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廉頗(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30 字 2020-06-25

此地四季如春,饒是寒冬臘月的季節,卻絲毫感覺不到中原此刻的寒意,庭院中山清水秀風景秀麗。鄭洽言語之間頗有羨慕之意,倒也不盡是客套話,想當年「靖難」之役後,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員換了一大片,黔國公卻依然享受著高位富貴,雖一世在著邊陲之地,但氣候宜人榮華富貴也沒什么不好。

建文帝的親筆書信已經交給沐晟了,不過鄭洽完全知道內容,因為內容就是他寫的,建文帝只是抄一遍。

信中並沒有要求沐晟立刻改旗易幟向天下宣布立場,只是續舊誼,並交代派了「老朋友」鄭洽來看望沐晟……如今看來,鄭洽覺得自己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人沐家在這里日子過得好好的,要求他與朝廷決裂確實有點強人所難,不合人情。

因為沐晟不是方孝孺,否則他不能在永樂上位後還升了爵。不過他也不是善茬,這里天高皇帝遠,他手握兵權又在當地威信極高,愛和建文眉來眼去一時半會沒人能拿他怎樣。

在石橋小徑中走了一會兒,幕僚隨從們見主人臉上的笑意漸漸收斂,便知趣地遠遠跟在身後,並不打攪他們。

向沐晟示好,拉攏雲南軍閥,絕不只是為了銅料。鄭洽心里琢磨著,當年朝廷從雲貴、廣西調兵進攻交趾,陸陸續續打了很多大仗,西南的武將們並肩作戰互為策應,總是有些交情的。往後北方沒辦法了想調西南邊軍勤王,有沐晟在中間和稀泥,恐怕北朝調動起來就沒那么順手。

就在這時,鄭洽說道:「皇上的意思,急需雲南上等銅料十三萬斤,國公可以把這事兒交給走私「商賈」去辦。您若是這次幫上了忙,這份人情皇上和湘王都會記著的。」

要說人情,當年建文還幫忙調解過沐晟和地方藩王的關系,這份大人情沐晟似乎還沒還上。不過鄭洽明白現在應該盡量謙遜……就像後來沐晟盛情想要保護已經如喪家之犬的建文帝,圖的也是情誼,你不能再以盛氣凌人的姿態要求他。

「皇上要這些銅作甚?」沐晟問道。在酒桌上玩笑是玩笑,他還是一個很沉得住的老練人。

「造炮。」鄭洽實話實說道,「一種新的火炮,咱們數次以弱勝強擊敗北軍,火器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哦……」沐晟點點頭,一副了解的表情。他父親沐英當年進雲南,四處的少民都爆發大規模叛亂,就是靠火器和三段擊戰術在正面戰場占據優勢,所以對火器軍事理解頗深。

過得一會兒,沐晟便道:「可不敢讓皇上記人情,皇上有恩於臣。」

這口話頓時叫鄭洽松了一口氣,覺得事情幾乎成了大半。想來就算沐晟不是忠臣,只是個牆頭草,現在在關鍵的時候向湘王集團下一注也是利大於弊。此事是可行的,鄭洽也惦記依靠這樁事又立一功;現在的功勞,是在新的朝政格局下積累往後的政治資本。

鄭洽不滿足於只從沐晟這里弄到銅料,又試探道:「銅要運到江西九江,雲南運出去,要走貴州罷?一旦進了湖廣就無慮了,那邊是咱們控制的地盤,但貴州不太好走。」

沐晟道:「鄭大人不必擔心,貴州衛所有老夫過命的兄弟。」

「那小弟就放心了。」鄭洽恍然道。確實是放心了,果然黔國公在雲貴衛所中是有人脈的,抓住了一個黔國公,等於與大量武將搭上了關系。

鄭洽用很隨意的口氣道:「朝廷武備除了在九邊設防,在西南貴州、廣西也有防。鎮邊大將中竟有黔國公過命的兄弟,朝廷這文武布局確實有些稀奇。」

「永樂年間是沒有這種事的。」沐晟嘿嘿笑看過來,「宣德皇上畢竟太年輕了,朝里我就防著楊榮,他在各大衛的事上是明白人。只不過在宣德元年,交址黎利勢熾,朝廷倉促下令老夫與安遠侯柳升進討,結果那柳升牛鼻吹得震天響打仗卻不怎地,戰敗身死,朝臣交相亂彈劾一氣,找頂包的,軍中的位置因此安排得亂作一氣,楊榮又遠在京師,還沒摸清新的狀況。」

鄭洽聽罷豁然道:「小弟就愛沐兄的性子,爽快。」

倆人又是一陣開懷大笑。

沐晟又道:「剛才鄭兄說的那事兒,也不是什么大事,十三萬斤銅而已,拿騾子拉幾百頭的小事。就這么說定了,老夫也不來虛的,鄭兄就在這里住一陣子,監督事情是怎么辦的。」

鄭洽忙拜道:「不敢不敢。」

也不知是不敢讓沐晟叫鄭兄還是不敢插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