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武昌(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75 字 2020-06-25

此時朝廷文武當權人物齊撅州小小的北城區域,人多眼雜,張輔也懶得避諱,索性帶著依仗衛隊大大方方地去造訪楊榮。

進軍武昌的方略,至少在一個月前張輔就明確當著皇帝的面提過,但沒能當即施行,甚至於到現在還沒明確。這不能怪朱瞻基,一般的事朱瞻基能當機立斷馬上就決策,但涉及幾十萬大軍的大略,皇帝的考慮肯定還是希望朝廷內部盡量達成一致,這樣實行起來阻力才小,所以張輔才想要楊榮去勸服其它大臣一起支持。大軍的方向改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主要還關系錢糧調度等一系列的關節。

人都到門口了,楊榮當然不好讓堂堂英國公吃閉門羹,也大大方方地到大門口來迎進去。但是請張輔進客廳時,楊榮又找了一干門客幕僚作陪,故意做出沒有「密會掌兵大將」的樣子。

宣德朝不比永樂朝,那時候永樂大帝是何等人物,軍隊是牢牢掌握在他一人手里的,那個時代底下的文武要搞什么玄虛連提鞋都不配,所以楊榮也不擔心和武將來往的問題;可宣德帝卻是剛剛登基兩三年的人,底下有三朝元老甚至五朝元老,大伙兒總得懂點規矩,都懂的。

張輔寒暄了幾句,也不啰嗦,徑直說道:「老夫此次登門叨擾,實為改變大軍的方略而來。」

楊榮立刻就說道:「英國公意為轉向武昌?這事兒好像之前就提過的,不過很有些爭論。按理京營已經取得了整個淮東淮西,形勢已在掌控之中,南下長江鐵板釘釘、不過是遲早之事。況且我們渡江作戰又打了這么久,突然要改變方向,至少有兩個問題:其一,前功盡棄;其二,那漢王打仗也非等閑,咱們大軍一走,萬一他把江淮平原又奪回去了怎辦?」

「從長江下游進擊,最好走的地兒就是采石渡,京營在采石渡大小籌備了好幾仗,硬是打不下來;因為漢王也很清楚采石渡的重要,在那里大軍設防,一時叫咱們無計可施。老夫月前在皇上面前提及改變方略,也是因為這個道理:東南失江淮自是大弊,長期看來一有疏忽就要被直搗腹心,可就是急求不得。」張輔道,「不過轉進武昌也不一定能一蹴而就,情況不好一樣要多次攻城拔寨。因此老夫當初只是提了一句,並未強求,可今日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楊榮正色道:「英國公是指湖廣新敗之事?」

張輔點頭答道:「正是。老夫是了解薛祿的,他並非完全不堪用事的人,卻在湖廣以十多萬(包括未參戰的地方駐軍和造冊上的出入)敗於一萬余叛軍之手。沅水大戰,那是在平地上啊,楊公可得想想,怎么才能以一敵十?咱們要是再輕敵,恐湖廣要釀成心腹大患。」

楊榮近段時間也在多番過問這事兒,聽到張輔也這么說,不由得愈發重視,忍不住站起身來回踱著步子。

他沉吟道:「武陽侯新敗,湖廣已空虛,叛軍會不會趁勢進占武昌、荊州諸地……若他們那么快就抵進長江,所圖不在小!」

張輔故意加重語氣:「那幫人是建文余孽,起兵不是要造反窺欲天下還能有什么緣由?若其有大志,必窺長江;若無志,又如何能打敗十幾萬官軍?」

楊榮想了許久,終於下定決心道:「此事老夫一定盡力促成。」

張輔不放心地說道:「可得盡快,重在要說服楊少保(士奇),此事半成。」

楊榮一想:如果轉兵武昌,除了有順江而下進逼漢王的格局,更有將戰略調整傾向湖廣建文余孽的形勢;那便是對付「偽」湘王朱文表。朱文表原名張寧,此人在官場上還真有些來歷:一開始幾乎成了楊士奇的女婿,這消息在當初可能只是小圈子里的閑談;後來因樂安事(勸服漢王南下)名聲鵲起,與楊士奇的舊事也一並傳開來。

如果楊士奇堅決反對進軍武昌,便是對張寧有利,這中間的關節就說不清楚了。嘴長在人家身上,難不保有人亂說。按理楊士奇一定會避嫌的;就算萬一楊士奇於公不贊成武昌方略,他肯定也會有些分寸、而不會過於反對。

想到這里,楊榮便用幾乎拍胸脯般的態度正色道:「英國公盡管放心,在大事面前老夫絕不含糊,楊少保那里便交給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