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青雲路始(一)(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670 字 2020-06-26

只是除了商戶人家,又有幾個不重嫡庶的?提出的幾個人選,多是旁枝或是依附親戚的落魄戶,想要迎娶玉姐,為的還是尚書府的權勢與玉姐的嫁妝。

這樣的人選,徐氏如何會考慮?

雖說玉姐才十三歲,還有兩年及笄,親事並不急,可這試探之下,徐氏心中還是有些懊惱。

她也是知天命的年紀,年前年後又操勞頗多,又在玉姐的親事上受了憋悶,情緒就有些怏怏。

大老爺見狀,便道:「實是不行就給二弟去信,將玉姐記在喬氏名下……沈家這一代就這一個女孩兒,又是個孝順懂事的,親事上總不能含糊……」

徐氏嘆氣道:「我之前也想過如此,可那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等到結親的時候,能糊弄得了誰去?真要挑嫡庶的人家,記名也無用。」

大老爺想了想,道:「實在不行,就從寒門舉人中擇婿,當年太爺為三妹就是這樣擇女婿……」

徐氏搖頭道:「這世上像楊姑父這樣念舊情的人有幾個?再說,楊家當年只是家道中落,並非全無根基……」

玉姐落地十三年,嫡母過問的時候少,反而是徐氏這個大伯娘過問的時候多。加上人上了年歲,就怕孤單冷清,大老爺每日往衙門去,沈瑞每日要上學,陪在徐氏身邊就是玉姐,娘倆的感情倒是越來越深厚。

等到看到玉姐真心敬愛沈瑞這個堂兄,沈瑞也能對堂妹看愛有加,徐氏就生出個念頭來。沈家即便過了嗣子,小三房也生了四哥,可只有堂兄弟三人,還是單薄。

沈珏讀書資質不錯,可上面還個不省心的嗣母,嗣父也不是明白人,能擔當起二房的那一灘,不拖累沈瑞就是好的。三房那里,四哥才幾個月,又是病弱的父親所出,以後如何還都不好說,起碼二十年之內,都要靠著長房過活。

沈瑞身為長房嗣子,連個臂膀也考不上,以後太辛苦。

要是玉姐成了長房的女兒,說一門妥當的親事,沈瑞這里也能多個妹婿。而對玉姐來說,離了喬氏那樣的嫡母,將長房當成依靠,也是好事。

只因二老爺這有玉姐這一個親女兒,徐氏即便因私心起了念頭,也都壓了下去。

不過等到看到來打探親事的「歪瓜裂棗」,徐氏壓著去的念頭又起來。

她想了想,便道:「老爺,即便記嫡,正式結親時難免論起嫡庶;要是過繼過來,本生親那邊卻是無需提及的……即便是說起來,也沒人會去計較……

大老爺聞言,不由遲疑。

玉姐是他的親侄女,為了說門好親事,過繼長房也不是大事,他也舍得為侄女預備一份嫁妝。可是對二房來說,沈珏是嗣子,玉姐卻是親女,二老爺未必舍得過繼。

徐氏也明白大老爺顧忌,並不想勉強,便道:「要不就給二叔去信問一句,聽一聽二叔的意見?小一輩只有玉姐姊妹一個,真要嫁給小門小戶還真叫人舍不得……」

即便有私心在內,可徐氏也不想勉強成事。

畢竟玉姐過繼長房,以後婚嫁聘娶就歸了長房,說起來也費事。要是給她選的人是出息的,能做上沈瑞臂助;要是個平庸的,說不得以後還給沈瑞增加負擔。

還是兩廂情願的好。

大老爺久在官場,曉得族人姻親的重要。

沈家二房庶女,與沈家長房嗣女,絕對不是一個分量。

真那要按照徐氏建議,不管對玉姐還是對沈家都是好事。玉姐的親事也不會再高不成低不就,叫人為難,就可以在名門仕宦人家擇優秀子弟。

大老爺點頭道:「好,我與二弟去信。他即便再糊塗,也曉得怎么對玉姐才是好的……」

徐氏聞言,心中的濁氣終於散了不少。

沈瑞這里,並不知曉徐氏與大老爺的打算,只曉得徐氏出門會帶了玉姐,有相看人家的意思。

雖說他心里覺得玉姐還是小姑娘,可也曉得這個時候姑娘十三、四議親,十五、六出閣是常例,便也不去啰嗦。

過了正月十五,衙門里開印,大興縣衙貼出了告示,今年的縣試開始報名了。

京城是順天府,順天府倚郭宛平縣、大興縣。

京城從正中間分開,左半拉隸屬宛平縣,右半拉隸屬大興縣。

沈家二房在京入籍大興縣,因此沈瑞就要應大興縣的縣試。

縣試是二月里舉行,由縣令主考,主考地在縣衙大堂。

待縣衙貼出告示後,學子就可以去縣衙禮房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