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94 字 2020-06-25

張寧的左手扶著腰間的佩劍,他感到手心里已經浸出了汗水,濕|滑一片。若是沒有親自上戰場指揮戰役,決策就容易多了,四百多降卒命運如何,只是一個數字,而不是一群狼吞虎噎著飯的人。

「事不可為,無法強求。繞道先取慈利、石門二縣,得到補給再從長計議,諸位以為如何?」他總算開口說道。

周夢熊首先贊成道:「正應如此,據悉朱勇調集了官軍主力正在盧溪對付苗人,永定衛以東兵力空虛,各縣城防御脆弱,攻打十分容易。先取澧水沿岸各地,再取大庸所、九溪衛等城,永定衛兵力大損難以野戰,已成孤城,不必太過在意……」

張寧轉頭用征詢的神色那些武將,韋斌等人一個個表現木訥……在稍大的戰略層面,這幫武將好像真沒多少見識,實在是無奈。

倒是周夢熊越說越激動起來:「如果苗人能在辰州拖住朱勇,形勢則一片大好;我們依托洞庭西北部地盤擴軍備戰,數月後兵馬達到規模,就有本錢問鼎常德府。若是打下了常德府,那洞庭魚米之鄉富庶之地,實力便不可同日而語了……屆時不僅能讓武昌震動,京師乃至天下都要為之動容。」

張寧點點頭,表現得比較淡定。他見周夢熊臉上的紅光,心下琢磨不禁此人的立場……周夢熊從上邊被派下來是不是有其它目的,雖然張寧沒找到證據佐證,只是臆測,但他並不懷疑這一點;不過在直覺中,周夢熊的立場也並非那么簡單,這個如果真是追隨建文帝從南京跑出來的,他應該會懷念往日的榮光罷?

「降卒怎么處置?」韋斌問道。

周夢熊聽到這里用饒有興致的目光著張寧,張寧其實很厭惡這樣的目光。他的口氣也變得不怎么友善:「能如何處置,難道把四百多人一起殺了?」

韋斌道:「怕等我們一走,這幫降卒又成了官軍的走卒,武裝之後將來再次與我們為敵。」

張寧這回比較果斷就說:「你們也瞧見了,那些人口音不一,從外鄉被逼迫來做軍戶的,給口飽飯吃就滿意了。先登名造冊,去告訴他們,願意加入咱們的有飯吃有軍餉;不願意的發路費讓他們滾蛋,下次再被俘就砍了。」

他的口氣生硬,沒有商量的意思,韋斌也不多說,只抱拳道:「是。」

第二天早上,降兵們弄明白狀況之後,果不所料半數的人願意「入伙」;其它人因為在永定衛屯田已娶妻生子,大部分說要逃離這里。就算永定衛沒遇到如此劫難,之前就跑了很多了,不然五六千兵額的衛城也不能只有這么點兵。軍戶們想法也比較簡單,因為見識了叛軍的厲害,又有白飯和肉吃,加之不知去哪里容身,干脆入伙了。

將士們砍樹木竹子造了許多筏子,將那些不願意造反的降兵送過河,每人發了一點盤纏和糧食,便打發走了。剩下的兩百多人進行了整編,編為右哨第一、第二大隊;隊正以上將領從朱雀軍中挑選人員擔任,新增的士卒暫時沒有兵器和旗幟。至於張寧的命令中登記造冊一條沒能實行,很多武將連字都不識,這事辦起來有點費時間。

張寧的人馬擴充到了大約一千人,眾人劃著木筏依次渡河,陸續將輜重及十幾個傷兵|運到對岸,因為工具簡陋,一直到下午才全部過河。衛城里的官軍只是在上熱鬧,絲毫沒有要出城再戰的意思。

軍隊從北岸向東大搖大擺地行進,走了兩天,再次砍木頭造船只筏子渡河,因為北岸的山路越來越難走。若非永定衛城卡在中間,人們也不用渡河兩次。

正月初五日,大軍抵達慈利縣城外。慈利縣的知縣在兩個月前自|殺了,好像沒有長官,那幫官吏搞清楚是張寧的人馬回來,倒也干脆,直接開城投降了。

張寧也沒讓慈利縣的官吏百姓失望,率軍進城後嚴令將士不得擾民。不過軍糧補給是要讓那幫官吏想辦法的。休整一日之後,姚二郎的左哨第五大隊被留下來駐守,督促當地官吏士紳籌集軍需;主力人馬繼續沿河向東進發。

及至石門縣,那老相熟王典史見張寧又帶那么多兵來了,遂主動開門迎接。有汪知縣頂罪,這老家伙居然還當著官,一點變動都沒有。一路兵不血刃,讓周夢熊瞠目結舌。張寧頗有些得意地對部將們說起軍紀帶來的好處,慢慢就開始見效了……這些縣城明知抵抗也打不過,開門投降又不會被殺,傻子都知道應該怎么選;至於會承擔事後被朝廷治罪的風險,那便沒辦法了,好漢不吃眼前虧總比眼下就被人殺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