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緱山鶴飛(五)(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6871 字 2020-06-26

正德元年十月開始的那場朝堂風暴並沒有因兩位閣老下台、六部泰半堂官換血而告終,而是隨著劉瑾的清洗而愈演愈烈。

正德二年閏正月,當「改錦衣衛掌鎮撫司事指揮僉事牟斌於南鎮撫司管事」的消息傳來時,沈瑞已在北直隸境內了。

而幾天後,杜老八風塵仆仆的親自趕來,帶來了此事最新消息——牟斌於闕下杖之三十,降百戶閑住。

因在客棧,沒有什么密室,杜老八格外謹慎,只與沈瑞單獨密談,王棍子與田豐也都在外頭守著。

「這陣子,廷杖用的有點兒多啊,都說是和劉瑾有關系。牟斌這事兒,聽說,也是劉瑾丟了不少人下錦衣衛獄,意在嚴刑拷問,再扯進來更多人,牟斌卻是不理會的,頗為善待這些人,因此觸怒了劉瑾。」杜老八神色肅然,道,「不過某與東家都以為,劉瑾怕是將王岳的事算在牟斌頭上了,才痛下殺手。」

自從被英國公世子張侖撥給了張會後,杜老八便徹底改了口,不再稱呼張會二公子,而是用了一個商家慣用的稱呼——東家,自願給張會當起掌櫃的、甚至小伙計。

明面上說,他杜老八原本就早已不是英國公府的侍衛、世孫的幫閑,純粹是街頭混子了。暗地里幫世孫辦事,那又另當別論了。如今這番改口,倒是面上更妥當些。

沈瑞聽罷點頭道:「棍子兄弟將事情講出來時,我也反復思量了,那事,不曾有破綻。被想到錦衣衛所為也是常理。」

這倒也不是讓牟斌背鍋,牟斌原就不是劉瑾一路人,劉瑾既上位,牟斌的位置本身也是坐不穩的。

心知劉瑾弄下去牟斌,必然換上來個同黨,沈瑞忍不住問道:「如今的指揮使……與張二哥可有干礙?」

「東家如今專心京衛武學事,與這些人也沒甚干系。」杜老八道,「新上來的指揮使是楊玉,也不是什么厲害人物。」

見沈瑞顯然對這個名字非常陌生,杜老八進一步解釋道:「楊玉他爹是先錦衣衛都指揮僉事,弘治朝就沒了,楊玉承了他爹的缺兒,原是外放的。嘿,他可沒他爹的本事的,獲罪降至千戶了,偏狗屎運遇赦,調萬全都司帶俸,去年臘月他是厚著臉皮乞留京的。」

杜老八這胡子拉碴的臉上也能看出明顯的諷刺神情來,可見其不屑,「……他理由是他姑母衛聖恭僖夫人之墳在京師,他這後人得盡孝。皇上許了。這廝可不就在這兒等著了,沒出仨月,這不就得了高位。」

沈瑞對京中貴夫人們的稱號更是陌生,杜老八就補充一句,「衛聖恭僖夫人是先帝爺的保母。」

沈瑞方恍然,又忍不住嘆氣。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自古以來,無論民間還是天家都不能免俗。在大明朝的冗官中,其中有比例相當不小的一部分便是這皇帝身邊的親近人子侄得官的。

皇帝的乳母、保母,宮里有頭有臉的大太監,每每討的官職還不小!

就在不久之前,張永、谷大用、馬永成和魏彬的弟弟也剛剛被獲封,不是舍人,便是世襲錦衣衛百戶。

這些冗官,也是吃垮大明朝的原因之一。

杜老八不知沈瑞所想,見他嘆氣不語,便換了話題,道:「那事到此也就徹底了結了,沈二公子這邊也不必再惦念。還有一事,某家出來前,遼東鄧大人那邊向朝廷請增遼東年例銀五萬兩,東家從中斡旋,皇上已是准了的。」

提到遼東,沈瑞不由精神一振,他有很多很多的構想都與遼東有關,遼東也是他最想經營的地方之一。

五萬兩銀子對於遼東龐大的軍費開支來說算不得什么,不知道鄧璋之請是為哪樁事由。

「聽聞鄧大人是要修糧倉谷場,」杜老八眼里閃出點狡黠笑意,「還有馬場。」

他嘿嘿一笑,道:「就上個月底,監察御史王濟上了個折子,哎呀,恁是長,某是記不下了,總之,這人是奉命出去查直隸、河南、山東等地養馬諸事,便發現這一年來母馬下的小馬駒子忒少,又都弱得跑不動,根本不頂用,正巧著鄧大人的奏折就進來了,想在遼東多開馬場,以補不足。皇上這邊就先撥了五萬兩。」

