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國士(2)(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88 字 2020-06-25

朱恆似乎連想都不用想,就答道:「官軍人多,又受地形限制,必欲分而擊之;我軍人少,若要大戰,只有集中兵力。」

「先生何不詳細一說?」張寧道。

朱恆答道:「如同王爺所探明的消息,於謙從湖廣等地的重鎮調兵,所謂重鎮,無非北面的荊襄、武昌,南面的長沙府、或有江西的南昌府。北部的軍隊走洞庭湖西北方向路途較近,而且官軍有充足的兵力,也無須南北合兵一處增加沿途州縣的糧草負擔。假若現在臣下是湖廣巡撫,一定會采用各個擊破的布局,南北兩軍分別進攻辰州府和常德府:朱雀軍要是想保住地盤,必須分兵抵抗,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兵力更不堪用;而朱雀軍要是集中兵力在一方,則常德和辰州定有一處保不住,這時候官軍便可以徐徐而圖的策略,步步為營謹慎進攻,王爺手下有將士一萬多人,縱深和地盤縮小之後情況十分不妙,於謙若是再派人以離間等小手段,有導致朱雀軍內亂重生。」

張寧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如果這個法子確好,我相信於謙應該想得到,我從來沒有小視過他的眼光和膽略。」

朱恆拜道:「在王爺手下為臣甚好,便是做您的對手,也是一種榮幸罷。」

張寧笑了笑,心道朱恆在官場混得太久,不能把他的奉承話放在心上。張寧又琢磨起之前朱恆問「在任的參議長何人」,已是了解他的心思:剛來就把原先的大員擠下去了,他怕又得罪人。

朱恆在漢王那邊受排擠還真不是破壞官場規則的原因,據張寧所知,他結仇的根源就是樂安時主張南進的策略,影響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利益才是結仇的根本。

&nbou全力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集中力量應對當前的危機;而我自會設法從中協調理清內務,若是部下失衡、陷入內耗,那便是本王的責任。」

朱恆聽罷心下了然,起身再拜。

二人談論了不知多久,此時張寧才發現亭子里石桌上的茶里飛進了一只蟲子,不知shime時候在里面淹死了,他們卻毫無察覺。樹梢上月亮升起,夜已深了。

……此時的武昌府巡撫行轅內,於謙還沒回家,他把毛筆擱到燈下的硯台上,抬頭對剛進屋的武陽侯直接說道:「此次作戰,侯爺須記咱們既定之策,敵軍兵力不足,則分之使其弱點更大暴露;我軍人多,要妥善布局不要擁堵浪費優勢。」

薛祿雖有戰功爵位,身家顯貴,但與於謙相處的短短時間後,就對這個文官十分服氣,當下便作禮應答。這時他才想起進來想說的事,便拜道:「武昌荊州兵要合兵一處花了不少時間,道路遙遠又有大批輜重,應該要比南路長沙兵延後。」

於謙直接說道:「下令長沙鎮的兵馬稍安勿躁,必不能先於北路和叛軍交戰,一定要安排好時機;若不能在北路攻擊常德同時進攻辰州,則稍遲也可。長沙等地集結的兵馬只有兩萬多人,不足北路各軍的一半,如果出現了差錯,謹防叛軍集中兵力反過來分而治之。」

「巡撫所言極是。」薛祿道。

於謙抬頭看著窗外的月色,心思已不局限於戰場。他原本認為武昌等地的責任不僅是對付張寧叛軍,還應該防備漢王圖謀,這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漢王在大江下游,他難道不考慮上游對他的威脅?但是皇帝回書十分肯定漢王對武昌的威脅不大,要於謙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圖殲滅湖廣的叛亂之軍。

或許皇上的說法確實沒錯,畢竟有張輔在京營坐鎮。

至於常德府的張寧,於謙倒是很好奇:眼下對付他的官軍有八萬之眾,他會有shime辦法來應付?

於謙對這場大戰的結果信心滿滿,不過也不存在輕敵的情緒,他不是一個容易犯錯的人;只要不犯錯,這場戰爭應該沒有懸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