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11 字 2020-06-25

「先和將領們再商量一番,不行就挖牆角。」他說道。

過得一會兒,韋斌等武將集結完人馬過來。幾個人在一塊兒商量了會兒,認為從十里外的營地過來攻城太浪費體力,決定把營寨搬到衛城附近一里地的地方駐扎。

如今張寧軍連雲梯都沒有、什么攻城器材也無,也沒准備好,所以暫且休戰。官軍兵力大損,估計不太可能再次出城野戰了。於是眾人開始部署新的工作。

一部分人管理俘虜,降兵有超過四百人之多,他們被繳了所有兵器,身上的鐵甲也被逼著脫了,成了「朱雀軍」的戰利品,然後俘虜們被押著去營地扛木頭,營寨里的木料直接運送過來,比重新砍伐樹木加工要省事。還有一些人去打掃戰場,主要也是拾撿兵器等物,然後拔鐵甲,官軍的鐵甲明顯比朱雀軍將士穿的竹甲好;此外是救治傷兵,大多數是官軍的傷員,因為他們崩潰之後抵抗甚微,對朱雀軍的殺傷實在有限得很。

鐵甲成了將士們的搶手貨,很快就被瓜分殆盡,嘗過頭上飛下來一片箭雨的滋味之後,大伙還是不會嫌棄盔甲太重的。

路上有總旗官在罵罵咧咧地教育士卒:「見官軍的下場了吧,打起仗來一跑死得更快,被人宰畜生一樣。誰他|娘|的臨陣逃跑,就是想害死大伙……」

眾人忙著搬運東西,搭建新的營寨,中午也沒造飯,大部分人吃了些泡米和水袋里的涼白開了事。降卒們的東西丟得一干二凈,更是啥也沒得吃,只能喝河水。

下午時,幾十個傷兵從沿途就弄了過來放在臨時的空地上。斷胳膊斷腿的、滿頭血污的、被捅了沒傷著要害的,都躺在擔架上痛苦地叫喚,苦不堪言。而自己人的傷兵自然得到了比較好的救治和照顧,人們大部分來自鳳霞山的幾個村子,軍中多少都有幾個沾親帶故的人。

大腦袋陳蓋建議把那些敵軍傷兵都殺了,「一來省得拖累咱們浪費糧食,二來也叫兄弟們知道,打了敗仗沒什么好下場。」

張寧心里覺得這樣干有點不人道,想了想便說:「抬過去放到衛城旁邊,離開後讓城里的官兵出來救他們。這些人失去了戰斗力,弄進城里去還能給他們增添負擔。」

大部分武將都贊成張寧的主意,雖然彼此戰場上你死我活,可到底都是漢人,相互本來也沒什么私怨,大伙只是覺得做人不應該做得太絕。快到旁晚時,一隊人馬便護送著抬傷兵的人去了衛城送人。

而那些降兵則被成排地反綁在竹竿上,驅趕到一塊地里。四周挖了一圈深壕,里面插上許多削尖的竹子。然後派人當值管。他們只能在野地里露宿,升一些篝火御寒,帳篷和被子自然沒有的……城里也不可能把降兵們的東西送出來。

第二天早上,一部分降卒被挑選了出來,被告知要去城下勸降。陳蓋在面前罵道:「都給老子好好勸,若是不識好歹胡言亂語說咱們的壞話,回來就得抽鞭子!」而張承宗卻喊道:「大伙照陳將軍說的做,勸降勸得好,回來有臘肉吃。」

人群里微微有些騷動,許多人轉頭向營寨上,果然涼著一些臘豬肉和香腸……軍戶們本來就窮得叮當響、比老百姓還慘,加上永樂以來國家消耗巨大,底層軍士恐怕真是難逢難月能吃上肉,他們的表情里仿佛已經忘記了自己是降兵。

韋斌集結了三隊人馬,驅趕著降兵們向西進發,沿途將領們還想方設法地教他們怎么說之類的。

及至城下,衛城上鼓號齊鳴,官兵拿起弓弩兵器在城牆上嚴陣以待。但城下的兵馬並沒攜帶撞車雲梯等物,又不能飛上城頭,好像不是來攻城的。

火繩槍兵窸窸窣窣地裝填好了彈葯,然後吆喝著讓一群降卒到護城河邊上去。他們亂糟糟地小心翼翼靠近,待城頭上的官兵清楚過來的人是降兵,便未放箭。城頭上一個武將先聲奪人大罵道:「不要臉皮的東西,苟且偷生,還要替反賊來勸降不成?」接著又有一個人大喊道:「滾回去罷!」

後面的張承宗喊道:「快喊話,一會有肉和白米飯吃。」

終於有個降兵壯起膽子對著上面大喊道:「兄弟們,建文皇上的三殿下說了,只要開城投降,絕無性命之憂,他老人家會比衛所將領們對待兄弟們更好……」

「衛所當官的把兄弟們當奴隸一樣,又要種地又要賣命,種地所得大部分被盤剝,打仗死了也是白死,別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