五萬兩說是不少,但是想建大量馬場,還是差得遠了。

聽得杜老八道:「二公子,您先前叫棍子傳回來的長短途車馬行的主意,東家覺著大妙,因此也想投筆銀子往遼東,建個咱們自個兒的馬場,日後車馬行的生意起來了,馬啊牛啊,都是要的。」

沈瑞知其意思是問自己要不要也跟著投銀子,他想了想,道:「開個馬場要多少銀子,張二哥可算過?之後養馬、醫馬的人呢?夏日里尚好,然遼東苦寒,冬日漫長,這干草料、豆餅子又從哪里備?」

杜老八愣了愣,撓了撓後腦勺,道:「這個,這個,遣了人去遼東,拿了銀子,總能找到懂行的人。還有馬家呢。」說到馬家,他又忍不住咧嘴,「馬家總有懂養馬的吧。」

這個笑話夠冷的。沈瑞也忍不住翹了翹嘴角,卻搖了搖頭道:「馬家將門,可地處遼東,貿易得馬容易,也未必自家辛苦養馬。」

他收起笑容來,認真道:「張二哥急著派你來,只怕是那邊等著他回信,但依我看,現下還沒有投個馬場的必要,與遼東的馬匹貿易更容易些。如果是怕他日別人阻斷咱們商路,弄不到馬了,也可以與義州外圍一些小女直部落聯系,雇佣他們為我們養馬,就像佃農那樣,每年多少馬多少銀子,乃至他們部落需要的糧食、布匹、醫葯甚至鐵器,總有一些是我們拿出來他們無法拒絕的。」

「老杜,你的顧慮我明白,不過小馬駒也不是一日兩日養起來的。」沈瑞拍了拍杜老八的肩頭,道:「把我的話帶給張二哥,希望他能觀望一下,鄧大人那邊他已經賣了個大人情,便是日後馬場興起,我們插不進手去,憑這人情想弄些馬出來總不會是難事。」

杜老八咂咂嘴,道:「也罷,某家也不懂這里頭的道道,便先捎話回去。左不過沒幾日二公子也該回京了。」

他頓了頓,又笑道:「左右某在城里的車馬行已妥妥的了,就等著萬歲啥時候下旨開西苑了,暫時也不缺馬。二公子回去若有閑暇,還請到某那車行指點指點。」

沈瑞笑道:「老杜你的店開張,我便是人不去禮也要去的。」

兩人不由都是哈哈大笑,轉而杜老八又道:「說到西苑,倒還沒恭喜二公子,你那連襟他爹……」他忙又捂了嘴,嘿嘿兩聲,道:「某家粗人,這個,這個,二公子莫怪,莫怪……」

沈瑞不免莞爾,知他說的是李延清的父親李鐩,不免好奇道:「李老大人在督造西苑,怎的?受了皇上賞了?」

杜老八眼睛笑眯起來,道:「前陣子工部尚書曾鑒致仕了,沒幾日,老人家就駕鶴西去了。虧得他致仕的快,沒像吏部張侍郎那樣沒在任上不受待見,曾老大人是進階榮祿大夫贈太子太保賜祭葬的。」

沈瑞已然明了,果然聽得杜老八道:「如今,李鐩李大人已是工部尚書了……」

*

去歲臘月就已改兵部尚書許進為吏部尚書。而就在工部尚書曾鑒歿後幾日,刑部尚書閔班、由兵部左侍郎晉尚書不久的閻仲宇,皆以病上書,求乞骸骨,致仕回鄉。

至此,四個月不到,六部尚書盡換了一遍。

而南京兵部尚書也換了新人,就在李鐩升任工部尚書的同一日。

如沈瑞所料,皇上不可能再給王守仁晉級,不過這個新尚書的人選也讓他大為放心——刑部左侍郎何鑒升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何鑒與沈滄共事多年,本就私交不錯,又因著彼時右侍郎賀東盛頗不安分,使得何鑒更親近沈滄。

