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下雨天(1)(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189 字 2020-06-25

從武陵縣北面逼近到常德城,路程非常短,不過朱雀軍攜帶有幾十門臼炮和輜重,行軍緩慢,直到下午才到達城下五里開外的地方。官軍在半天多的時間里竟然按兵不動,南北兩大營寨都毫無動靜。

張寧也先不管官軍,繼續抵近常德西門先把幾塊稻田的水放了,又選擇較高的旱地安營扎寨,修築腰牆藩籬工事。次日他又下令在城外挖掘溝壕埋設陷阱木樁,阻擋城內的守軍找機會出來襲擊;另外一些將士則在城門一里地外構築臼炮陣地。准備先把守城的軍隊堵在城里,用火炮轟它幾天再說。

常德城部署有一些銅炮和碗口銃,但射程很短,如果只呆在城牆上他們只能著朱雀軍炮轟毫無辦法。

……

而這時正在常德城中的薛祿是十分生氣,他不氣別的,就因叛軍的氣焰實在是太囂張,竟然無視兩側重兵威脅,直抵城下;這已經違反了戰陣常識,是對他極大的藐視。因常德府陸續趕來的援兵,總兵力已經超過進攻的朱雀軍,這時不少部將便建議官軍從側後翼夾擊,主動進攻。

但薛祿惱怒之余,仍然沉住了氣,他打算再等等。常德城比當地其它城都要堅固,不會炮轟幾天就被攻陷……薛祿等的只有一件事:下雨。

時值夏秋之交,西南地區雨水較多,著天氣,過不了多久就可能會下雨。只要一到雨天,火器便沒法使用,避開敵軍的長處,那時候才是進攻的最佳時機。薛祿已經把打算送信給於謙了,於謙也贊成他的想法,所以暫時不必輕舉妄動。

下雨天弓弩幾乎也沒法使用,以蠶絲和牛筋為原料的弓弩弦下雨時容易損壞報廢,弓弩造起來也不便宜,大明還沒富到如此浪費的地步;何況在下雨時弓弦潮濕彈性減弱,箭矢羽毛也受潮,殺傷力本身就大幅減弱,對付裝甲的軍隊意義不大。總得說來,一到下雨雙方在兵器上仿佛平等了,但本來朱雀軍的火器就有優勢,所以對薛祿有利。

沒兩天,炮聲就在城外開始了轟鳴。如同雷鳴般的巨響一大早就開始,然後到旁晚才停歇。

只一天工夫,布置在城牆上的官軍銅炮等火器便幾乎全數被摧毀,牆垛損壞嚴重,一些城牆上方有塌陷,外面的包磚也大片脫落。牆上的守軍傷亡不少,薛祿只得下令把主要兵力調到城牆里面,不過仍然有些石彈胡亂擊中陣營造成傷亡。更有一些炮彈落進了城內,造成了許多房屋倒塌百姓傷亡,常德府處於內地多年太平人口密集,幾乎只要有炮彈落進來總會造成殺傷。一時城內人心惶惶,動盪不安。

在薛祿的戎馬生涯中,曾有率兵進剿少民叛亂的經歷,這種平叛戰爭,官軍擁有優良的裝甲和遠程優勢,裝備技術上是壓著少民打。但這回卻讓薛祿感受十分不習慣,竟然反過來了。

他著實也親自感受到了遭受優勢火器打擊的憋氣,以後一定要上書皇帝,堅持制造稱手火器的主張。

其實不僅薛祿納悶,錦衣衛的陸僉事一直都疑惑不解,一群叛軍是如何擁有優勢火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