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雨(2)(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03 字 2020-06-25

張寧使勁點頭:「我對小妹說過的話,一定能做到!」

……

於謙馬不停蹄,將整個鄱陽湖外圍的府縣幾乎都轉了一個圈,力圖對防區內的地形風物都實地了解了一遍。他的一份奏書也是改改停停,半個多月了仍未寫完。

文中想給兵部提交的防務方略倒是差不多完工了。在江西呆了幾個月,於謙認為調兵鄱陽湖東岸作戰雖然有分兵之弊(要守西岸的九江應付來自江北的京營威脅),但因此可以有效保住鄱陽湖的控制。江西無險可守,鄱陽湖是唯一的屏障;此時因九江、都昌等諸環湖城池全在朱雀軍之手,又有漢王降軍水軍於湖上活動,切斷入湖口,所以長江上的官軍水師無法到鄱陽湖。不過一旦放棄了東岸,讓官軍在湖岸飲馬,鄱陽湖的控制權就難以保證了,一則官軍有了據點,二則湖上的漢王水師太弱。於謙建議在東線作戰,最大的戰略目的是為了保住鄱陽湖。

他論述自己的軍事見解洋洋灑灑幾千文,十分流暢。唯一寫得艱澀的東西,是想向武昌要槍要炮。

據於謙了解,上次兵器局研制的燧發槍第一批已經造了出來。張寧和兵器局眾官吏既然決定停止制造火繩槍,新造燧發槍,便說明新火器有其過人之處,才能取代原來的火器。據說燧發槍發射速度更快,更不怕潮濕等天氣影響。

於謙想要這一批新武器,心下也覺得是合情合理的要求。永定營既是朱雀軍最精銳的部隊,理應裝備最好的兵器;另外江西目前壓力最大,投入力量是毋庸置疑的。

除此之外,漢王軍降兵在戰陣上真刀真槍拼殺恐怕很難是宣府大同精兵的對手,他們也應該裝備火槍重炮,以便有資格和官軍對陣。而且應該盡快將軍械調撥到「漢王軍」中,以便訓練;這股人馬中很多人以前在九江就得到過火繩槍,教習使用,但戰術陣法等尚需重新訓練方堪使用。

對於這些合理的要求,於謙卻久久不能動筆。他不禁自問:這么上奏適合么?關鍵是會產生什么效果?

一日他踱步到都昌縣城頭,眺望著鄱陽湖一望無際的水面,心中總算理清了自己多日的顧慮。

首先是王儉的來訪,於謙內心擔心此事已敗露,所以不得不質疑現在湘王對自己的信任程度。而且他手握重兵在外,節制整個江西的軍政大權,本來就會讓上位者提防,這是人之常情。因此於謙不得不慎重權衡自己的言行。

如果此時向武昌索要大量槍炮,會被視作是一種試探還是要挾?

被認為是明目張膽的要挾應該還不至於,永定營的將士出身立場十分清楚,不能與於謙有太多的關系;至於九江收編的降軍,雖然好不容易收了些軍心,但時間尚短戰斗力也比較弱,要讓那幫人跟著一個於謙謀反恐怕要求太多。

視作試探是很有可能的。於謙確實也很想試探一番,如果武昌已不信任自己,那在江西掌兵會有諸多掣肘,從各方面考慮做江西巡撫更是有害無益,這官做得還有什么意思?

但是通過索要軍火的手段來試探,又似乎不妥,過於咄咄逼人。一個人敢於調高自己的姿態面對上位者,就是把自己放在了對等的位置上,並且已經准備好了承擔對抗的後果;否則這么做無疑戲猴上躥下跳,毫無用處。

就在這時,大將衛斌走上了城頭,向於謙走了過來。於謙便暫時擱下胸中的顧慮,與他見禮寒暄幾句。

在這城樓高處,衛斌也同樣會眺望大湖水面,回頭嘆道:「大人在這個地方,真是好風景。」

於謙隨口道:「甚好。卻不知鄱陽湖水深幾何?」

衛斌道:「湖中央可行大船,水應該是很深的。岸邊就淺了,大人請看,那艘大船並不靠岸,而是放小船過來,因湖岸水淺大船吃水不夠。」

於謙微笑道:「正是上岸就水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