在沈滄故去後,通倭案發,三司會審,何鑒與楊鎮一般因為避嫌而不再與沈家走動,但是沈滄的兩次周年祭,他都有親至。

此次調任南京兵部尚書,沈瑞相信他與王守仁能相處得融洽。

到底是帝王手段,沈瑞想到壽哥那尚有稚氣的面龐,搖了搖頭,壽哥不放心王守仁升兵部尚書,卻還想用他,又不肯讓別人過去掣肘,便選了何鑒。

沈瑞只想著如此也好,卻不知,調走何鑒亦是遂了劉瑾的心願。

新提拔的刑部尚書、前都察院右都御史屠勛,正是投靠了劉瑾。

換干凈了中央,又開始了清洗地方,卻也並非都出自劉瑾授意。

就在沈瑞抵達通州那日,正德朝首次大批裁革冗官開始了。

先有吏部上書交差,稱先前奉旨查議天順以後添設內外大小官共一百二十九員,其間地要政繁、不可裁革者七十員,兩京二十六員……

厚厚一本奏章,密密麻麻寫著什么「虞衡司管盔甲廠及遵化鐵冶郎中共二員」、「天地壇祠祭署祀丞太仆寺常盈庫大使順天府庫大使各一員」,看得壽哥一陣陣頭昏眼花。

仲春的風吹進簾櫳,暖暖的,讓人昏昏欲睡。

壽哥實在提不起興致來,踱到放著點心果子的小幾前,捏起一只漬梅子丟進嘴里,很快就被酸得整個臉縮成了一團。

看得一旁侍立的小火者也是牙酸,忍不住縮了縮脖子,也露出一般的表情來。

然而壽哥並沒有立時吐出來,反倒眯起眼睛,像在細細品味一般,半晌才似自言自語道:「賢妃進的這蜜餞果子還真是……嘖嘖……酸倒倆牙……」

小火者年紀不大,伺候壽哥的日子卻不短了,御前的規矩學的極好,知道這時候不好接話,就硬生擠出個笑臉來,只等著主子睜開眼。

然後他眼角余光就瞄見了門口那探頭探腦的一個青年內侍,兩人眼神交流一番,那內侍吵皇上方向努努嘴,小火者提了口氣,才湊近了皇上,低聲喚了聲「萬歲爺……」

壽哥抬了抬眼皮,瞧見了門口的人,便懶懶的招招手。

那青年內侍提著袍子,一溜小跑進來,磕了頭起身弓著腰,陪著笑,小聲在壽哥耳邊說了兩句。

壽哥的困意一掃而空,一躍而起,精神百倍,臉上綻出大大的笑容來,扭身又撿了顆梅子丟在嘴里,含混道:「走,看看去。」

那青年內侍忙又顛顛跑出去,大聲傳旨,「起駕,熙壽宮。」

午後的熙壽宮也是一片靜謐,這會兒當是太後歇午覺的時候,除了幾位近身宮女在暖閣伺候、幾個內侍在外殿聽差外,旁的宮人都是各自散了尋去處歇了的。

然而此時,殿外院里卻站著一行人。

三個女子,四個內侍,穿著厚重的宮裝,即便是春風和煦,這么站上個把時辰,也是一樣汗濕重衫。

四個內侍尚好,兩個宮娥已是粉面暈紅,顯見得有些體力不支。

唯獨最前的一個女子,頭上壓著沉重的首飾,站立這許久,卻是連脖頸也不曾彎一下。

一位妃位的娘娘,卻是比宮中受訓多年的宮娥立得更規矩,讓最挑剔的管教嬤嬤也摘不出處錯兒來。

此時還不聞蟲鳴,只有檐下掛著的鳥雀偶爾幾聲,越發顯得大殿內外幽靜而壓抑。

噔噔噔一陣清脆的腳步聲傳來,那些站立的宮人忍不住眼角余光瞥過去,唯最前面的吳德妃娘娘目不斜視,始終盯著大殿的正門。

一個內侍跑進去,很快里頭一個女官疾步跟出來,瞧見吳德妃仍站在那邊,明顯的猶豫了一下,但仍是未發一言,微微行禮,便匆匆往外而去。

吳德妃身後的宮人都流露出失望的眼神。

但很快,這眼神就變得熱烈起來。

因有太監尖利的聲音道:「皇上駕到……」

隨著話音,御輦停在院門外,小皇帝負著手,閑庭信步走進了熙壽宮。

看著跪了一院子的人,小皇帝隨意的抬了抬手,踱到吳德妃身邊,似有驚奇道:「愛妃也在母後這邊啊。」

吳德妃娘娘的聲音永遠那么四平八穩:「臣妾來給娘娘請安。」

小皇帝笑眯眯道:「母後在午歇?」

