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連橫合縱(1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73 字 2020-06-25

不久後,張寧便按朱恆的建議,暫時放棄荊州;然後朱雀軍將糧草軍械補給屯於岳州,調船運送輜重自水路順江而下,戰兵走陸路而行,水路並進逼近武昌府。他們雖然占領了岳州,但水軍不濟只能封鎖洞庭湖的入湖口,無法截斷長江。其水路輜重仍處於荊州水軍的威脅下,議定只得以陸軍保護船隊,若遇官軍水師襲擾,便將船隊靠近南岸,再從陸上以火炮拒敵。

大軍長驅而下,在臨湘城又打了一仗,然後各地不戰而降。兵鋒直逼武昌,未得報有實力的官軍增援,看起來已經沒什么能阻擋朱雀軍奪取武昌城了。

就在這時,之前從常德城出發去南京出使的使團返回了,在半道上和張寧中軍匯合。主使仍是陳茂才,此人善辯,因故幾番受命以這類事。

張寧在中軍大帳先見了陳茂才,得知漢王也派了幾個人隨行過來聯系,頓時覺得這事有戲,至少南京那邊積極回應了。

其實這次談判的內容很簡單:九江府的衛軍原本已經響應漢王了的;但漢王主要經營南直隸,兵力也盡數布置在那邊,西面九江府等地不僅疏於經營,而且基本沒管更沒多少兵,對官軍的防御是聊勝於無,當地官吏有反復的可能。張寧希望漢王派一員大將帶兵進駐到九江府,並妥善經營周圍的重鎮據點。

這個提議原本就是雙方有利的事。於大局是將中游、下游連成完整一線,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對漢王來說,當初他無力遠征武昌府,現在只要鞏固九江府就能完成之前的戰略意圖,大戰都不需要了便能消除一個方向的威脅,何樂不為?

不料陳茂才敘述了漢王府的態度時,叫參議部諸人都大為驚詫。這回漢王派了幾個使者隨行過來,原來是來講條件的:南京答應湖廣這邊的建議,作為交換條件幾條,第一,讓「建文軍」交出叛徒朱恆,押送往南京聽候漢王發落;第二,漢王軍抵達九江府後,朱雀軍要提供錢糧若干、新式火器若干,以鞏固各地經營防衛……

參議部的人聽完陳茂才的敘述,無不破口大罵。其中有人嚷嚷道:「若非咱們眼下兵力單薄,打完武昌,便徑直順江東下,順手就取了九江等地,那時漢王腹背受敵,求咱們都來不及,還有臉講條件?」

朱恆聽到提及自己,只好站出來,跪拜表態:「畢竟咱們是無力進取的,為大事計,王爺可將微臣交出去,以一人之身換大局穩固值也。」

張寧上前親手將他扶起,不必思索便說:「顯然是不可能的。」大伙都知道朱恆很受湘王重用,當作肱骨之臣,以為他要說一番道理籠絡人心,倒不料一句話很簡單,不可能就完事了。

參議部幕僚梁硯平素十分低調,此時也忍不住說:「漢王是自己作死,還是府上那幫人都是豬腦子!要是這么下去京營打到南京了,那一個個的文武誰逃得掉死罪?」

朱恆嘆道:「也可能漢王府料得我們有求於人,借機要敲些好處而已。不管怎樣,眼下必須得保漢王。萬一京營是從下游或是中游破了江防,一旦漢王覆滅,咱們的境況便不利了,唇齒之寒不得不察。」

這確實是個理,不過張寧覺得漢王要因此消極談判,未免也太兒戲……不過漢王再怎么說有幾十萬大軍,起到了很大的牽制作用;否則一旦東線也是朝廷掌控的話,朱雀軍顯然要面對四面楚歌的境地。

可以想象,荊州尚在官軍之手,上游是有威脅的;北部正面也是漫長的戰線;東面以南京為中心逼近,江防便盪然無存;雲南那邊的沐王雖然遠,也不是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張寧便親自接見了漢王的使者,積極與之討價還價,除了第一條表示出沒有商量的余地,別的好處都是能談的,哪怕是無理要求。

漢王的使者專門提到要朱雀軍的新火器,顯然南京也注意到了湖廣戰局的情況。遠水之戰以一萬多破十萬,表現太過惹眼,各方都意識到張寧手里的火器威力。張寧怕拒絕了交出朱恆的條件後,漢王府會對談判失去興趣消極對待……作為建文一系的人,漢王估計也有所提防;張寧便准備提出援助漢王軍火器的條件。

參議部對此事頗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