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慈利(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02 字 2020-06-25

但張寧並不想激化矛盾,他思前想後,制定了「團結統一戰線」的思路。掌握帝國中央政權的宣德帝本身就是絕對強勢優勢的一方,這種時候如果張寧還顧著內斗,顯然是一件極不明智的事。他的大方向是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勢力,只要不是你死我活的死敵,就可以合作互通有無。

而內部存在的各種矛盾,都應該等到有擊敗最大強敵的那一天來處理。比如「父皇」,父子之間從未見過面缺乏感情基礎,根本無法在權力上真正信任;姚姬和馬皇後之間的矛盾更是難以調和。還有與苗人結盟之後,其矛盾也十分明顯,這個時代民族融合同化的程度完全和現代沒法比,苗人和漢人之間互不信任,實際上漢人政權的國策也沒給少民什么好處,最多的卻是排斥、歧視、掠奪。

張寧知道宣德帝最擅長的不是南征北戰,而是政治手腕;張寧自己是個文官,其實同樣如此。也許自己還不夠資格成為宣德帝朱瞻基的對手,所以要表現出更高的策略。

……幾天後,兵器局的馬大鵬等人到達了慈利縣,張寧遂帶著人馬將重心向西轉移,在慈利縣縣衙設置總部。

兵器局的人只攜帶了一些輕便的工具,除此之外什么也沒有,要在慈利縣重建作坊、制作工具、安排原料等事,將又是一項細則繁瑣復雜的事。

此時慈利縣的人員多而復雜,有軍隊將士、工匠及管事、當地的官吏,還有百姓民丁,張寧意識到僅靠以前的法子根本應付不過來,且容易造成內部管理混亂。

於是他臨時增設了兩個機構,第一個稱作「參議部」,他臨時想的一個名字,反正是協助決策和策劃具體執行各種事務的機構,老徐做「參議使」率領眾官。張寧當然清楚老徐在這方面的能耐肯定比不上汪昱和他的幕僚,比侯茂這個邪教徒的頭目也不一定強,但老徐作為早期跟隨張寧的心腹,自然有他的長處。

另外還有一個「機密司」,作為張寧的副手,幫助他管理機密的卷宗文書等物。目前的秘書只有徐文君一個人,秘書顧名思義就是知道機密的人,自然不能隨便招幾個充數,至少得他信任的人。

籌措好這兩個衙門之後,張寧接受了汪昱的建議,由參議部負責刻印制造文武各衙門的印章,並頒布懲罰偽造印章等的法令,規范組織公文來往。

接著他便下令兵器局的河南人范老四籌措組建兵器制造的作坊,在參議部由汪昱負責協調,具體安排慈利縣的官吏去征用房屋場地及材料用度。

在張寧經常過問之下,兵器局很快就找到了作坊和倉庫用的房屋和地盤,掛牌全名「兵器制造局」。

但還有一件事只有張寧能辦,便是臼炮的設計圖紙。在整個大明朝,也就他能想到怎么去做這玩意。他不是專業干作坊的人,設計圖無法一個人完成,必須要一個懂工藝的人。馬大鵬便被要求每天到縣衙里和張寧見面,倆人商量著搗鼓臼炮的法子。

不過有了制造子母長管炮的經驗,鑄造臼炮顯然難度不大,大口徑又粗又短的鐵炮,在磨制炮膛時顯然十分容易。馬大鵬談起鑄炮時,想出一種以銅為里鐵為外的法子,銅料為里子既能更好地避免沙孔又不容易炸膛。但張寧很快就否決了這套方法用於實際,因為缺銅,以他們現在的財政狀況,開采出來的銅料還不如拿來鑄幣。接著馬大鵬說鑄炮時要用中空水冷卻法,讓炮內先冷。

張寧問起原因,馬大鵬說道:「鐵水里難以避免有很多礦渣,鑄好炮之後打磨炮膛,常常發現內壁上有砂眼,怕炸膛只好重鑄了,所以鑄炮才如此緩慢。若是炮管中間先冷,渣子就容易隨鐵水留在炮膛外,能更好地避免砂眼。」

聽罷,張寧恍然大悟,心下一琢磨好像確實是那么回事,果然術業有專攻,在實用中還得需要工匠的智慧。但張寧在這方面也有長處,他能想出古人幾乎想象不到的東西,比如簡單的虎鉗。兵器局按照構造圖做出來之後,工匠們都說非常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