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6112 字 2020-06-26

這一場恩榮宴設在南台香扆殿,赴宴官員及進士往來皆由官家畫舫接送。

南台是永樂年間所建,島上林木深茂,水鳥翔集,更有稻田村舍,頗有水鄉風光,原是皇帝休憩、閱稼之所。

這次劉忠重建西苑時,重新修葺了島上宮殿,又依這朝暮風光搭景,亭台樓閣與山水融為一體,如此朝霞掩映、水霧彌漫時便宛如仙境一般。

別說諸新科進士,許多官員也是頭次來此,不免都是心曠神怡。

只可惜到底只是賜宴,並沒有賜他們到處玩賞,宴畢禮儀學罷,便有畫舫來接他們。

許多不曾盡興的新科進士索性游覽起西苑來,當然,更多人的目的是為了結交同年,拓展自己的人脈。

此時已是午後,白晌里看罷新科進士跨馬游街的人們大多散去,酒樓茶肆都空閑起來,正給進士們提供了好去處。

許多商家也會做生意,對新科進士們無比客氣,殷勤贈送酒菜,甚至表示免單,只求一副墨寶,來提高店鋪「內涵」。

而進士們光顧最多的還是浣溪沙,除了風雅外,當然還因為現下狀元榜眼探花傳臚等等名列前茅者都在浣溪沙小聚。

今日諸進士跨馬游街受百姓夾道歡迎,實在是提氣,只皇家賜宴哪里敢貪杯,這會兒轉了西苑再飲,自然是要放開量喝個痛快。

有好酒哪能沒有好詩,浣溪沙這邊已是斗上詩了,卻是應景的及第詩,頗為討喜,一時氣氛熱烈。

有人喝得多了在興頭上,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大聲道:「今日盛景,要將大家的詩文合起來刊印本詩集才好!」

有人醉醺醺哄然叫好,更多的人則是安靜下來,下意識去看沈瑞。

青篆書坊如今還貼著封條呢。

只是沈瑞既能被點中傳臚,當是……無大事吧?

在場絕大多數人都是將稿子給了青篆的,多半還都去過沈府退銀子撇清干系,眼下不免尷尬起來。

楊慎、李延清都是輕輕皺起眉,劉仁也朝沈瑞望了過來,殿試名次已出,貢院失火的事兒家中長輩們也就不是防得嚴實了,他們都或多或少知道了些。

尤其楊慎的卷子是被毀了的,朝堂上又因卷紙種種爭鋒,面對即將踏入仕途的兒子,楊廷和自然會與他剖析個明白。

「這事……」楊慎低聲問沈瑞道。

未待他說完,沈瑞已道:「大兄放心,師公已與我說了。這一兩日就有結果。」

楊慎聽得次輔王華已有交代,便點點頭不再提。

沈瑞一笑,起身持盞,遙敬在座諸位,朗聲道:「多謝諸位仁兄關切。只青篆一事,自有聖君賢臣裁決,我等只靜待結果便是。蒙諸位不棄,瑞在此謝過!」說罷一飲而盡。

眾人忙也還了一杯。戴大賓見狀,起身來圓場,表示自己一首詞只得了半闋,還請諸位幫忙斟酌。

他那表兄林福余卻是落榜了的,此時沒在西苑,同鄉兩個進士起身幫忙,一說一和,場面便又熱鬧起來。

沈瑞一哂,心下暗道,果然不出師公所料。

卻是昨日金殿唱名之後,王華便將他招去府上,竟把那日讀卷種種皆講與他聽。

因問他,未在一甲,可有怨。

沈瑞一時竟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因有楊慎在,狀元沈瑞是沒想過的,畢竟楊慎這樣不世出的才子,沈瑞也服氣,自認足夠努力也是及不上的。

他也並沒有想過和沈瑾相比,外人比較是外人想看熱鬧,於他們自己而言這種攀比是毫無意義的,而且如徐氏教導他與何泰之的那樣,沈瑾是沈氏族人,不是他們的敵人。尤其沈瑾現在是壽寧侯的女婿,能把其拉過來,總比推到對立面去的好。

