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御前二三事(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02 字 2020-06-25

到來的人中有「三楊」中剩下的二楊、英國公張輔、還有夏原吉金幼孜等一干重臣,這些人都是可以左右國策的要|員。此番御前會議一旦說攏,那么任何天大的事就都可以著手開始辦了。

楊士奇逃走的消息暫時還沒有大范圍擴散,不過在中樞的圈子里已經很快成為公開的秘密,大家心知肚明卻都諱莫如深。皇帝此番的態度,極有可能與此事關系很大;因為這個考慮,諸臣便不好有勸諫的言論。

於是大伙兒稍微議論了一陣,也沒人反對,朱瞻基便下旨:由楊榮負責、並諸軍事與張輔商議,各臣參與斟酌,盡快拿出方略計劃。

朝臣立刻嗅到了其中微妙的氣息,楊榮將成為下任統率百官之僚。

……

湖廣武昌城,湘王黨眾同樣開始了新的一番格局形成,便是六部九卿眾機構的建立。但張寧的作為此時卻顯得舉重若輕了……有了前期的准備,重要人選劃分之後,所謂六部九卿無非就是幾棟房子幾座衙門。

六部設在楚王宮北面靠近望京門,全在「察院街」上。原來的湖廣按察使司衙門南遷,房子讓了出來,再加上一些以前公家的副署衙門、倉庫等建築,逐一劃分出了六部各司的辦公場所。這么一片官府衙門布局參差不齊,自然沒有兩京的中央官署那么氣派,但臨時應付上來倒也足夠了。

九卿在此主要指小九卿。大九卿便包括了六部尚書的,加上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小九卿便是太常寺卿等各寺卿,以及詹事、翰林學士、國子監祭酒等衙門官職,全由建文那邊的舊臣擔任,官署也設在南面。建文諸臣因此有了明確的官職和身份,並得到整個湖廣集團的承認……加上鄭洽出任「北衙」禮部尚書、並入閣,讓建文諸臣看到了「南衙」士大夫進入實權中樞的途徑。

經過前期准備和多次妥協之後,這次的組合勉強穩住了各方,大抵還是能叫人們接受的。

閣臣五人:姚芳(姚和尚)、周夢雄、楊士奇、朱恆、鄭洽。有兩個人暫時不在武昌,但並不影響事情的進展。湖廣官場上的人知道了內閣名單後,都知道這五個人是怎么回事。

此番機構的新建,主要模仿明朝既定的權力組織方式,但又有些不同。因為目前建文黨新起後還沒到封王封侯的時候、也沒有先例,武臣分享權力的方式是直接出任有宰相之實的閣臣,於是重開了漢唐出將入相的制度。

至於下面的其他官員名單,張寧也是十分甩手,直接叫五個閣臣上奏舉薦名單,然後在內部商量采用。

他曾經考慮過這種做法會造成分黨,但就算不這樣做也避免不了意料中的情況,大樹底下好乘涼最後出身不同的人一樣會漸漸抱團……既然無能為力,索性放手;放手卻也不等同省心。

張寧這陣子百感交集,不安的是權力一鋪開內部逐漸復雜化,越來越難掌控。也有好的一方面,機構擴張、責權陸續細化將會更加深入統治各地,觸角展開才能有效地組織動員起各地的人力物力,是擴軍備戰的必經之路;同時只要能維持住大體的平衡,整個勢力范圍也會變得更加穩固扎實……比如太子文奎的事、現在就算再出現反間計,也會很難動搖湖廣內部,因為建文黨諸臣亦成為整個機器的一部分,分享的同時會自動維護既有的一切,大伙現在領奉做官和當年躲在山里相比,孰好孰壞一目了然。

張寧乘馬車在察院街上逛了一個來回,觀摩了一番各衙門的修繕籌措場面,最後去的地方還是兵器局。這個機構在這段日子里的爭論妥協中一直沒動過,好像各方也沒怎么注意,但它卻被張寧視為根本之地。

他心里最清楚的一點: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這小小機構控制的武器制造之上,領先於時代的兵器和戰術帶來的武力戰果,是引導所有的一切失衡的蝴蝶翅膀。不然,無論是文爭還是武斗,或許因為僥幸和一些其它原因能獲勝一兩次,但不足以形成與宣德朝抗衡的力量,也不可能改變大勢。

走近兵器局的辦公官署,房間里還能聽到「叮叮當當」的金屬敲擊噪音。這里不是作坊,不過院子里在進行試驗,隨處可見各種工具器械,官署隔壁的房頂上還在冒黑煙,像個大的鐵匠鋪一般,果然沒什么官府的氣氛。提舉馬大鵬得知情況,帶著幾個隨從出來迎接,在走廊上就碰到了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