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向海而生(七)(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5059 字 2020-06-26

唯獨王家,沒有人動。

不是因著他家外戚特殊,而是,官府表示,是王家檢舉揭發了當地許不法之事。

同是銷贓的大戶,無不咬牙切齒痛恨王家。

也不是沒有那氣不過的想報復,找幾個潑皮無賴去王家鬧一鬧,奈何王家門外竟恁多衛所官兵護衛,等閑人都靠近不得,便只好作罷。

眾大戶還都道是王家告密後怕人報復,特地調了衛所官兵來保家小周全,都是跳腳罵著。

卻沒有人注意到過,王家上下沒有人能再踏出府門一步。

九月天氣轉涼後,宮中多位太妃、妃嬪、宮娥染恙,京中患風寒的人家也不少,一時葯材騰貴,而十月中,傳來憲廟敬妃王氏薨逝的消息。

聽聞太皇太後請皇上蔭封敬妃的侄子一個百戶的職銜,皇上自然准了。

且念在王家在剿匪一事上立功,還特別給了這個侄子一個實缺,讓他往浙江某地去上任。

這就更坐實王家告密了。

至於王家變賣田產舉家搬走的舉動,被當地人解讀為王家失了宮里的太妃,害怕其他人家報復,才特地搬走避難的。

至於王家走後音信全無,根本沒有人關注過。

大約這個冬天太過寒冷,十一月底,德王的第三子,成化十七年封了濟寧郡王的朱祐樳也是因風寒襲肺斷送了性命。

這位濟寧郡王曾先後有五子,奈何沒一個站住的,盡皆夭折。

眾人原以為以德王的性格,必然會上折子求皇上許他擇一孫子入嗣濟寧郡王一支好繼承爵位。

結果德王府卻沒半點動靜,眼睜睜看著濟寧郡王因絕後而封除,御賜的產業田畝統統收回,郡王妃及內眷徙濟南依附德王府過活。

皇上似為了撫慰德王的喪子之痛,召回了張禬,只處置了侵吞民田案里惡意投獻之人,也不繼續清丈下去了。

德王府也像回過神來一樣,在年節時將所欠田畝稅銀統統繳了。

山東其他藩王也似乎皆以德王府馬首是瞻,德王府不蹦躂了,他們也都紛紛蔫了下來。

絕大多數朝臣及百姓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還道德王這白發人送黑發人傷心之後頓悟了。

