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晚來風急(五)(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5874 字 2020-06-26

王岳與他密謀拿下劉瑾之事,若被劉瑾知曉,必然要報復於他。

那日,劉健出言請辭並非全然負氣之語,也不盡然是威脅之意,更多的是大怒大悲之後的心灰意冷。但他謝遷跟上去請辭,卻是不無用三位閣老撂挑子來恫嚇小皇帝之意。

沒想到,小皇帝翅膀硬了,這招沒靈。

請辭的折子一被准了,謝遷就立時開始做出京的准備,兄弟、兒子、女婿的官職他都想了一遍,做了最周詳的安排。

他從前不是沒給女婿規劃過路線,詹事府、禮部、戶部、乃至刑部都有過考量,也和謝丕聊過這個問題。

但現在,他需要動用能用的最後一些關系,把女婿調出京師,外放地方。

因此謝丕有此一問。

「詹事府如今有楊廷和,那不是沈家的親家?禮部有王華庇佑,且到底大哥(謝正)也在禮部,他們也有個照應……」謝丕道,「便是不能往詹事府、又或者禮部挪動,就在翰林院又有何妨。我們在翰林院,本本分分編修講學,他們總不至於猖狂到拿翰林院動刀吧!」

謝遷搖了搖頭,看著諸子中最優秀的這個,暗嘆到底還是年輕啊,得好好磨礪一番。

就是因為有楊廷和、有王華,才不能把沈理放在他們那邊。

一旦放過去了,就再也拿不回來了啊。

女婿到底是女婿,不是兒子。

「讓他外放山東也是為了保全他。」謝遷終是不給謝丕真正的答案,只道,「如今咱家人里,只他官職最高了,劉瑾又如何會放過。尤其是在翰林院,他這狀元身份,還是頗有號召力的,劉瑾難道就不怕他時不時的發動眾人上書彈劾?」

「那……去南京呢,南京國子監祭酒,就如當年他們沈家沈洲那樣。」謝丕又道。

謝家與沈家其實淵源頗深,謝遷與沈滄、謝迪與沈瑛為同年,而謝丕在入國子監之前,在南城書院讀書,拜在田老太爺門下,論起來是沈家三太太的師弟,只不過因為父輩關系,且有姐夫沈理,不好與三老爺平輩論交,只能自認子侄輩。

謝丕對沈家的事也知道得頗多,且當初沈滄身故前為沈洲謀南京國子監祭酒的缺,也用過謝家的關系。

謝遷只是搖頭,道:「就因為有沈洲的事在前,才不好讓你姐夫再去。且南京國子監並未出缺,運作也不易。」

謝丕不以為然,道:「如今朝中去了恁多堂官,朝廷必是要從南京抽調人的,叫南京挪動兩個缺也不是難事吧。而且,沈洲那事,是名聲不大好聽,但姐夫是姐夫,又不是沈洲那樣的人,姐夫為人剛正,須得一年半載,謠言自就沒了……」

謝遷擺手道:「哪里有你說得那般容易。而且情勢緊急,也由不得我們慢慢布置了。」

謝丕還待再說,謝遷已道:「你也知沈家如今在經營山東……」

謝丕到底是書生,又生在書香門第,不免露出不屑來,道:「商賈事而已。姐夫是去作上官,少不得要庇佑他們,他們除了給姐夫添麻煩外,還能幫姐夫些什么不成!叔父這是在給沈家鋪路。」

怎么可能給沈家鋪路?!謝遷不由失笑,口中卻道:「這商賈事能做到連上遼東、連上兵部、連上皇上,便也不算小事了。」

說著又收了笑容,正色道:「沈家如今和陸家一道經營山東,陸家有分支在,有人主持,沈家卻沒有。你姐夫外放山東布政使司作個參政,那也是地方上數得著的長官,又正是能管著這一塊,沈家陸家自然皆以你姐夫馬首是瞻。現在看來,是你姐夫庇佑他們,將來,山東未必不能成他的根基。」

謝丕聞言,臉上的不屑神色也漸漸褪去,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半晌,他才又深吸了口氣,只道:「……只是山東那樣鄉下地方,又不比江南富庶,姐姐如何住得慣?且姐姐腿腳到底沒大好,不宜遠行。侄兒們也是正讀書的時候,山東哪里比得京中的書院……」

