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耿先生(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99 字 2020-06-25

部將忙附和道:「正如成國公所言,敗軍之將自然要找些由頭說自己並非無用。打了敗仗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自己無能,就像今天咱們見到的這個羅指揮,他是怎么爬上常德衛指揮使的位置的?這地方上的吏治實在糜爛了!」

「當初調常德衛去龍頭寺,我正在盧溪,沒見過那指揮使,若不是倉促之下沒有親眼一見,也不會讓他領兵。」朱勇道,「說來這次意外,我也是有一定責任的。」

「地方指揮使不是國公任命的,您也犯不著如此說。」

這時圓臉官兒不動聲色地岔開話題:「今之情形,賊軍已然控制高都、龍頭寺駐軍也盪然無存,他們就等於控制了常德府上游的沅水。下官以為,賊軍占領此地有三個要義:第一,向西可以和苗人勾連一氣互為呼應;第二,我軍主力的糧道補給主要從常德府來,糧道就在威脅之下;第三,賊軍順水可直接威脅常德府……當然,因為他們兵力太少,又在我們優勢兵力的威懾下,進攻常德府倒不可能……」

「耿先生說起話果然是頭頭是道。」一個武將誇贊起來有點怪聲怪氣的味道。文武之間總是不太融洽,特別是在軍事上文人還要口若懸河,在武將們來說得好聽,真打起來一無是處。

這個圓臉的耿先生名叫耿懷遠,說起來和朱勇同屬安徽籍貫,又是幕僚,在朱勇身邊還是說得起話的人;不過一幫部將和朱勇九死一生,關系也並不比平常只動嘴皮子的先生差了。

耿懷遠一臉鄙夷,更讓幾個武將很不爽快。他仰了仰頭,抱拳道:「晚生有一計,不知可否在主公面前一言?」

朱勇早就慣了這樣的場面,所以剛才耿懷遠說起和武將劉鶴舉有過來往,朱勇聽著才不太靠譜,他當即不動聲色道:「耿先生有話但說無妨。」

耿懷遠道:「為今之計,不可急躁,咱們在永定衛切斷賊軍退路意圖一蹴而就已不可取,晚生之計,便是進軍龍頭寺。」

「向龍頭寺進發有何妙處?」朱勇不解。

耿懷遠一副欠|抽般的自得樣:「四個字,分而治之。自然單是向龍頭寺進軍並不能湊效,還得用一反間計,讓苗人與張寧不能勾連。很簡單,派出一個人去見白叟,曉之以利害,並承諾一些虛虛實實的好處,讓苗人遠離逆賊即可。」

「說得倒是輕巧。」剛才被鄙視的武將冷不丁冒出一句來。

耿懷遠冷冷道:「苗人與逆賊就算有來往,關系也很淺,顯然並不能相互信任;再者,苗人起兵意欲為何?無非是先給平叛的官軍麻煩,讓戰事久決不下,然後爭取在朝廷剿滅不成時用安撫政策,說不定能他們苗王還能討個官,名義上幫朝廷管理苗疆。他們是這個心思,我們就順水推舟,做出要安撫的樣子,苗人還能不領情?」

這時朱勇開口了:「耿先生所言很有道理,想來是這么回事,可以派個人去辦理。不過叛亂之事真正能湊效的還是戰陣之上擊敗反賊,計謀為輔倒也不是不可。」

部將附和道:「那是,打不過說什么都是白搭!」

朱勇十分爽快,當下就點了耿懷遠道:「反間計就你去辦,不過承諾苗人之事切勿不可,只需做做樣子示好或是口頭上說些虛實之物便可。免得到頭來要對付苗人時,平白留下把柄詬病。」

「若是苗人真有心歸附,只要條件尚可,大可以上書朝廷,安撫下去,免得兵禍延長耗費糧草人命。」

朱勇搖頭道:「漢王盤踞南京的情況下,朝廷對苗疆反叛也是說要剿,自有剿的道理。如果哪里叛亂就給封個官,那還了得,豈不是鼓舞那些蠢蠢欲動的人?」

苗人一萬多「人頭」的戰斗力朱勇已經了解了大概,平白一個大功勞的機會送到跟前,要他去撫?這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了。不殺個血流成河、威震四夷,如何成就他朱勇名將之後的威名?

眼前的情況不太好,連吃敗仗,著實是南方內地的這幫武將士卒有點差勁,朱勇心想若帶的是北線邊軍或是交趾百戰老卒,也不至於發生倍於敵軍而守城,反而大敗的情況。不過手下的六千多主力經過他治軍整頓,絕不會像高都守軍那樣不堪使用。

他正暗思,只聽得耿懷遠又道:「若是爭取到苗人修復關系,高都之地對逆賊張寧來說就真是不能再險惡的死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