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開誠布公(三)(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738 字 2020-06-26

眼見老人家要當庭教子,沈理不好再坐著,起身想要告辭。

不等沈理開口,賀家老太太道:「狀元公無需避嫌,這是賀沈兩家的事,你也當聽一聽。」

沈理這才面帶尷尬地坐了。

賀家老太太則轉過頭,繼續對賀西盛道:「沈家既有難,賀家如何能袖手旁觀?你只當沈家沒了尚書老爺,要走下坡路,以後就比不上賀家了?莫忘了沈家不是仇人,是賀家的姻親!當年你大哥沒有升侍郎前,也沒見沈家來欺負你們兄弟。平素里巡撫衙門來人,待沈家也客客氣氣,作甚趙顯忠一個四品知府,就敢緝拿沈家子弟?不過是鼠目寸光,加上知曉兩家有嫌隙,要扶著一個打另一個罷了。你卻不想想,他今日敢將沈家推出來做替罪羊,明日松江再有什么事就也敢將賀家推出來。前車之鑒,你就不用心好好想想?孤木不成林,只有兩家彼此扶持,才不會被外人欺負,你真是豬油蒙了心了!」

如此語重心長,賀西盛被訓斥的抬不起頭來,沈理在旁聽得暗暗快意。

此事的應對上,賀西盛確實因為貪婪被蒙蔽了心智,才會做出這樣應對。一個七旬老嫗都知曉的道理,賀西盛卻依舊做了相悖選擇,賀家有這樣的當家人,未來還真是堪憂。

不過,沈理知曉「間不疏親」,賀家老太太這一番「訓子之言」,三成是說給賀西盛聽得,七成是說過自己聽得。要知曉,因此事沈賀兩家真的反目成仇的話,那未來難過的絕對不單單是沈氏一族。

沈理能想到這一點,賀西盛自然也想到這一點。只是他越羞愧,不是因為在沈理面前挨了訓斥,而是自己思慮不足,只看眼前,不顧以後,才會勞動老母親跟著操心,親自給自己圓場。

賀家老太太看著次子鬢角斑白,想著他也是快要知天命的年歲,嘆了一口氣,道:「知錯就改,善莫大焉,這些年你順風順水,哪里遇到過這樣大事?倭寇上岸作亂也好,趙顯忠想要找替罪羊也罷,沈賀兩家都應該一心對外,才能抗得過去,否則說不得一一被擊破就在眼前了。」

到底是積年老人,經歷了起起伏伏,看慣了世情,即便還不知曉另有「麻雀」在後,也知曉眼前不單單是沈家之難,也是賀氏之危機。

賀西盛恭敬應道:「兒子知錯,之前因『通倭』罪名干系重大,只想著明哲保身,卻忘了兩家聯絡有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本當患難與共才對。」

賀家老太太滿臉欣慰道:「起來吧,這樣想就對了,沈賀兩家都是松江老戶,不管是在老家,還是在外頭,都當相互扶持、守望相助才是。」

賀西盛這才起身,在沈理對面的椅子上坐了。

沈理也只能再次站起,這次不是為了避嫌離開,而是為了表態:「驚動世祖母,是晚輩的不是。正如世伯母所說,沈賀兩家不僅是同鄉,且是世代姻親,合當如世伯母所說,相互扶持,守望相助,這次沈家的事,也要勞煩賀二叔跟著費心了。」

雖說心中對賀西盛不已為然,可賀家老太太將話說到這個地步,沈理也不好再端著架子疏遠,便也改了稱呼。

賀家老太太點頭道:「還要感謝狀元公不與我這孽子計較,要不然只會便宜了趙顯忠,身為一地知府,本當有守土之責。倭寇上岸,他不思如何撫民請罪,一味想要推卸責任,哪里有這樣好事?」說到這里,轉向賀西盛:「老二,狀元公雖比你年輕,可這些年在京城歷練,心智眼界是你比不上的。從今日開始,你凡事多聽狀元公吩咐,出人出力,務必要盡心盡力,不可再有私心小意。要不然狀元公不計較,我也饒不過你!」

賀西盛起身應了。

沈理亦躬身道:「世祖母高義,晚輩愧受了。」

不管如何,賀老太太給了賀西盛一個台階,同時也堵住了沈家過後追後賬的理由。所以說「人老成精」,沈理心中感嘆不已,同時越懷念起宗房族長太爺,要是太爺再世,現在沈家也不至於成一盤散沙,無人可用,遇事還得用賀家出力。

小廳里三人有了默契,門口賀北盛帶著沈瑞來了。原來他得了消息,知曉老母親從佛堂出來,還主動要見客人,猜測她多半是知曉了外頭的事兒,放心不下,便帶著沈瑞急匆匆趕來。

「娘,您怎么出來了?」賀北盛迫不及待開口道。

賀家老太太卻沒有看他,只望向沈瑞。

沈瑞躬身道:「晚輩見過太淑人,給太淑人請安。」

這稱呼與沈理不同,儼然遠了距離。

賀家老太太依舊面不改色,滿臉慈愛地道:「這是瑞哥兒?要是在外頭見了真是不敢認,上次見你還小呢,現下成大小伙子了。」

又招呼沈瑞上前,詢問他京中長輩可好之類,只字不提四房沈源與四房太太。

沈瑞雖對賀家人沒有什么好感,卻也無法遷怒一個古稀老人,只能一一答了。

看著沈瑞穿戴,知曉他已經得了功名,賀家老太太感慨道:「你生母是個好人,雖去得早,到底留了福報在你身上;你現在的母親老身也見過一回,是個端方公正的人,能有這兩位母親,是你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