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連橫合縱(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73 字 2020-06-25

反對者既擔心火器技術擴散,失去了自身的長處優勢;又提放養虎為患,那漢王府畢竟占著好地方,而且兵多將廣,和朱雀軍也永遠不可能走到一條道上。燕王系和建文系最終沒有妥協的余地,不僅是漢王府在提防朱雀軍,朱雀軍參議部照樣是提防他們的。

支持者的人中就有朱恆,朱恆認為火器技術已經泄露到官軍那邊了,官軍暫時沒有運用到戰場上不過因為從大量制造到實裝訓練需要一個過程而已,遲早要出現在戰場上。

「半年多以前,咱們就已經確認錦衣衛勸降了一些兵器局的人,其中包括前兵器局提舉范四;另有澧州之敗、常德失陷等幾次咱們丟城失地,軍隊覆沒,戰場混亂敗軍不可能銷毀所有的兵器,一定有實物落入官軍之手。除了數月前新制的長管野戰炮,臼炮、弗朗機騎炮、火繩槍都已泄密;我曾到兵器局作坊多次視察,以為最先設計這些火器或許不易,但若是仿制則要求不高。別說錦衣衛南鎮撫司專門研制這些東西,就是民間作坊也仿得出來……

若是將來官軍用這些火器用於下游戰場,漢王軍必戰不利,漢王軍覆沒對咱們也沒好處;既然已經泄漏給了朝廷那邊,再以火器作為條件向漢王示好,也並非不可。方才有人提出養虎為患,我不太贊成,就漢王府現在這狀況,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真正的大敵是京師朝廷。」

這時汪昱起身拜道:「末學倒有一個想法,斗膽在此提出來,望諸位不要見笑。」

張寧鼓勵道:「各抒己見才能集思廣益,青墨有話直說無妨。」

汪昱道:「眼下我們進占迅速,在朝廷眼里或許有羽翼漸豐之勢。咱們既然想要聯合漢王,共同對付強敵;朝廷也不乏連橫合縱之才,他們會不會調整方略,試圖說服漢王?那宣德偽帝與漢王畢竟是一脈相承,他們感受到威脅之後,難不保一起對付咱們?」

朱恆道:「要這么說,建文君和燕王都是太祖之脈。宣德與漢王雖是叔侄,但他們誰不清楚事到如今已成水火?只要有一方敗北了,對方根本不可能輕饒……退一步說,就算朝廷與漢王息兵,漢王也不會傻到真幫著朝廷減輕壓力助紂為虐,反過來打咱們;那時的情勢無非轉變了一下,從漢王牽制朝廷主力、變成了我們牽制京營,實質未變。」

汪昱聽罷忙道:「朱部堂言之有理。」

爭論了一番,參議部終於達成了決定,要用火器幫助漢王,以此交換他們出兵九江府。接下來就是談判,畢竟漢王府提出的條件還包括要朱恆;張寧派汪昱和梁硯協助陳茂才和使者談。

朱雀軍提出的條件相當豐厚,承諾一旦漢王軍到達九江府,便提供大批火繩槍和火炮,而且派官吏幫助他們建立制造維修火器的作坊;有了犀利火器,漢王還能用於南直隸各地城防,更有效阻擋京營進攻。除此之外,明年秋收征稅之後,朱雀軍將糧草調往岳州,再從岳州送大批錢糧到九江府……

當然,後面那一條只是畫餅,看著好,可等到明年秋收後這局勢是什么樣子還不知道,說不定朱雀軍或是漢王軍都被滅了。但後來補充的一條,開放東西商行來往其實對漢王有好處,東南沿海富裕但缺糧,一旦准許大批貿易,湖廣等地可以為漢王軍提供充足的軍糧保障。

參議部已經表示了足夠的誠意和好處,漢王的使者也動心了,他們說要派人急報南京,再做答復。梁硯居然還在談判期間,暗示使者的私利:建火器作坊等事宜要撥錢,負責的官僚差事辦好了也可以從中撈些「火耗」;商貿一通,有權力的官設關卡還能收稅……

梁硯只是暗示,可那使者竟然回應,說是他在南京認識的人不少、結交甚廣,若是湘王肯資助,他出面送禮走動,這事兒就可能更容易了。

汪昱梁硯趕緊把這消息報知張寧,並提建議若干。這會兒張寧才恍然醒悟,之前都顧著雙方公事上的利弊,竟忽略了公事也是人在辦。當下便指使汪昱等人,承諾使者錢財若干,並在重新去南京的時候幫忙送到地方;等南京的使者回去要走動游說時,各處大臣各需要多少,再臨時支付。

參議部諸人以為這個法子穩當,不然把錢全部給了那使者,萬一這廝拿了錢不干事,到時候找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