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前塵影事(五)(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734 字 2020-06-26

**師口中念著逝者生年歲次干支,後邊是應還債若干,誦經若干,最後是債已還清,經已讀畢,罪業全消。而後**師將疏文放入「曹官」背的褡褳里,這一番儀式下來就用了一個半時辰。

沈瑞早已跪的膝蓋發麻,從**師手中接過火把,起身將堆積在一起的紙活點燃。這些都是木架紙糊,遇到既燃,「呼啦啦」火勢極強,「噼噼啪啪」的聲音不絕,火舌四溢。眾人都退後幾步,眼見著亭台樓閣駿馬人物在火焰中化為灰燼,這「送庫儀式」才算結束。

接下來,辭靈。

依舊是沈瑞為首,在靈前跪拜奠酒,沈瑾隨後,親戚等著按照關系遠近,依次拜祭。

張老安人還是沒有露面,可這個時候也沒人顧得上她。等大家都拜祭完,就是裝罐兒,沈瑞雙手捧罐兒,跪在靈前供桌右側,所有孝屬與孝親用新筷子往罐兒里裝祭菜,這次的順序與方才拜祭的順序逆反,是由疏及近的順序。

沈瑾是倒數第二位,沈瑞是倒數第一位,夾最後三筷子,最後用蘋果封口,上面又放上一枚燒餅。這個燒餅是專門治喪用的,四周有雲頭、萬字圖案,沈瑞聽著吩咐,按照花紋,將燒餅咬去一圈。咬掉的部分,他還不能吃下去,只能吐出來,這叫「留子孫糧」。

咬好的燒餅放在罐兒口,上面覆紅綢,用劃紅線纏繞,做掖扣。

裝好罐兒後,供桌就被撤下去,靈堂上所有的經幡、祭幛等都被摘下,又由沈瑞「掃材起棺」,從棺材上掃下的浮土,與方才沈瑞方才啃下的「子孫糧」方才一起,這叫「留子孫材」。

這些做完,棺材上的木釘就要徹底封死,大家立時哭成一片。沈瑞壓根不必作偽,只想一番與上輩子的家人生離死別,再無相見之期,眼淚就簌簌落下。

沈舉人站在一旁,眼圈也有些發紅。

要是外人見了眼前此景,定覺得怪異,因為這舉哀的孝屬親眷中,越是靠前的動靜越小,越是後頭的嚎哭的聲音越大。

沈全開始還嚎了兩嗓子,後來見沈瑞悄無聲息地淚如泉涌,沈瑾與沈理兩個也是默默流淚,他這兩嗓子倒顯得假模假樣,便也就此收聲。不過也虧後頭的人嚎哭的熱鬧,那要然這辭靈場面也太寂寥些。

全部奠禮禮成,靈堂上已經空盪盪,只剩下中間的靈柩。左右放了不少條凳小幾,男左女右,大家坐等天亮。

遠遠地傳來打更的梆子聲,已經是三更天,眾人都有了乏意。

沈舉人似是過於哀傷,吩咐管家給眾人上了熱茶與素點,自己起身離開。沈理看著沈舉人的背影出了靈堂,起身跟了出去。

夜已深,可因今晚「伴宿」,各處都掛了白燈籠,並不需提燈照路。

兩人一前一後,相聚十來步遠,沈舉人神情恍惚,並未發現身後有人,沈理也沒有追上前的意思,只綴在後邊。

沈瑞此時正好才從廁所出來,瞧見這二人一前一後,腳步遲疑了一下,就跟了上去。單單是沈舉人的話,沈瑞也不會多事,可後邊跟著的沈理。出於直覺,沈瑞覺得沈理私下找沈舉人肯定說的是自己的事。

明日就是出殯日,不管沈理打算如何安排自己,也當有了決斷。單獨讓自己結廬守孝的可能性不大,畢竟自己只是九歲孩童,可將自己帶在他身邊,也有些不合道理。住在沈理之母墓前,那是給沈理之母守孝,還是給孫氏守孝?

沈家祠堂在縣城里,距離沈家墓地有些距離。沈家的家廟好像在城外,可是所謂家廟,多是犯了錯或是無子守寡女眷。

沈舉人並沒有往後院走,而是去了東跨院,這里是沈家書齋,自孫氏病重到辦後事這段日子,他就在這里起居。正房是棟二層小樓,上下各有三間,是四房藏書所在,左右各有三間廂房,是沈舉人讀書之所。

沈舉人進了書齋後,沈理並沒有隨之進去,而是在院門口暫停,後邊的沈瑞少不得也在不遠處停下腳步。

沒想到的是,沈理竟轉過身來,沖著沈瑞招了招手,原來他已經發現身後有人。

沈瑞避閃不及,被沈理看了個正著,只好硬著頭皮上前。沈理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側耳聽著院子里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