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景星鳳凰(五)(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647 字 2020-06-26

莫雲無風骨,誰道存自然。

「咦?」這回輪到王守仁吃驚。

他低聲將此詩吟了一遍,笑吟吟點頭道:「平仄雖不甚通,卻是有幾分靈氣。」

沈瑞低著頭,下巴都要頂到胸口。他哪里就不知做詩要講究「平平仄仄」,只是倉促之間,能對上韻腳就不錯,哪里還能找准平仄。

他卻是沒有想到,在旁人看來,對於一個九歲孩童來說,這首詩已經很是能拿出手。

當年王守仁十歲時做的《金山》:

金山一點大如拳,

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簫吹徹洞龍眠。

這詩雖令人贊嘆,可平仄也不怎么齊整。

王守仁心中,已經贊沈瑞有敏思捷才,況且這首詩看似粗淺,立意不俗,合了道家逍遙之境。換做是旁人,他早就贊不絕口,可此刻他卻沒有稱贊沈瑞。

屋子里的氣氛變了,沈瑞察覺出不自在,不免抬頭望向王守仁。

王守仁撂下臉,神色肅穆,雙目幽幽地盯著沈瑞。

沈瑞直覺得後背生出一股寒氣,垂手道:「先生……」

王守仁冷哼一聲,怒目道:「不管你為何藏拙,都不該瞞著沈兄。他真心疼你,竟換不得你半點真心?」

沈瑞心頭巨震,忙道:「並非弟子有心,實是家母病故前,與六哥並無深交;家母病故後,弟子先是卧病,而後守靈,不曾有機會與六哥討論學問……」說到這里,自己也有些底氣不足,可重生的話是怎么也不能說的,只好小聲道:「此前藏拙之舉,實有隱情……家祖母不喜弟子讀書,見之常阻……」

王守仁聽著聽著,神情漸緩,望向沈瑞的目光也多了暖意。

沈瑞喪母之事,他是曉得的。之所以答應沈理教導沈瑞,也是想到自己少年時的艱難。不過那個時候,還有疼愛自己的祖父在世,自己不過是受了些小氣,並未受多大磋磨。

沒想到沈瑞現下,處境比他當年還艱難,不僅喪母,長輩也不憐惜。書香子弟,竟然被長輩攔著不讓讀書,這用意委實不善。怪不得沈理插手此事,借口挑理身體,將小小的孩子送到禪院來。難得這個孩子除了沉默些,並無怨憤之心,如此心胸,倒是比他當年還看闊朗。

王守仁與他相處了幾日,見他無嬌嬌之氣,乖巧老實,行事自律,本就生了十分好感,在課業上才吹毛求疵,只是因他沉默寡言,對他心性有些摸不透。

今日見了沈瑞的五絕詩,看出他本是灑脫天性,就奇怪他為何行事如此隱忍拘謹,才故意板著臉叱問,誰想到竟問出這一段隱情來。

他哪里曉得,沈瑞的隱忍拘謹,實是被他的名聲給唬住,生怕自己有半點不是,顯得越發粗鄙不堪,才如此小心翼翼。

「這不是你家里,以後也不會有人阻你讀書,你年紀尚幼,正是天性爛漫之時,不必如此蕭索,日就枯槁。」王守仁撫了撫沈瑞的頭頂,輕聲道。

要是沈瑞真是九歲稚子,早就感激涕零,可他內里已經同王守仁差不多大,哪里還能成稚子態?他漲紅了臉,點點頭,道:「弟子曉得了。」

淚啊,難道是嫌棄他太「老成」,可九歲孩子到底該是什么樣?

後世信息發達,九歲的孩子已經是小人精;大明朝的九歲孩子,到底什么樣,沈瑞也找不到「參照物」。

沈瑞直覺得心里發苦,心中生出幾分恐懼,怕自己行事有馬腳之處,讓王守仁瞧出不對來。王守仁博覽群書,誰曉得他會不會想起「借屍還魂」這個詞來。

王守仁似乎對他肯聽教導頗為滿意,道:「沈兄那里,你也不用為難,我過後幫你提兩句就是,畢竟你也不是有心欺瞞。」

一副護短的模樣,倒是做足良師模樣。

沈瑞只好道謝道:「麻煩先生了。」

兩人正說著話,就見五宣拿了帖子進來,道:「大哥,外頭有人送東西來,指名給小哥的,還不只一家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