卻不知,通匪若是上升成通倭,便是藩王也一樣保不住封國。

至此,整個登州的海寇銷贓線被徹底的斬斷。

銷贓是斷了線,海上的消息並沒有斷,便是不銷贓,亦有一些尋常的走私買賣在里頭。畢竟還不曾全面開海。

王家低價變賣的鋪子產業,被立了女戶的金玉珠姑娘買去了,醉香閣等幾家暗地里做銷贓買賣的樓館也都易了主,歸在了她名下。

這次的事情玉珠也立了頭功,田順收攏來的本地蛇信子、江湖好手盡數劃歸給她調撥。

因此如今的玉珠姑娘再也不是那小小的青樓頭牌,儼然是登州一帶蛇信子的總頭目了。

諸多消息匯集到她手上,再分門別類料理好,通過八仙的站點傳遞到沈瑞那邊,沈瑞那邊有專人處理。

故此今天這伙人才會找上玉珠。

玉珠如今底氣足,又算准了甭管誰,只要想謀日後海上的生意,就不敢與她使強硬手段這邊撕破臉,因此有恃無恐,才這般鎮定從容。

聽得那孟翁這般說,便笑道:「這般說卻是抬舉我了,這也要看孟翁想要做什么樣的買賣了。我這肩膀窄的很,可不敢擔重擔,再耽誤了孟翁的大事兒。」

那孟翁淡淡道:「不過是讓玉姑娘牽個線,老夫想見見玉姑娘的東家,商量海上的生意。」

玉珠眉梢一挑,帶出幾分嫵媚顏色,笑道:「才說孟翁抬舉了我,這會兒又瞧我不起了,難道我這些年的纏頭還盤不下兩間鋪面?孟翁忒也小看人!我便是這鋪子的東家。」

口中這般說,心下卻盤算著對方的身份。

對方是搭著以前蛇信子的線找上自己的,是海寇無疑。只如今海上亂得緊,自立門戶的也多,這伙人胡編亂造個身份也沒人當真。

海寇里敢直接說要找她背後靠山的還真沒有過,不曉得他們到底是什么來路,又所謀何事。

那孟翁瞥了玉珠一眼,道:「玉姑娘委實是肩膀窄,擔不了太重的擔子,所以才要找大東家問上一問。」說話間揮了揮手。

那黑面漢子站了起來,走到玉珠身邊,用身形擋住玉珠身後人的視線,掌心一翻,手中一塊小小的黑漆木牌。

木牌雖小,其上所刻紋路卻真真切切,乃是一團祥雲之中露出九只猙獰蛟首。

玉珠登時變了臉色。

這圖樣她最是熟悉,早在她入蛇信子這一行之前,就熟悉了。

當時,她大姐金胭脂正同九頭蛟的大龍頭孟弘通糾纏不清。

她登時站了起來,想說請移步說話,卻很快改變了主意,回頭吩咐道:「二奎,外面守著,兩邊兒的雅間清了,今兒咱們店里請了。」

身後隨從領命而去,待聽得左右一陣子喧鬧過後歸於安靜,門上又輕輕叩響三聲。

玉珠放松了口氣,臉上又堆起笑來,看向孟翁,道:「不知道是哪位龍頭到了?是……哪位孟爺?九爺?小三爺?」

九頭蛟里有兩位姓孟的當家,一位是大當家孟弘通,一位是九當家孟聰。

九爺自然指的是孟聰,小三爺卻是孟弘通的侄兒孟兆慶。

玉珠說話間再三仔細打量孟翁,想看透這位是否是易容——那兩位孟爺可都不是這歲數的。

若是隨便打發個人來就直言想見她東家沈大人,未免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那孟翁蒼老的聲音竟無半分破綻,「你怎知就不是圖大娘的人?」

玉珠苦笑道:「圖大娘恨不得將我們姐妹千刀萬剮了,如何還會來找我。」

「此一時彼一時。」那孟翁意味深長道。

卻也並不自報家門,只道:「你們東家既想海上謀利,就繞不開九頭蛟,他會有興趣見老夫的。」

「讓你們東家選地方,老夫只帶一人前往。」他緩緩一指那黑面漢子,道,「老夫信他是聰明人,知道九頭蛟不是巨鯊那種廢物,不會做多余的布置。」

*

府城,沈府外書房

沈瑞摩挲著一份簡陋的海圖,聽著田順和玉珠匯報。

「孟弘通的兩個兒子早就在先前的廝殺中亡故了,他侄子孟兆慶一直跟在他身邊,大家伙兒小三爺小三爺的叫著,但並沒有過繼。」田順說著,又看了眼玉珠。

當初寶珠年紀尚小,只知道長姊金胭脂為孟弘通外室,被正室所不容,這才匆忙逃走。

而略年長些的玉珠卻是知道得更加清楚,一五一十講了出來。

那圖大娘只早年間得了兩個兒子,後常年在海上廝殺,身子受損,已生不出孩子了。

兩個兒子先後故去,圖大娘就收了個年輕的幫眾名喚余興的作養子。

但孟弘通卻並不想將偌大的家業交到沒血緣的人手上,他一面將侄子帶在身邊,一面偷偷養了外室,准備再生兒子。

實際上,金胭脂只是他諸多外室中的一個罷了,也不是唯一一個有孕的。

圖大娘也不傻,妾室算不得什么,但是若妾室的兒子接掌了孟弘通的勢力,將來哪里還有她立錐之地。

遂在一個外室即將臨盆時,她直接過去剖腹取子,說什么兒子還是她自己養的放心。

那外室自然橫死,孩子也沒活多少時日便夭折。

這樣血淋淋的場面,這樣的女魔頭,哪個外室還敢不要命的留在孟弘通身邊。

金胭脂這樣的聰明人更是麻溜的卷包跑了。門子里還會缺了落胎葯?金胭脂又是有孕也不久,順利的將孩子打了。

後來孟弘通也確實派人找過金胭脂,只不過更在乎的是他的兒子。

金胭脂心知孩子沒了便沒了護身符,海寇一怒起來哪里還有她命在,方才要躲進大戶人家內宅,想著海寇或許會與商賈有來往,但總不會摸到尋常讀書人家後宅里來。

直到孟弘通死了,料想圖大娘也不會閑得沒事兒干找外室庶子來給自家添堵,她這才放心大膽的又出來做她的頭牌,也好再釣個能托付終身的良人。

「如今孟弘通死了,孟兆慶早有了根基,想接掌孟弘通的勢力,繼續做這個大龍頭。圖大娘則是想扶養子上位。」田順頓了頓,方道,「還有消息說,那余興並不是圖大娘的養子,而是圖大娘的姘頭。」