至於三鼎甲,他倒不是沒想過,這次會試他排在第三,殿試看了小皇帝的試題,他也是真個有感而發,十分認真的寫了對策的。

只是這種事,他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內閣不和,彼此壓制也是常態,想來朝中諸公也不想看到楊廷和的兒子女婿都在一甲之內。

再遙想當年,他老師王守仁會試第二呢,殿試也入了前十,最終被點二甲第七。考庶吉士竟還被黜落,不知是當時哪位閣老手筆呢。

因此二甲頭名傳臚,對沈瑞而言,也稱不上遺憾。

王華此番合盤托出,既是因即便他不說楊廷和等也會告訴沈瑞,從旁人口中知道到底容易生隙,也是因著他沒將沈瑞當外人,並不相瞞。

沈瑞素來與老師王守仁無話不談,與這位師公,倒是見禮閑話時多,幾乎沒談過政事的。

因此他斟酌了一下,應道:「如師公所言,一時名次也算不得什么,反倒既易招禍,更易被盛名所累,不好施展。師公一心為孫兒,孫兒……」

王華擺手道:「老夫既與你說這些,那些客套話便不提也罷。你的文章老夫反復看過了,好是極好的,只李閣老那『冒進』之語,也不全然是因想阻你而發。此時你也道『施展』,唉,恆雲,你到底年輕氣盛,雖對了皇上脾胃,卻也當知,有些事,不是皇上一言而決的……有些事,也不是下了聖旨,地方上就會照章辦事的。」

沈瑞如何不知,他太知道這點了!從古至今不都是這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么。

他深吸了口氣,道:「師公放心,孫兒不會冒進,孫兒會效仿老師、師公,穩扎穩打,有了功績再步步為營。」

皇帝要說得算,王華與王守仁早就該在高位了。

王守仁就是有了實打實的軍功,升遷也是靠小皇帝與內閣博弈得來的。他沈瑞又如何會托大。

「而且,孫兒也無王荊公(王安石)之志。」沈瑞並沒有想要變法的心,並非因他沒有王安石張居正那樣的地位,而是因他並沒有一套適合大明的「新法」。

他現在所想的就是,在合理的范圍內,盡可能的做一些改變,推動一些發展,守護一些萌芽,把握一些機會,等待連鎖反應,等待,最終的蛻變。

王華未成想他會這樣回答,沉吟半晌,撫須點頭,道:「你有這樣認識,甚好。」

他頓了頓,忽然問道:「青篆之事,只怕很快就會有人傳揚出去,你待怎么應對。」

「傳揚」二字咬音甚重,沈瑞一愣,腦中一轉,不由嘆氣,原想著是青篆揚名之機,可以借此機會推一些工程書籍。然若是有人刻意宣揚,那可這『名』便未免太大,世間可還有一詞,曰「捧殺」。

青篆拯救了那許多舉子的卷紙,若此時被有心人追捧一番,眾進士感恩不已,再跳出個人來說他沈瑞邀買人心,可是百口莫辯。

沈瑞想了又想,道:「恩自上出。」

王華撫須大笑道:「甚好。孺子可教。」

轉而方道:「去歲,皇上曾與內閣提了一句要建一處書閣,年初也曾議重抄《永樂大典》,摘些實用的書籍,刊印出來。」

沈瑞卻是這陣子一直閉門備考,不曾聽說這事。

那書閣,這刊印實用書籍,顯然就是他同小皇帝提過的萬卷閣之事。他不免精神大振,忙道:「青篆正是借此東風,是奉旨刻今科時文,是皇上恩澤浩盪,使眾卷紙失而復得。」

「只這事要快。」王華道。

沈瑞應道:「孫兒這就著人聯系劉忠劉公公。」

王華是教過劉忠的,對其印象極好,也是默許了兒子王守仁與之來往,見沈瑞這般說不以為奇,卻仍叮囑一句,「如今宮中奸佞橫行,你與他交好,也要防備小人算計。」

沈瑞連連稱是。

王華又道:「皇上直接賜官這事,老夫揣度著,不是在修孝廟實錄上,便是應在建書閣上。實錄不需多說,書閣建成也必然仕林稱頌,若你在其中任意一處任職,屆時因功提拔也是容易。」他看了看沈瑞,「你心里也當有個計較。」