謝遷皺眉厲聲道:「糊塗,莫非四娘又與你說了些什么?」

謝丕嚇了一跳,忙道:「不曾,不曾。是侄兒自己想的……」他還想說些什么,被生父嚴厲的眼神一瞪,到底是把話咽了回去。

謝遷哼了一聲,道:「那便是你嬸娘犯了糊塗。你不要凈摻和在這些內宅事務里,多放心思在大事上。」

他頓了頓,鄭重道:「昨日我與你說的那些人,你可記下了?」

*

仁壽坊,沈府

沈滄的兩周年祭禮諸事已辦妥,只是十月二十二,恰趕在朝中這一場風波尾聲時,親戚故舊或多或少有牽扯進去,只怕前來致祭的故舊會少了多少人,相應的一些布置也要減下去。

「這種時候,聲勢大才是要糟。」徐氏如是說。

沈瑞點點頭,原本沈家也不是那只圖場面煊赫好看的人家。如今這樣的朝局下,低調才是福氣。

王華入閣是沈瑞所沒能想到的,依著前世記憶,這時正是王華父子被劉瑾迫害之時,且王華終其一生也並未入閣,如今卻是老師王守仁在南京穩坐,師公王華更是一舉入閣……

歷史,已經悄然改變!

最初的最初,沈瑞也不無擔心那所謂蝴蝶效應,然隨著一步步融入現在的生活,他又如何肯眼睜睜看著那悲慘的歷史在面前重演!

做當做之事,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便當大道直行!

沈瑞暗暗下定決心了。

這次王華入閣,沈瑞是打心底里高興,對自己今後要做的事,也更多了一份信心。

那邊楊廷和掌了詹事府,又在內閣專掌敕誥,也同入閣相差無幾了,也算是大權在握了,於沈瑞這個女婿自然好處多多。

「可惜了你如今不曾入仕。」與沈瑞密談朝事時,沈瑛忍不住道。

其實沈瑛自己也是頗為惋惜的,若非守孝,原正五品通政司左參議的沈瑛此時只怕能更進一步。

沈瑛原就是東宮舊人,此時正值小皇帝大肆提拔自己人的時候,且他同王守仁都是弘治十二年的二甲進士,私交亦是不錯,也算得王華子侄輩,加之有楊廷和關照,躍上一級兩級都不在話下的。

如今,也只好興嘆一番了。

還有一年多的孝期,只看這一年風雲變幻,誰也說不准下一年又是什么樣子。

沈瑛也只不斷聯絡舊友,維持關系,以待他日起復時能用上。

這些時日,沈瑛與沈瑞聊得較為深入,當初沈瑞不好在書信里寫與壽哥關系,如今當著沈瑛也都合盤托出。

沈瑛曾在沈瑞楊恬文定時於楊廷和府上見過微服私訪的昔日太子當今的新皇,對皇上與楊廷和的親近關系心中有數,因此聽得沈瑞說與壽哥的幾次接觸,並不以為奇。

沈瑞既與沈瑛說開,許多事情便都不相瞞,也正好與沈瑛商量事情。

大約因為在通政司任職的緣故,沈瑛要比在翰林院呆得書生氣十足的沈理圓滑得多,朝中許多人事關系也看得更為透徹。

尤其這次的風波里,因著謝閣老,沈理也卷入其中,不免失了冷靜。沈瑞便主要同沈瑛商議。

在上書之前,沈瑞和沈瑛談了劉忠的勸告,沈瑛便依言暫時沒有出去,並同沈瑞一起勸說了沈理。

然如沈瑞所料,沈理是不可能不上書的,伏闕百官中自然也有沈理一個。

如今,謝閣老致仕,沈理也難免不受牽連。

「然則理六哥到底是姓沈,不姓謝。」提起沈理來,沈瑛向沈瑞道,「且理六哥與王家關系也極親近,王老大人也不會由著人動他。」

沈瑞雖心底抹不去擔心,卻也點點頭,他是去與王華、楊廷和甚至宮里的張永都打過招呼的。

「便是那人想動作,皇上見是你的族兄,也不會同意的。」楊廷和這般向沈瑞說。倒是對小皇帝與沈瑞的關系,比沈瑞信心還足。

楊廷和還表示,這種時候不是要躲事兒,而是正該當趁著有合適的缺兒,讓沈理挪一挪地方,諸如他舉賢不避親,就挪詹事府來,左右庶子平調完全沒難度,弄好了,少詹事也不是不可能。

這位置本身就已是極好,且有楊廷和在,劉瑾也不敢怎樣。

沈瑞也與沈瑛商量過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以及他們的種種應對,也一致認為,能到詹事府,是再好不過的出路。

