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抉擇(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51 字 2020-06-25

桃花仙子見她答應,微微驚喜下、早有准備般地馬上說道:「咱們聯絡的風險極大,隨時可能敗露,這是沒離開揚州之前的最後一次聯絡。你回去之後只管勸說楊公,事成後發個信號……你們家西牆上有幾盆花草都長青苔了,看樣子很久沒人管過,如果事成,你便叫人把盆端走。然後次日楊公出門辦公時,你與他一起出來坐一頂轎子,別的事只管見機行事,我們自有布置。」

羅幺娘前後思量了一遍,終於應允。然後她悄悄原路返回楊府。

夜色和路線的選擇都非常有利,雖然危險卻終究太平無事。可是剛要回自己房里,卻見楊士奇正站在門口。

楊士奇道:「我聽人說你不在房里了,便在此等候你回來。」

羅幺娘的心坎立刻「撲通撲通」如擂鼓一般,在這種時候人其實沒太多的感覺,只是腦子里有些空白,然後硬著頭皮熬著。她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楊士奇便又道:「那邊有間廂房,跟為父進來說話。」

羅幺娘順從地跟在後面,進了廂房,楊士奇直接把燈籠放在桌子上,於椅子上坐了下來。羅幺娘只好站著,不敢坐。她身上還穿著一身深青的夜行衣,這下子就像是竊賊被逮了現行一般。

楊士奇只是嘆了一聲,既沒有發火也沒有質問。他或許覺得無話可說,因為當天才叮囑過羅幺娘不要再出事端給人把柄,晚上她就出去了。

沉默良久,羅幺娘終於鼓足勇氣道:「事已至此,咱們是沒有辦法的,父親所言以不變應萬變,不過也是無計可施的無奈罷。於是我便想見見湘王的人,看他們有何辦法……」

「什么辦法!」楊士奇打斷了她的話,「想讓細作接應,逃走?」

羅幺娘委屈道:「如果我只是想逃走,今晚還回來作甚;父親若也那么想,還等我作甚?」

「唉……」楊士奇又嘆了一口氣。

羅幺娘又小心提醒道:「王狗兒有把柄在張平安手上,被人控制了。」

「哦?」楊士奇一聽反倒沒有質疑,他立刻就想到了幾年前的「香灰案」,什么把柄能控制王狗兒,可能只有那件事中的問題。

羅幺娘觀楊士奇的神色,便稍微大膽起來,又道:「湘王是很有誠心對待父親的,他為了您這樣的重要人物,定然會不遺余力。」

「無非就是裝點門面罷了,張平安怎么想,老夫還猜不到?老夫在天下士林的威望名聲,才是他看重的事。」楊士奇道。

羅幺娘聽罷忙道:「不管他出於何種心思,肯定很想得到父親這樣的賢能。」

因為事發突然,羅幺娘還沒來及去想法子說服楊士奇,幸好此前桃花仙子勸她的時候說了一番道理;於是羅幺娘便索性將那口話搬出來勸父親。

桃花仙子那口話過於直白赤|裸,但話糙理不糙,著實不是信口開河。特別是關於身後名的論斷是血淋淋的現實,例子不遠,二十幾年前方孝孺付出那么大代價、忠心不可謂不誠,歷經三朝還沒能翻|案,仁宗有心卻沒在位多久;等宣德一上台,馬上就壓住此事了。除了方孝孺在民間略有爭議,還有別的建文罹難之臣,在翰林院編撰的實錄、史書里,有什么好評價?建文朝中樞的一干文臣,更是一個個被各種負面描述,最好是誤國誤君的評價少不了,不管事實究竟如何恐怕永世不能翻身。

而且楊士奇最明白的不是這種事,而是內部被清理的有實權威望的大臣下場,不僅僅是性命的問題,肯定事先要身敗名裂;否則,皇帝和諸臣豈不是自己承認是昏君和奸佞?只有昏君和奸佞才會害死自己的忠臣。就像太祖時期的李善長,牽連而死的幾萬人,沒有個說法豈不是冤殺?

楊士奇不敢斷定叛|逃的結果,但可以預見到自己在宣德朝的下場……一個選擇因為另一個選擇實在糟糕而具備了競爭優勢,而且所謂叛|逃,因為同是大明宗室而在氣節上的制約就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