沈瑞頗有些意外,原本想著,歷來沒有二甲三甲直接授官的,這次皇上想是借著為焦黃中破例,將自己、龐天青、劉仁等皇上「自己人」也抬舉起來。

雖說庶吉士三年散館後二甲通常為編修,三甲為檢討,現下自己等直接授了檢討,看似折中,甚至有些虧了,但這省下了三年時光,實際上是比旁人起步早了許多,且若做得好,三年內升兩級都沒問題。

不成想,小皇帝還有另有棋招埋在里頭。

沈瑞不免好奇道:「那胡瓚宗……李閣老也是意在如此嗎?」

王華微微闔眸,淡淡道:「於你們自然是覺得一甲最佳,三甲便是什么所謂如夫人了。然於內閣用人,只要得用,如何會拘泥於一榜名次。」

沈瑞一時也是默然。

又聽王華緩緩道:「這一二年間,劉瑾說是清洗劉謝余黨,其實李閣老的人也沒少動。今年,又是京察之年……」

*

昨日才說了那番話,果然今日青篆就被人提起了。

若非沈瑞昨日急急請見,在劉忠私宅里見了壽哥,陳說了青篆之事,攔下了解封令,待今日青篆解了封,在這種新科進士雲集的場合下,有人說出當初青篆被封的真正原因,沈瑞這邀買人心的鍋就背定了。

沈瑞目光在場中游移,尋找著那提刊印之人,想著總要防備一二。

那邊戴大賓一闋詞填完,大家喝彩連連,忽有人調侃道:「賓仲好風儀,又這般有才,今日不知被多少貴人看中,要捉去作那東床快婿吶!」

有人哄笑,卻也有人去看龐天青等幾個那日上巳節被「榜下捉婿」的。

尤其是龐天青,雖他會試就是第七名,殿試二甲第五也是正常,但因被直接授官,還是不免被人嫉恨,說是靠了大長公主府雲雲。

龐天青只自斟自飲,根本不理會。

戴大賓卻到底是少年,再是聰明,卻也比不得那些二三十歲的人情練達,一時漲紅了臉,道:「我……我已在老家訂了親事的。」

那人卻笑道:「訂親有何難!退了便是。若有侯府、駙馬府門第提親,難道你便不應嗎?」

此言一出,廳上登時一靜。

駙馬府固然指的是龐天青,但這一科卻並沒有被侯府看中的,只有一位被豐潤伯家定下的。

若說是侯府,又有那訂親退親之語,只怕是在暗諷上一科狀元沈瑾了。

沈瑞抬眼望去,見那說話之人三十來歲的年紀,相貌尋常,依稀記得排在二甲八十余名,而他旁邊那人,倒像是方才起頭說印詩集的。

沈瑞眯了眯眼睛,看來,這是奔著他來的了。

他剛待開口,卻是龐天青先一步起身,走到戴大賓身旁,笑道:「賓仲這闋詞妙極,只是今日大考已過,當是松快松快,不提時政,只論風花雪月。」

龐天青說著轉身向楊慎遙遙舉杯,道:「聽聞先前楊兄就在這浣溪沙樓上作了一首一七令『雪』,今日天青獻丑,補上一首『花』字一七令如何?」

說罷不待眾人反應,抬手摘下帽側簪花,手中持花,走了幾步,便一氣成詩。

眾人呆了一呆,隨即掌聲雷動。

龐天青團團作揖,隨後大走向那邊那進士道:「這位仁兄怎么稱呼?」

那進士一臉不屑,道:「睢縣梁晉。龐兄有何見教?」

龐天青一笑,道:「龐某見兄台風姿不俗,口才上佳,便想邀兄台繼續作這『風』『月』兩字一七令。」

那梁晉已過而立之年,頜下長須頗顯老相,且著實相貌平平,聽龐天青說他「風姿不俗」分明是諷刺,不由火冒三丈,冷冷道:「在下何敢比得龐檢討,有那花容月貌作得『花』字一七令來,在下可作不出。」

