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故國(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99 字 2020-06-25

牛角號以三聲長三聲短的節奏連續吹響,各小隊在隊正的帶領下小跑著出營,步調整齊秩序良好。中軍大旗在空地上豎了起來,各隊以此為坐標列隊結陣。

全哨有三種旗幟,一面中軍大旌旗、畫著黑墨朱雀,第二種是各百戶大隊的方旗、寫著數字,第三種小隊的朱雀三角旗插在隊正的背上。中軍大旗是黃色,其它紅色,一時間人群中旗幟飛揚,十分漂亮。

陣營分作五個部分,成密集方陣排列。中軍位於中央;最前面是第三大隊,兩排全副武裝的步軍,每排六十一人,手持兩丈長的長矛,背著鐵皮木方盾和短槍兩枝、腰佩單刀,身披竹甲,基本是武裝到了牙齒;後面是第一、第二大隊火槍兵,四排縱深,裝備火繩槍和單刀圓盾;右翼是第四大隊,面向南,防御側翼;第五大隊在最後面背靠營地,作為預備隊。

整個陣營憑借澧水河為左翼,背靠營寨,兩面暴露的防御性隊列,以火繩槍隊為核心,等著迫不及待的官軍來攻。

等了許久,東面還算整齊的腳步聲大響,人馬嘈雜,黑壓壓的一片人馬自地平線上涌了過來。因為地面植被較好,並沒有灰塵滿天的景象。

等越來越近了,張寧清楚官軍果然還是步兵為主,南面側翼的一小股馬隊跟著大部緩慢前進。遠遠去,官兵的衣甲其實和張寧軍有點相似,將領一身鐵甲頭盔不同,士卒著甲不全,衣服也是灰色的、褲子顏色較淺,同樣戴寬沿帽,只是帽子上插著一些紅纓。人馬上空豎著的如林兵器,來還是長矛為主。

估算著官兵的進軍速度,他們肯定無法攜帶重武器。當然官軍也應該認為「叛軍」沒有重型遠程武器,因為從西部山區下來,太重的東西根本搬不動。

於是官軍行進到二百余步的距離才停下來,幾個弓兵拋射弓箭,定住陣腳,後面的大股兵馬陸續前進結陣。旌旗飛揚,一面大旗上寫著字:永定衛指揮使劉。目測官軍總兵力超過一千,占地面積幾乎是這邊的兩倍。張寧策馬到陣前,注意觀察那些剛從村子里訓練出來的農戶軍士,人們的臉色不出意外地露出了緊張。

其實張寧的感覺是陣前幾乎沒有什么畏懼感,因為很多人在一塊兒,居群動物的人類抱團時其實並不會覺得恐慌。他此刻反而有些興奮。

這時對面走出三騎,揮舞著旗幟走了幾十步,大喊道:「來者何人,出來見面認一認。」

打之前還要屁話兩句,但也不能不接招輸了氣勢。張寧想起在徐州時漢王的干法,可能見面就干起架來,當下便點韋斌和張承宗同往,這兩個人在校場上格斗時張寧見過,很有些身手。

這邊三騎也扛著一面朱雀旗出陣,前行了七八十步停下來。張寧朗聲喊道:「大明建文皇帝三皇子在此。」

「哈哈……」那邊三個大漢突然大笑起來。中間的胖漢拿著長矛回頭指了一番,喊道:「強弱分明,你們招搖撞騙的什么三皇子現在來投降,本指揮使可以免你一死。」

張寧道:「劉指揮莫非腦殘了,我等率軍攻城,難道大老遠跑來投降的?建文皇帝乃大明正統、天下皆知,我軍以正義伐不義,難道要向依附篡國者盤剝士卒百姓乞要榮華富貴的無恥小人投降?」

「糙!」胖大漢罵了一句,「反賊居然倒打一耙!」

張寧笑道:「多費口舌無益,劉指揮請回,咱們戰場上真刀真槍的來豈不更好?」說罷拱了拱手,喊了聲走,帶著兩員武將調馬便回。

張寧策馬從陣前橫著飛奔而過,大喊道:「諸位堂堂七尺兒郎、忠臣良將之後,願意一輩子背負冤屈罵名躲在深山苟活嗎?」眾軍紛紛吼道:「不願意……」張寧又道:「南京、江南、中原膏腴之地,我們的故土,奪回一切!痛殺奸賊,復我大明!」

「萬歲!復我大明……」陣營上頓時吶喊震天。

「擊鼓備戰!」

片刻後牛角聲的蒼涼嗚咽在朝陽中鳴響,鼓聲震天如雷。對面的鼓號也很快響起來,一時間山水之間熱鬧極了。

很快對面五排弓兵就向前挺進。韋斌扯著嗓子大喊:「准備盾牌!火槍手擅自開槍者,斬!」

弓兵行進至一百五十步開外挺了下來,在吆喝聲中拉開了弓弦,箭頭斜向天空。低空的一只白鶴驚飛,撲騰著翅膀向澧水河上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