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佳節(1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93 字 2020-06-25

正月十五元宵節,宣德四年、建文三十一年。武昌大街小巷還余留著鞭炮的殘渣以及節日的回味,如同一個舉辦完宴會的地方,留下一片狼藉。按照民間的傳統,過了今天年就算過完了,應該脫下新衣開始准備春耕;一年之計在於春,大年一過應該是最忙的時節,要育肥育種治田插秧,連地方官吏都要把政務重心轉到勸農上。

不過對於孩童們卻是個傷感的日子,農忙一到當然就沒有過年那么好玩了,可能還要被大人使喚著幫忙。湖廣民間有個習俗,孩子們一到今天會拿著麻繩系床腳,表達想留住年節的心情。張寧對這樣的心情感同身受,小時候也曾希望過年的時光越慢越好,因為農忙一來大人們是沒空理會小孩的,那時候他的任務只能照顧小妹妹。

大明王朝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所以了解民間疾苦。算起來張寧也是出身鄉下山村,絕不是那深宮養於婦人之手的皇子,對農事也很深的了解。民間還有最後一天的休息,各地衙門都還沒開印,但武昌內閣已經在議事了。這回議事倒不是說軍務,張寧決定在地方官府開印後,從內閣下達政令:煮糞育肥。

幾個大臣難免質疑這個政令,因為張寧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只記得農村為了節省購買化肥的錢,提高天然肥料的法子就是把糞水煮沸,能極大地提高肥力;究竟是怎么個原理,卻想不起來了……官僚們當然會對這樣的事持謹慎態度,如果屬於「瞎折騰」,便是浪費民力,屬於弊政。

楊士奇中庸地建議,可以在各縣擇一塊官田先試驗一下,若是果真有奇效,便不必強令官民,人們為了增收也會效仿;若是判斷失誤,影響也不大,不至於損害官方的威信。

可是張寧有時候確實有點執拗,他真正確定了的事就很頑固。這玩意根本不用試驗,那是他小時候的見識經驗,早就實踐證明過了;多此一舉,反而浪費了這一年可以增長農業經濟的時機。

於是內閣最終決定向湖廣江西所控制的二十余府近兩百個縣逐級下達政令,命令地方官督促百姓采用煮糞法育肥。施行策略以徭役輕重為手段;大明初期對農戶的剝削方式主要是兩稅和徭役,官府便行政規定今後三年內,凡用新育肥方式的丁戶免一半徭役,以此鼓勵新法……而官府因為徭役減少損失的利益,則可以通過增收糧食的兩稅得到彌補,糧賦是抽成的,畝產越高稅收越多。

這次議事之後,張寧自然又沾沾自喜了一番,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治理國家的才能。小試手段,應該算是一種行政調控的方法。他認為明朝經濟體制確實很缺少調控手段,特別在貨幣政策上簡直一團糟,前期的寶鈔和後期的財政都一塌糊塗,難怪後來沒錢打仗。他覺得將來要是換作自己當權,應該能做得更好。

……旁晚時分,元宵燈市在楚王宮南門外,分外熱鬧繁華。姚姬帶著周二娘等人去宮城上看煙花燈火,派人來請張寧,他卻不去,只道晚上過去一起守夜吃湯圓。今晚有個習俗,要吃糯米做的湯圓,據說寓意堵老鼠洞,能在新的一年里少漏一些財產、多一些積蓄;守夜過三更,取太平平安之意,寄托希望一年少災害的心意。反正這些習俗都有吉祥的寓意。

張寧忙著趕工「教材」,定好了開春要親自對水師將領進行栽培,雖然出發點是為了進一步與中層武將建立門生聯系,但事情既然要做,總不能走走過場了事。前陣子他風流快活,現在臨近武將們到武昌的日程了,訓練計劃課程還沒准備好,只好趕工。

等到姚姬等人賞燈回來,他就不能不去陪她吃夜宵了。建文帝那里倒不必再去了,下午去禮儀性地問過安;不過姚姬卻關系又不相同,需要陪伴一陣子,畢竟是元宵佳節。

姚姬那里一幫婦人,在門外的時候還聽見她們有說有笑,張寧一到門口,廳中的氣氛就冷下來。果然自己還是不那么親善的人么?

張寧走上前,只需對姚姬行上下之禮,然後別的人在身份上都屬於平輩,他只需接受別人的見禮就行了。大家都不敢多嘴,顯得有點拘謹起來,只有姚姬淡定地隨口說道:「本想今晚在宮里也籌辦一個燈市,你看宮里也有這么多人,大家猜猜燈謎博個彩頭也好;不過我一想,仗還沒打完,後宮還是消停一些得好。」

「母妃想得周全。」張寧忙道。

他回顧周圍,羅幺娘也在,卻不知是自願來套近乎想鋪好路子,還是楊士奇叫她來的。更玄乎的是,上回那個能看病把脈的蕭青也跟著來了;這娘們不是刺客么,張寧沒和她計較給放了,這回倒若無其事地又來了,難道是惦記著想讓自己救她爹?

女人們都打扮得很整齊,雖是晚上卻大多臉上都有淡妝,可見是精心收拾過的。張小妹悄悄注視著張寧,但他沒敢與她眉目傳情;因為這廳堂里的婦人們雖然個個裝作不理睬,可是顯然人們都很關注他,稍不注意很容易被人察覺。朱南平在周二娘身邊默默無語,張寧倒大方地專程和她說話,問過年得了多少壓歲錢。朱南平低著頭答:「貴妃娘娘給了元寶,嬸娘給了金鎖。」

姚姬又問:「早上你就去衙門,忙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