龐天青忽然哈哈笑了兩聲,便朗聲道:「兄台說龐某花容月貌,龐某便作得出這『花』字一七令。倒是兄台,口口聲聲談著『風月』,卻說作不得『風』『月』詩詞,可不是名不副實?」

說罷,將那手中花往帽側一攢,抬高了聲音,頃刻又作了一首『風』字一七令。

又問楊慎,「楊兄可能再作一首『月』否?」

楊慎見他使了眼色,便笑道:「勉力而為。」略一沉吟,也作出一首『月』字一七令。

站在楊慎沈瑞這邊的眾進士皆大聲叫好,更有促狹者高喊道:「皎皎如月華,名副其實!名副其實!」

對面那梁晉臉色鐵青,卻是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龐天青朝周圍一拱手,轉而拎起酒壺來自斟一杯,抬手周向四下舉杯相敬,一仰頭酒到杯干,再翻轉杯盞,滴酒不剩。

這一番動作行雲流水,瀟灑之至,他本就俊逸非常,今日又著錦袍,帽側簪花,真真好一個翩翩濁世佳公子。

方才又是連著兩首一七令與狀元公斗詩,更顯才華過人。

這一番強大而自信的姿態,便像是在說:老子就是有貌,就是有才,合該做高門貴婿,你奈我何?

梁晉被氣個仰倒,卻是樣樣比不得,又聽得有人竊竊私語說些風涼話,無外乎是他自己沒貌沒才便嫉恨人家能做高門貴婿之類,他簡直要氣得嘔出血來。

旁邊的進士見情況不好,便起身道了句「今日還有事在身,各位慢用,少陪少陪」,硬拽這梁晉下樓去了。

樓上一陣哄笑,又恢復了之前的熱鬧。

龐天青回歸本座,戴大賓忙過來歉然與他道:「是我言語不慎連累了龐兄。」

龐天青毫不在意的揮揮手道:「算不得什么,那等想說酸話的人,你便是什么都不說,他也是要亂吠的。」

見戴大賓仍是十分過意不去的樣子,龐天青哈哈一笑,道:「賓仲,莫要小看了我去。我卻不是那等敢做不敢當之人,這門婚事就是我自己挑的,任他人怎廂說,我知道我想要什么便是。」

一番話說得席上諸人都頻頻點頭,又贊道:「真性情,真名士也。」

龐天青卻是哂笑一聲,道:「也不瞞諸位兄長,實是此番若不在京中訂下親事,回到家鄉,家中等著我的都不是良配,且又都牽扯太多。不若自己做主。」

他揮了揮手,道:「不提也罷,不提也罷。」又問戴大賓道:「可是休了假便要回鄉娶親了嗎?」

新科進士都有幾個月的假期可以衣錦還鄉,或祭祖或完婚等等。

提到婚事,戴大賓倒有些羞赧,臉上微紅,道:「待要明年內子及笄後才會完婚。」

眾人又是一樂,這才想起這是個少年來,轉而目光又都落在同是未及冠的沈瑞來。

龐天青笑道:「恆雲的婚事我卻是知道的,四月廿八,我可要討杯水酒。」

沈瑞連忙抱拳道:「那可太好了,我正要求龐兄、戴兄來當儐相呢。」

他愁眉苦臉的一指楊慎道:「有這樣一個七步成詩的大舅兄,兩位兄弟若不幫我,就我這沒詩才的只怕門都叫不開……」

眾人一時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