卻不曾想,沈理過來言說,謝遷與他謀了外放的差事,山東布政使司右參議。

沈瑞與沈瑛皆是驚聲道:「怎的還要外放?」

沈瑛大為皺眉,道:「此時京中位置也不是坐不得,外放恐是要錯失良機了,豈不遺恨。六哥再與謝老大人說一說?」

這場伏闕對沈理的影響也是頗大,這時他也有些意興闌珊,只搖搖頭道:「既已謀了此處,便即去罷。京中……唉,也多是非。我三舅兄已是辭官了……」又道,「往山東也甚不錯,我想著,族里正也要往山東去人,有我在,總是便宜。」

沈瑛心道謝豆在大理寺,又怎么同翰林院能一樣,只不好說出來,因又勸了兩句,見沈理心里已是認了往山東去,他也頗為無奈。

因又細細問了謝遷那邊如何說的,沈理不疑有他,便也認真答了。

三人就山東事說了小半個時辰,因沈理是從謝府出來便直接來了沈瑞這邊,家中還不知道外放的消息,便也不久留,即要回家安排一番。

待送他走了,轉回外書房,沈瑛才冷下臉來,沉吟片刻,向沈瑞道:「謝家,只怕不可與謀。」

沈瑞原也沒覺得謝家是同路人,並不以為然,笑道:「瑛大哥,謝家又幾時與咱們謀過。」

沈瑛搖頭道:「不是。你且想,謝老大人為何要將理六哥外放?」

沈瑞一愣,思量兩回,皺眉道:「雖說這般應對未免示弱了些,但這種時候,也是保全之意吧。」

他記得前世史上劉瑾是興大獄整治了劉健黨、謝遷黨許多人的,足可見劉瑾恨意。謝遷想必也是知道的吧。

不過,確實……謝遷除了三子,旁人也不曾離京,沒道理只沈理這個女婿只能靠離京保全。

沈瑛道:「謝老大人雖離了朝堂,然他門下諸人呢?」他頓了頓,因近日與沈瑞無所不談,此時便也不顧及,直抒胸臆道:「謝家諸子平平,也只謝丕一個出彩,只是謝丕如今不過小小編修。你說,若是謝老大人出京後,他門下諸人會以何人為首?」

沈瑞心道,只怕樹倒猢猻散了,哪里還會以誰為首!但,若真有鐵桿的謝黨,「……謝家直系,也只理六哥官位最高了。」他道,也明白了沈瑛的意思。

「謝遷為了把人脈留給兒子,從而排擠了女婿出京?」沈瑞語氣里盡是不可思議,「可是,瑛大哥,謝丕如今職位如何撐得起謝黨?他不正應當用理六哥撐過這個過渡時期嗎?若不用理六哥,保不齊,謝黨就要轉到黨中旁人手里,一年半載便可能就不姓謝了。」

沈瑛涼涼道:「只怕他覺得轉到理六哥手里,這謝黨也已不姓謝了。你莫忘了,先前我們還在為理六哥謀哪里的位置。只怕謝老大人也是心知肚明,給了理六哥,謝黨怕就要並入王閣老黨(王華)抑或楊詹事黨(楊廷和)了。」

