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伯樂(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24 字 2020-06-25

馮友賢不解道:「殿下此言當真,為何要輕易放我?」

張寧取下了那匹千里雪的韁繩,拂其背道,「這么好的一匹馬,它姿態高貴、不卑不亢,完美的肌肉充滿了力量和勇氣。我要是沒法馴服它為我所用,難道會舍得殺它?我寧肯將它放歸草地野林,讓它在屬於自己的地方活著……可惜天下之大,已經被人主宰了,沒有任何地方是無主之地,它遲早還是會被人抓走的。」

……

朱雀軍及劉鶴舉率領的被收編的官軍俘虜很快發動了對辰州府的戰役。有人擔心劉鶴舉剛剛投降會有所反復,但張寧仍然大膽任用了此人,並且讓他統帥投降改編的衛所兵,因為朱雀軍的兵力實在已經捉襟見肘。

這座古老的大城,在連續遭受苗軍幾個月圍攻後,再次遭受了十天的炮擊,朱雀軍中的臼炮因長時間使用報銷了三門。守軍已經不堪忍受,終於在火炮蹂躪後的大批軍隊攻入缺口時,他們已無戰力進行巷戰,守軍主將向朱雀軍投降。至此辰州全境落入張寧之手。

辰州全境、常德府的高都、岳州府的慈利石門澧州等地現在都在朱雀軍的統治下,整個洞庭湖西側平原地區,除了常德府外圍,盡數被張寧占據。

朱雀軍主力在辰州,其它地區的方位非常薄弱。官軍一時無法再調集軍隊攻打這些地區,但是靠近澧州的岳州兵二千余人完全有機會收復岳州三縣。

可是擔任岳州兵主將的覃有勝卻面對三座幾乎不設防的空城逡巡不前。

他身邊的幕僚進言:「成國公已經戰敗,眼下湖廣時局混亂,將軍拖延行軍可能會受一些詬病,但沒有有名有實的罪責;反之,如果攻下了三縣,沒有援軍的情況下萬一又被叛軍奪回,將軍就坐實了丟城失地的罪責。」

覃有勝不是湖廣的人,是隨朱勇來的部將,他聽了幕僚的建議覺得很有道理,當下就下令停止行軍,並宣稱之前的軍令可能有變,需要自己先去一趟常德府,詢問成國公是否繼續之前的戰略。

這完全是多此一舉,在朱勇的作戰計劃里,主要的部分是攻打高都縣,現在主戰場都失敗了,還有計劃可言?朱勇此時根本沒心思管岳州三縣的事。

他嘗到了失敗的強烈痛苦和羞辱。其實勝敗兵家常事,兩軍對戰不是勝就是敗;只不過被一個完全處於劣勢的對手擊敗後,恥辱感和不甘心的懊喪就分外折騰了。當年建文皇帝戰敗後,估計也是這么個滋味。

朱勇無法細細地品味自己的感受,他還得費盡腦子想怎么向皇帝交代,怎么寫這個請罪書。

這一戰的失敗會給朱勇帶來很大的影響,特別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宣德帝剛登基不太久,他會對手底下的文臣武將重新有一個新的評估,而朱勇卻錯失了這個機會。

要說值得欣慰的,朱勇很肯定地認為,自己不會因此要受死抵罪,也不會被奪去爵位。無論如何,宣德帝一定會念及他父親朱能的勞苦功高,放他一馬。

如果沒有「靖難之役」中那些不要命勇猛作戰的部將,朱棣家是怎么得到大明江山的?而朱勇的父親朱能是在面對幾十萬大軍勇猛沖陣時戰死的,宣德帝多少也該念點舊情吧!

而且擺在宣德帝面前的不僅僅是情感這點東西,如果他治朱勇的罪將其處死,極可能引發一場深層的政治|斗爭。永樂、洪熙、宣德三朝,靖難功臣勛貴在權力分配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動了朱勇可能會被視作一個權力洗牌的信號……就像後來的崇禎朝,你不能隨隨便便就去動大太監魏忠賢,雖然皇帝真的很不喜歡那個叫人厭惡的九千歲;這么大張旗鼓地動了九千歲,輿情歌功頌德,可崇禎朝顯然比天啟朝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