這種氣味。」

張寧急忙說道:「這種事和我說不好吧?與我又有何干?海公公的意思……」

海濤那種慈祥的臉忽然露出一絲陰陰的笑意:「張主事,你在琢磨琢磨,竟是何干?」

海濤說完事兒就走,也不解釋。張寧被弄了一頭霧水,就算海濤臨走前不叫他琢磨琢磨,遇上這種事也肯定要忍不住想個所以然吧?

最納悶的是這個大宦官沒事來和自己說一通話是什么意思,動機是什么?王振當初找著密談倒也很明白,他們就是想要自己幫個忙、結成同盟;海濤呢?難道是專門來說假消息誤導人……這個推論不對,海濤絕對想不到王振會和自己私下來往,王振只是王狗兒手下的一個小角色而已;不知內情的人,把王振和張寧聯系到一起就太牽強了,幾乎是想不到的。

張寧一時琢磨不出海濤的意思……但他忽然想起了王振求的事兒,這不是人家送上門的消息!要不要告訴王振?

他內心確實是不想和內廷宦官有什么來往,因為這本身就是被統治者所不允許的。明朝一開始總結歷史教訓禁止宦官及後宮干政,後來發現沒有內廷制約外廷不行,不得已用宦官……饒是如此,宦官體系機構和外朝完全獨立,明文禁止宦官不得擔任任何文武官員的職務,分得那么清楚是為什么?如果外臣想和宦官結盟,通常情況下不是找抽么!

可是那消息就送到了面前,突然就對張寧產生了莫大的誘惑。王振的話重新被想起,此人長得怪但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平白被人陰、誰他嗎能痛快?而且這段時間皇帝不斷召集人開御前會議,有幾個年輕品級低被皇帝上的官員都參見了,獨獨沒有張寧自己,種種跡象表明張鶴那道折子確實被人暗地里捅到了新皇面前……外臣上書在權力圈里很難保密,張鶴就是個例子,這種事多半都是宦官干的。

前幾天情緒沮喪張寧想得淡,可那是沒法子的想法,如果真有機會,人活一輩子誰不想有一點作為?連江南才子蘇良臣浪跡江湖都不忘建功立業,何況張寧還當著官……可是一旦主動和王狗兒他們來往,必定又牽扯到權力斗爭之中,所以張寧一時間有些徘徊。

自己是想干正事的,有多少能耐就辦好多大的正事,不羨慕名垂千古光宗耀祖,只想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想不折手段爭權奪利。人活一張嘴、一身衣、一張床足也,有些浮華的東西,張寧確實不怎么重。

可是,想干事不牽扯權力斗爭,現實嗎?或許這就是國情,可能還不止一個國家的國情。

他在內院洞門口亂走,有點失神落魄一樣。徐文君進來到,就問:「剛才那個人是道士?」

「哪點像道士?」張寧隨口道。徐文君嘀咕道:「頭發都白了,還以為是得道道士……東家遇到了什么難事?」

就在這時小妹正好聽見了,便帶著笑容向張寧道:「什么難事在哥哥面前都不算難事,哥哥像山一樣。」

她的眼睛又大又亮笑起來非常好,就像月初皎潔的月亮。張寧到她,心情也柔軟下來,同時在張小妹這樣的女孩兒面前忍不住會產生一種大男子情緒,好像自己無所不能,能完全保護她、能讓她活得開心。

自己不能是個遇事手足無措的人,大家都指靠我活得好呢。張寧便轉頭回答徐文君的話:「也不算什么事,我自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