吳德妃回道:「臣妾不敢擾了娘娘,便略等等。」

小皇帝揚了揚眉,不再與她說話,扭過頭來問一旁女官:「母後還在歇著么?」

那女官額角已見了汗,卻不是熱的,而是急的。

太後已發下話來,說不見吳德妃。而聽說皇上來了,太後竟也沒有松動的意思,連皇上一並不見。

剛才女官已是迎出去同皇上說過太後娘娘歇著了,皇上執意要進來,又再次這樣問,她只覺得壓力陡增,幾乎喘不過氣來,卻也只能硬著頭皮,向皇上回稟道:「……娘娘,還睡著……皇上……」

她絞盡腦汁想著,皇上一定要進來,這要是他也說略等等可怎么辦。

然,小皇帝當然不會如吳德妃一樣溫馴,他又揚了揚眉,像是很意外的樣子,道:「來得不巧了,那朕便不打攪母後安歇了,晚些再來給母後請安。」

說著就自顧自扭回身來,瞧了一眼眼觀鼻鼻觀心的吳德妃,忽然綻出個笑來,溫聲道:「左右過來了,長樂宮既在左近,便不如順路往愛妃的宮里坐坐吧。」

吳德妃帶來的宮人都猛的抬起頭來,近乎狂喜的望著皇上。

皇上自大婚後,這一個月里,有半個月是歇在皇後宮里的,小半個月歇在賢妃的長安宮,零星幾日,是歇在乾清宮東暖閣。

至於長樂宮,自吳德妃娘娘進宮以來,皇上來過的次數幾乎一只手就數的過來。

要不是吳德妃娘娘是太後娘家出來的姑娘,早就被一眾慣會踩低捧高的奴才們踩到泥里去了。

縱是這樣,他們長樂宮出來的也沒在哪兒得到過什么好臉。

今兒,皇上這句話出來,就是傻子也知道他這不是來給母後請安,是要帶走吳德妃的了。

皇上竟能趕過來替吳德妃娘娘解圍,還主動要去長樂宮里坐坐,宮人們簡直要被這天上掉下來的好事砸暈了。

長樂宮的倆大宮女恨不得上手去推主子娘娘一把,讓她趕緊學一學賢妃的樣子,千嬌百媚的答應下來啊。

她家主子這樣的容貌不說天下無雙也差不多了,怎么會有男人不愛啊。

就是這清冷的性子不討人喜歡!

然而吳德妃看上去仍是淡淡的,溫順的應了一聲,又向那熙壽宮女官道了聲妾身明日再來請安,方跟著小皇帝身後去了。

熙壽宮的女官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沒回過神來,直到御駕走了,一旁小內侍戰戰兢兢喚了聲「姑姑。」

那女官一激靈緩過來,惡狠狠的望回去,瞪得那小內侍慌張的垂下頭,她才收回視線,深吸了幾口氣,穩定了情緒,轉身四平八穩走回去,而心里卻是一團亂麻。

去歲皇上選西苑豹房勇士,太後娘家侄女婿保定伯次子梁繼安想進去,壽寧侯夫人求到了太後跟前,太後滿口答應了,皇上卻到底沒要他。太後氣得不輕,母子倆置氣直到轉過年來才好些。

這次太後是准備狠狠整治吳德妃娘娘的,原本皇上是不待見吳德妃娘娘的,可今兒卻巴巴跑來劫了人走,這,這,這是擺明了和太後作對啊……

那女官禁不住打了個寒顫,腦子越發飛快盤算起來,太後問起要怎么回、太後生氣要如何安撫、摔東西如何應對。

很快,內殿里便是一陣兵荒馬亂,而殿外院子里的宮人們依舊噤若寒蟬,只有鳥雀無憂無慮的蹦蹦跳跳,嘰嘰喳喳……

*

長樂宮里也是一陣子兵荒馬亂。

誰也沒成想皇上能過來,燒水,沏茶,御膳房催點心,一院子的宮人都忙亂起來。

由於吳德妃娘娘素來儉省不喜生事,御膳房送來什么就用什么,而這其中許多次一等的東西是萬不能擱到皇上面前的。

尋常皇上要過來,總有人提早過來知會,自然諸樣辦得妥帖,偏這御駕突然到了,別說長樂宮的急了,御膳房那邊也急了。

看人下菜碟兒是宮里的老規矩了,可這事兒萬萬不能捅到主子面前去,尤其主子突然駕臨,誰知道是不是吳德妃娘娘要轉運了!

