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8 發跡點(2 / 2)

庫爾奇用了一個星期,制定了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計劃,這需要辦事處所有工作人員的配合,庫爾奇真正可以調動的手下只有十余人,可是她們都不夠了解開普敦的情況。

「幫我聯系進步黨的柯廷斯先生,我需要和他面對面的交流。」庫爾奇也會走上層路線,他最擅長在不同勢力間游走牟利。

德國統治法國期間,法國的情況也非常復雜,維希政府和德國,工人和資本家,不同流派的政客,以及來自各國的特工——

那種環境下,庫爾奇還能順利發動巴黎工人罷工,所以庫爾奇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的。

數天後的一個傍晚,距離共產國際辦事處不遠處的一個小酒館內,彼得洛維奇和巴基卡斯不期而遇。

「各取所能,按需分配,沒有剝削,沒有壓榨,所有人都生活在平等自由的烏托邦,這又怎么可能呢?你相信嗎?」巴基卡斯現在為布拉德辦公室工作,不過他還不能公開露面。

「為什么不能?」彼得洛維奇還保持著清醒。

「人類的早起時代,所有人共同狩獵,平均分配勞動成果,結果是什么?」巴基卡斯現在也有完善的理論結構。

彼得洛維奇不說話,這結果顯而易見,烏托邦終究是烏托邦。

「所以競爭才會帶來社會進步,我以前一致認為,一個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車間工人,應該和每天工作八小時的工程師領取同樣的報酬——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工程師之所以成為工程師,是因為他經過了長達十幾二十年的系統培訓,具備工程師的能力,所以才能領取高薪——」巴基卡斯抬手叫酒保需酒,開普敦是南部非洲葡萄酒的主要產區,酒不醉人人自醉。

「工程師在努力做題的時候,工人在酒吧喝酒泡妞——工程師在努力攻克難關的時候,工人要求每天八小時工作制,不願意延長工作時間哪怕一分鍾——去年羅伯特·葛達德向太空發射了第7枚火箭,那么你認為,到底是羅伯特·葛達德的貢獻大,還是加工火箭模型的工人貢獻大?」巴基卡斯不遺余力,布來克已經承諾,只要巴基卡斯全心全意為布拉德辦公室工作,按摩布來克就會擔保巴基卡斯加入南部非洲國籍。

國籍!

南部非洲國籍!

只有在這個時代,經歷了世界大戰的歐洲人,才能理解南部非洲國籍代表的含義。

沒什么可強調的了,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

「你不用跟我說這些,現在庫爾奇要求我們發動開普敦工人,你有什么好建議?」彼得洛維奇不耐煩,咱們都是為布拉德辦公室工作,誰都別嫌棄誰。

「如果是我,我就找幾個小流氓,把那位庫爾奇先生裝在麻袋里,然後扔進大海——」巴基卡斯徹底黑化,小克里斯蒂安給他的陰影太大了,讓他以為南部非洲的權貴階層,都像小克里斯蒂安一樣無法無天。

「不,我絕對不會這樣做。」彼得洛維奇有底線,他不喜歡庫爾奇,但是絕對尊敬。

這看上去似乎有點矛盾,其實很正常。

人類身上有很多無法被量化的特助,比如所人格魅力。

庫爾奇身上就有一種很神奇的人格魅力,讓人不自覺產生好感,繼而加入到庫爾奇的陣營中,無所畏懼。

在法國鐵路工人罷工過程中,庫爾奇沒有為個人謀取哪怕一個法郎的利益,這實在是太難得了,彼得洛維奇自認做不到。

有些人注定天生偉大。

「你現在的思維進入了一個誤區——」巴基卡斯才是真正的思想工作者,彼得洛維奇嚴格來說是行動派。

「什么?」彼得洛維奇還不自知。

「你在南部非洲已經很長時間,難道你就沒發現,南部非洲實行的是和俄羅斯既然不同的方式,然而殊途同歸,我只問你一個問題,南部非洲的工人,和俄羅斯的工人,到底誰生活的更好?」巴基卡斯問題犀利。

彼得洛維奇陷入沉默。

誰生活的更好——

這是個問題,又不是個問題。

單純從生活水平上來說,毫無疑問,南部非洲工人家庭生活水平遠超俄羅斯。

1944年的當下,南部非洲工人平均月薪,如果不計入外籍工人的話,沒人每年收入大約1000蘭特。

別嫌少,大概五年前,南部非洲工人的收入水平,還在大約每年400蘭特左右。

也就是說這幾年,南部非洲工人的收入,每年在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速度增長。

同樣是1944年,俄羅斯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大概200盧布左右,折合蘭特——

沒辦法折合,因為盧布沒有加入國際貨幣體系,根本無法在國際上流通,所以盧布和蘭特之間不存在兌換比例。

以物價來衡量也不合適,俄羅斯的物價,自從世界大戰爆發後飛速上漲,1942年1月土豆的價格是1.60盧布每公斤,一年後價格上漲到12盧布每公斤,到1943年1月,土豆的價格已經飆升為為40盧布每公斤。

南部非洲的物價一直很穩定,十年前土豆價格四分一公斤,現在九分兩公斤。

略有上漲,但是和俄羅斯那種上漲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而且俄羅斯的工農業剪刀差很嚴重。

南部非洲最穩定的群體,卻恰恰是規模龐大農場主。

所以這兩者真的不好比。

不過彼得洛維奇作為一個在開普敦生活了十年左右的俄羅斯人,很清楚的一點是,南部非洲農場主,生活水准遠在俄羅斯農民之上。

真要衡量的話,南部非洲一個五百英畝左右的農場,收入大概相當於俄羅斯的一位部長。

所以這兩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這就是我要說的,我們的目標是世界大同,可是在南部非洲,他們已經實現了世界大同,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社會結構,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幼有所育,老有所養——」巴基卡斯真不是拍馬屁,他是真的發自內心認同南部非洲的發展模式。

「我明天要和庫爾奇一起去德蘭士瓦,這將是我最後的努力——」彼得洛維奇還沒有放棄。

德蘭士瓦有著南部非洲規模最龐大的蘭德礦區,現在工人的數量仍然超過20萬,所以庫爾奇的第一站就放在蘭德礦區。

庫爾奇大概不清楚,羅克的發跡點,也是蘭德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