沈瑞默然,又喟嘆道一聲,也確實如此。

沈瑛眼神閃爍道:「外放山東,以沈家在山東的經營,理六哥去了,他日山東未嘗不會為謝家根基之地。」

沈瑞卻不曾往此處想過,皺眉片刻,他才道:「謝家若真如此想,這算盤未免打得太響了些。理六哥又豈會以沈家養謝家!我沈家也不會做那替他人作嫁的事!」

沈瑞對山東、遼東是頗為看重,想有大作為的,絕不容謝家染指。

其實沈理過去,對沈家在山東也是大大的有利,有沈理在,又算得地方高官,沈家族人也肯定更樂意於去山東做事,而山東當地也會賣個面子,事情更容易推動。

沈瑛自然也想到了這點,因笑道:「有利有弊,只看我們如何化弊為利了。到底,理六哥也不是那般人。」

沈瑞正色道:「正是,理六哥是感念謝家恩的,但卻不會拿沈家去報謝家恩。」

何況,沈理兩口子失和,沈理心里謝家分量到底還剩下多少,還未可知。

謝家若真打著拿沈家打下的基業作踏腳石的算盤,哼,那就得讓他們重重跌上一跤了。

沈瑛卻是不知沈理夫妻家事的,略一思量,道:「滄大伯大祥禮之後,我也隨去山東的族人去一趟。」

沈瑛能去主持布置,沈瑞便大為放心了,忙拱手道:「那就辛苦瑛大哥了。」

沈瑛擺手道:「族中之事,原本該當,道什么辛苦。」

轉而又嘆道:「理六哥去了山東,朝中也只剩下潤三叔這個中書舍人和瑾哥兒這編修了。」

雖則沈家姻親里不少高官,但沈家本身,卻已沒了官場砥柱了。

「此次,瑾哥兒那邊,許也能動一動。」沈瑛叩著幾案道。想來壽寧侯府不會不管這個女婿吧。

但話又說回來,沈瑾既是壽寧侯的女婿,於沈家……尤其是於二房,也就遠了。

沈瑛扭過頭來看沈瑞,終是嘆了口氣,道:「瑞哥兒,好生溫習功課,明歲下場一舉奪魁早些入仕罷。」

*

小時雍坊,吉祥錦綢緞庄

吉祥錦這名字雖俗氣,卻並不影響這綢緞庄的生意,相反,因著這名字討喜好記,店鋪多了不少生意。

當然,生意好,主要還是因著——這家店里進得好貨。京城上層圈子里的富貴人家皆知,貢品一般品質的好貨,也只在這里才買得到。

更有頂尖兒的人家曉得,這店鋪乃是新任的東廠督主丘聚丘公公的產業。有巴結討好的自然大把銀子送過來,這綢緞庄子更是財源廣進。

這吉祥錦綢緞庄如同周圍的鋪面一般,也是前店後院的格局,前面是三層樓的店面,後面東西兩廂是倉房,正房起了一棟二層小樓。

這小樓便是掌管丘公公名下所有產業的珍姨娘日常理事的地方。

因著珍姨娘辦事得力,又深得丘公公寵愛,因此有些丘公公私人的線報也會送來珍姨娘這邊,由她先處理分類,再報給丘公公。

不過珍姨娘接手這事兒的時日尚短,一些跟著丘公公多年的老人兒,未免有些不服她。

「……這消息本當這兩日就進京了,雖是無足輕重的小事,但姨奶奶你這樣扣著,只怕不妥吧?若是讓大人誤會了……」一個三十來歲面色黝黑的布衣漢子站在珍姨娘面前,口中話說的貌似委婉,語氣卻著實不客氣。

珍姨娘面無表情的盯著他,冷冷道:「大人既把這條線交給我,自然是信我的。你這是不信我咯?」

那漢子雖道了句「不敢」,卻是神情倨傲,嘿嘿一笑,露出一口森白牙齒,只道:「姨奶奶不給個說法,小的們也不好辦事。若是耽誤了姨奶奶的事兒……」

珍姨娘盯了他半晌,他依舊是這副「不說出道理來,便拒絕從命」的架勢。

珍姨娘沉吟片刻,方緩緩開口,「近來朝局你也知道,空出不少缺兒來。張家,必然要給女婿謀個好去處的。」

那漢子一臉「那是自然,你說的都是廢話」的神情,從鼻子里應了一聲。

珍姨娘道:「這會兒讓那消息進京,張家自然不會再動作了,豈不可惜?不若再等一等,等張家銀子也花了,位置也謀好了,那人躊躇滿志准備升官的時候,嗯,再讓那消息送過去……」

她原本冷若冰霜的臉上突然就綻放出一個笑來,雖然很淺很淡,卻驟添了十二分的艷麗。

對面的漢子業已呆住了。

不是為著眼前美貌的婦人,而是……

「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二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吶。」那漢子在心里默默叨念,怪道大人能將這幾條線交與她。

珍姨娘眼波流轉,見那漢子躬身領命了,方收了笑點點頭,道:「幾時讓消息進京,我會著人知會你。你手腳也做麻利些,莫出紕漏。」

那漢子應聲去了。

珍姨娘站起身,踱步到窗邊,凝視著不遠處街面上的熱鬧景象,聽著後巷里貨郎一聲聲的吆喝聲,感受著這人間煙火氣,再次輕輕笑了。

若是不曾得到過,失去了也就失去了。

若是明明抓在手里了,卻偏偏眼睜睜看著失掉,那才叫錐心刺骨,痛徹心扉。

她定親時有多風光,被退親時就有多狼狽。

定親時多少人羨慕誇贊,被退親後就有多少人譏諷挖苦。

定親時有多憧憬,被退親後就有多絕望。

她摩挲著頸項,那里,曾有一道傷痕,上吊的白綾勒出來的淤痕,母親用千金買來頂好的葯膏,才將那傷痕去了。

但是心上的傷口,就從不曾愈合過。

她喃喃自語道:「如今,便讓你也嘗嘗這般滋味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