御膳房大太監們不好親來,親來就顯得太刻意了,又容易沒了回轉余地,便就推出兩個點心局的小管事太監,拎上兩大食盒諸般萬歲爺喜歡的點心一路跑來。

兩人跨進殿門時,偷眼瞥見萬歲爺拿著塊什么糕吃著,兀自心里忐忑,擺盤子的手都不自覺打顫了。

就聽得萬歲爺笑道:「老娘娘就喜歡這個味兒。」

原來卻是吳德妃拿了太皇太後賞的點心孝敬了萬歲爺。

兩人齊齊松了口氣,心里默念了一萬遍太皇太後娘娘千歲千千歲,麻利的擺好了盤子碗,迅速退了出去。

長樂宮的管事牌子王顯已笑眯眯等在外頭,見他們出來,忙笑著過去,拉住兩人的手道「勞煩兩位了」,拉扯說話間,已經是塞了荷包過去。

若在往常,兩人早就神色倨傲收了荷包走人,今兒卻是一臉堆笑,反將荷包塞回,一個陪笑道:「老哥可折煞兄弟了。」一個道:「日後還得老哥多關照。」

今日這消息傳來,不知道內廷十二監里多少家要轉換態度,重新掂量掂量長樂宮的分量了。

王顯眯起眼睛來與他們虛情假意客套一番,送了人走,回望宮殿,忍不住嘆了口氣,他已是被自家主子娘娘磨得沒了脾氣的,早也不提盼著主子得寵自家跟著享福受捧的話了,他那點子卑微的盼望,竟是,主子別把萬歲爺氣跑了才好。

內殿里,壽哥一邊兒用碗蓋撇著茶,一邊兒瞧著殿內的擺設。

他三五天去一次賢妃的長安宮,每次去都有些不一樣的地方,或是案幾上擺件,或是牆上的書畫,便是什么都沒換新的,她也能琢磨著換個擺法,三天兩頭挪動書案博古架換個地方,讓屋里大變樣。

賢妃就同他一般,愛玩,愛鬧,總有好玩的好吃的送到他面前來。

而吳德妃這里,他都想不起來上次是什么時候來的了,大約是年節時候。而自她進宮以來,這長樂宮就是這幅樣子,充其量,是插瓶的鮮花從秋日的菊花換成了冬日的臘梅,而如今,是爍爍其華的桃花,此外再無變化了。

壽哥收回視線,啜了口茶,看了吳德妃一眼,道:「瞧著,你這里人手不大足的樣子,怎的還把人打發出去了?」

卻是不久前,吳德妃將這邊的兩個太監退回了內官監,更將四個自宮外帶來的丫鬟直接送出了宮——當然,這四個丫鬟都是張家配給她的。

張太後也因此大為惱怒,將吳德妃連帶著夏皇後都叫過去狠狠訓了一頓。

夏皇後是直接被罵哭了的,吳德妃卻是紋絲不動,既不認錯,更不松口叫人回來。

今日便是張太後有意要磋磨吳德妃,削一削她臉面,給她立一立規矩,這才將她晾在殿外。

吳德妃聽皇上如此一問,略有些詫異的望了他一眼,她原以為他會是裝糊塗的,可他卻偏偏不裝了,還直接來問她。

她腦子里轉了個個兒,便端端正正跪下來,道:「皇上恕罪。」

壽哥嗤笑一聲,揮手道:「起來起來,這個樣子做什么,哪里來的罪。」他隨手撂下茶盞,撣了撣衣襟,看似隨意道:「朕的愛妃,打發幾個奴婢,還有罪了?」

吳德妃又端端正正叩謝隆恩,方才起身。

她幽幽嘆了口氣,微微垂了眼瞼,低聲道:「都是臣妾沒本事,本不當說的,既皇上垂詢……」

話里的意思像是受了大委屈,偏她聲音清冷,說出來便帶著那么股子淡漠,便又像是實話實說了。

「皇上知道,臣妾是小門小戶出身,家里也沒什么主仆規矩,後進了壽寧侯府,也是寄住而已,院里不過兩個小丫頭子兩個粗使仆婦,臣妾便也沒學過如何約束下人,這到了宮里,有這許多人伺候,一時管束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