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塵埃落定(三)(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731 字 2020-06-26

翰林學士雖只是正五品,卻是「小九卿」之一,又能有機會常入宮闈,是炙手可熱的清貴職位。

沈大老爺、沈二老爺顯然也明白這點,連指望都沒指望,才讓二老爺告假省親。

果不其然,謝大學士說的正是沈洲:「傳話你那族叔,莫要在翰林院耽擱功夫了,趁著機會謀一任外任是正經……」

除了謀外任,自然也能往京城其他衙門升轉。

可六部這里的堂官,按例要求是「親土官」,有外放履歷的。沈洲要是依舊升級京官,九年後說不得就能難再進一步。

沈洲的資歷,已經可以升兩級到從四品。因京官向來比外官清貴,外放的話說不得還能再升一級,就是正四品知府,可為一地父母。

「翰林學士的廷推候選是何學士?」沈理問道。

何學士與沈家雖是姻親,可是更親近劉閣老一系。

謝大學士搖頭道:「劉閣老倒是想,不過聖人欽點了梁儲。」

「原來是他……聖人倒是明白人……」沈理道。

梁儲是成化十四年傳臚,是翰林院老人,丁憂前任侍講學士,丁憂起復後,因翰林院侍讀、侍講四學士已滿,就在內廷行走,授命在東宮值講。

翰林院如今四位侍讀、侍講學士中,沈理是謝大學士的女婿,天然的謝派;沈洲是沈理族叔,即便沈家兄弟向來中正自守,可在外人眼中,也是親近謝派;何學士是劉派,蔣冕與李東陽有私交。

因沈瑞的緣故,沈理與王守仁也私交漸少,少不得問一句:「岳父,禮部王侍郎那里……」

謝遷皺眉道:「莫要操心太多……有劉閣老在,他想要再進一步,卻是不能」

沈理好奇道:「王侍郎到底怎么得罪了劉閣老?竟被壓制至此?」

謝遷沉吟道:「劉閣老是天順四年進士,庶常散館後以翰林院編修入仕,一步步升遷至今,許是見不得王華幸進……再有兩人當年都曾在東宮值講,許是有不為人知的宿怨……」

本朝大學士四殿兩閣,滿員的時候並不多,多以四人的時候居多。

可從弘治十一年劉健為內閣首輔後,內閣就保持三人格局。

今上曾有意點太子時的老師禮部侍郎王華入閣,每次都被劉健否定。

劉健性子頗為剛愎,對於他的做法,謝遷與李東陽都不置可否。

不過說起來,謝遷與李東陽兩個,即便看不慣劉健打壓王華的做法,可也沒有提出異議。

從他們立場看,閣臣自然三個比四個好,多一個人分了權力不說,等到劉閣老退下,首輔之爭說不得又添對手。

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狀元,在官場上資歷比不上成化十一年狀元謝遷,也比不上天順八年的傳臚李東陽,可是他曾在東宮教導還是太子的今上八年,師生情誼在這里,是謝李兩人比不上的。

與其說是劉健壓著王華,阻止其入閣,不如說三閣老聯手阻止王華入閣。

這是私心所在,謝遷不願意在女婿跟前多說,就岔開話題,問起別的來…

沈宅,正房。

徐氏拿出一個名冊,遞給沈瑞:「這是家中姻親故舊的人情往來名單,過些日子請客,哪一些當請,哪些人延後相請,瑞哥也來幫伯娘參詳參詳。其後列名單,寫帖子,伯娘也都躲躲懶,托與瑞哥了。」

接過沉甸甸半尺高的冊子,沈瑞道:「大伯與伯娘的壽辰都不在本月,當以什么理由發帖子呢?」

沈大老爺升刑部尚書,這些日子家中賀客不絕,沈瑞時常被打發出來應酬。遇到品級高的,關系親近的,沈瑞這個孩子分量自然不夠,就由三老爺帶著他出面;一般人,品級尋常的,就只有沈瑞獨自應對。

沈瑞曉得大老爺與徐氏的意思,這酒席要擺,親友還是要酬謝的,可不想要太張揚,刺了旁人的眼。畢竟「京察」還沒結束,有升遷的就有罷黜的,不是家家都能歡喜。

徐氏道:「女眷這里還罷,你三嬸子娘家那邊前兩日送了十來盆牡丹,如今含苞待放,這正是個由頭;只是官客那邊,一時還沒想到緣由……」

沈瑞想了想道:「伯娘那里賞花,那大伯這里能不能賞文物雅寶?」

不過就是個由頭,收到帖子的賓客自是曉得沈家為何請客,這個說辭只要不離譜就好。

徐氏沉吟了下,點頭道:「如此也好,用此做借口,正好也將請客的次序分開來。」

親友與同僚肯定不能一天,高品級官員與低品級下屬肯定也不能放在一天

「那就定在三月二十九,宴請族親姻親;三十日休沐日正日,宴請你大伯的同年好友;四月初一,宴請你大伯的舊屬……」徐氏想了想道:「將客人的人數控制在三十人之內。你先按照人情冊子擬了名單,咱們娘倆再商量著定奪

沈瑞起身應了。

徐氏看了身邊的婢子紅雲一眼,道:「咱們家與各家的關系往來,人情冊子上沒列的,你就問紅雲……她跟在我身邊多年,是盡知的……」說罷,又交代紅雲:「這兩日你多往瑞哥院子里走兩趟,將咱們家的親戚往來也跟瑞哥好好說說……」

沈瑞院子里雖有個春燕在,可只是二等婢子,對於沈家家里的事情曉得,對於外頭的就不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