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名士風流(一)(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654 字 2020-06-26

那中年人笑了笑,老實地從袖子里掏出帕子,在額頭上抹了兩把,道:「這廟會上里魚龍混雜,幸好沒出什么事

旁邊那少年郎瞪著那小童,道:「何泰之,定是你又不聽話四處跑,才帶累姨母跟著大家走散」

那小童面上訕訕,往老婦人身後避了避,小聲道:「魏表哥,我不是故意的……」

他到底不過是八、九歲大的孩子,方才被壯乞驚嚇到,又被親人呵斥,忍不住「哇」地一聲哭出聲來。

沈瑞在旁,面上不顯,心里已是震驚不已。

祝表哥?希哲?右手六指?

六個手指頭的祝希哲聽著會耳生,可六個手指頭的祝枝山後世卻無人不曉。

祝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後世稱為祝枝山,以狂草聞名於世,與唐寅、文徽明、徐禎卿並稱為「吳中四才子」。

這祝枝山在後世雖被人稱道,可他與唐寅兩個,都是境遇坎坷的悲劇娃。

唐寅是富商子弟,十六歲過院試為案首,成為蘇州城聞名的少年才子,可未等舉業,先後死了爹娘、發妻、妹妹,家里吃喝都困難,更不要說讀書。難得有個好友,就是祝枝善,便勸他專心舉業,還幫扶了一二。唐寅二十七歲浪子回頭,專心讀書,兩年後參加鄉試,一舉中了解元,就是前年弘治十一年那科。

唐寅的好運氣來的快,去的更快。這家伙次年進京應試,正好遇好友江陰人徐經,兩人便結伴買舟北上。

到了京城,這兩人住在一起。

徐經出身捂塍徐氏,祖、父兩代人都是舉人,為巨富之家,家中有「萬卷樓」,聞名南直隸。祖父以書法見長,曾為中書舍人。

徐經少年才子,在家鄉名氣就大,家里又請了成化二十三年榜眼錢福做先生,到了京城同鄉出仕者眾,先生的同年好友,少不得往來宴請。又因祖父昔日關系,出入公卿宰輔之門,唐寅的才名更盛,亦是常為顯宦之家座上賓,這兩人引得同科舉人側目。

徐經家境富足,華衣美食,身邊豢養美童,出入招搖;唐寅則是出身商戶,行事灑脫隨意,兩人都不是什么「禮賢下士」之人,越發惹寒門子弟生怨。

等到會試完,就有流言蜚語,傳「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有言官風聞奏事,彈劾主考官賣考題。雖說最後查無實據,可為了平息士子怨氣,便以徐經進京後曾拜訪過主考官為故,除了仕籍。同行的唐寅也沒有落下,也被削籍,徹底斷了科舉之路。

這件事在松江府不能說人人皆知,可讀書人都曉得。只因這徐經雖是江陰人士,可同松江府也不無關系。

他的老師錢榜眼如今雖住在蘇州,可籍貫卻是松江府華亭縣人。

沈理沒中狀元前,松江士林數這榜眼錢福名聲最盛。只是後來有沈理比著,錢福又只做了三年官就致仕還鄉,才逐漸被人淡忘。

同沈理這前程大好的狀元郎相比,錢福則落魄許多,以致仕翰林的身份,以每月五百兩銀子的束惰,被徐家請去主持家塾。江陰徐家富庶,也就漸為松江人所知。人人都有望子成龍之心,蘇松富戶又多,可沒有幾家能有這般魄力給家中子弟聘老師。

因王守仁就是應弘治十二年這一科春闈,沈瑞對這一科的消息向來關注,當傳出舞弊案時,還曾擔心過,生怕會牽連到王守仁身上,並沒有想起後世鼎鼎大名的唐寅。

等到看到城里私賣的《京華日抄》,看到舞弊案結案,被除名那兩個是唐寅與徐經,沈瑞方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鼎鼎大名的「吳中四大才子」,就是這個時候相繼登場。

沈瑞上輩子曾聽曾祖父點評過這四才子,說他們的情況也知曉一二。

唐寅是最倒霉的,以案首、解元之資,只參加一次會試,就就除了仕籍,徹底斷了前程。

第二倒霉的是文徽明,二十五歲才中了秀才,並不算晚,可而後十次參見鄉試,都落第不中,直到五十幾歲,才以貢生身份進京,被舉薦入翰林院,在翰林院沒待幾年就被排擠辭官,回鄉去了。

第三倒霉的就是眼前這祝枝山,外公做過首輔,祖父官至從三品右參政,可謂是仕宦子弟,打小就才名顯著,可在科舉之途上成了「大器晚成」,三十三歲方中舉,而後七次參加會試都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