其實無論侄子還是養子要繼承孟弘通的船隊,都與其他當家不相干。

但他們還想當大龍頭,那就惹著大家了。

孟弘通雖被眾當家奉為大龍頭,卻沒人會將他當帝王一樣看待的,可沒有什么父死子繼太子爺登基那一套。

孟兆慶又不是那般梟雄人物,幾個當家當然不服。

至於圖大娘和她的所謂養子,大家就更不服了。

本身就不是鐵板一塊,尋常矛盾就不少,這會兒更是想法各異,有想滅了圖大娘母子與孟兆慶自己當龍頭的,亦有想要一拍兩散,自家出去支起幫派來的。

圖大娘原就是個極為強勢霸道的性子,九頭蛟雄霸海上又是金山銀海滾滾而來,她說什么也不會放棄大龍頭位置。

她亦心狠手辣,在眾當家蠢蠢欲動時,突然出手,殺了勢力最小的七當家。

原是想震懾諸人。

不想卻是點著了炸葯桶,引發了九頭蛟內部大混戰。

「打了這么久,他們自己損耗也是不小,各方都吊著一口氣,看誰先咽氣呢。」田順道,「按理說海上消息是有延遲的,但小的琢磨著,只怕還沒打出個結果來。此人來的時機……」

沈瑞敲著那輿圖,漫不經心道:「那便會一會他,得選個光明正大的地方,免得有人攀咬說不清楚。」

田順連忙應下,表示會去安排妥當。

未幾,沈瑞便在雲鶴樓頂樓最大的包房里見著了那位孟翁。

孟翁確實只帶了那黑臉漢子康爺一人來的,沈瑞這邊,也只他與長壽兩個。

一進門,那康爺神色就有些怪異,不住的打量沈瑞與長壽兩個。

沈瑞想他是見自己這方人少,覺得托大了,保不齊還在掂量長壽的功夫呢。

沈瑞當然不會以身涉險,不說他與長壽功夫都不錯,他身上還備了連發弩,樓下更設有伏兵。

可惜了這時候未改良的火銃用起來十分不便,不然他揣上兩把就更妥了。

當然,他也不會抓了這兩人。

莫說不知道是不是只是小嘍啰,就算是個當家,在這兒了結了兩人對於登州也無甚直接好處,反倒是他日九頭蛟報復起來劫掠登州沿海,倒霉的還是登州百姓和他沈瑞。

沒有虛偽寒暄,彼此拱拱手算是見過,孟翁坐下第一句便是問:「這里說話可安全?」

沈瑞一哂,悠然道:「這一層和樓下一層都清了,梁上也找人敲過了,沒人。」

孟翁點了點頭,道:「請大人叫上兩盆熱水、一斤白醋來。」

聲音雖也不年輕了,卻遠沒有皮相表現出來的那樣蒼老。

沈瑞不由莞爾,道:「孟翁這是要與本府坦誠相見,准備真面目示人了?」

孟翁回答得卻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原本不知道怎樣讓大人信了老夫,還想了許多舊事,如今卻是簡單了,只要卸了這勞什子便是。」

沈瑞雖莫名其妙,卻仍叫長壽喊了小二送了東西上來。

那孟翁掏了幾包粉末攪合進水里,又兌了醋,康爺在旁邊遞了帕子服侍,卻又忍不住嘀咕道:「這膠廢了可沒得尋去,怎生回去呢?尤其……尤其……」

孟翁則打斷他道:「回去行船總要半個月,足養得出一臉胡子了。」

那康爺只好悻悻閉嘴。

沈瑞坐在一旁饒有興致的看著那孟翁卸妝,心里還想著前世看的那些書上人皮面具什么的東西,不過看著孟翁手里的可不像,更像是特效化妝。

待到洗凈臉的孟翁面向沈瑞時,沈瑞終於理解了先前他說的只需要卸了這勞什子便行的話。

連一向穩重的長壽也驚訝的張大了嘴。

這孟翁,真實年紀當在五旬左右,而面相……這面相……

瞧著就像是年老版的沈瑞一般。

望著瞠目結舌的沈瑞,孟翁一笑,道:「這也是我沒料到的你會如此肖似你娘,還在愁你娘身上也沒甚個胎記可作證。」

沈瑞的眉頭就緊緊擰到了一起。

天下之大,長相相似的人其實不在少數,前世看的那些所謂撞臉明星的事還少嗎。

就聽得那孟翁道:「我名孟聰,你母親原叫孟敏。孟敏不是你那外祖孫夢生的親閨女,卻是我的親妹子。」

自家身世根本不是什么機密,隨便往松江一打聽就會知道。

若這人今日發覺與自己肖像,就滿口胡言相欺……

卻不料那孟聰又道:「不過,孫夢生與你親戚也不算遠,從前是堂伯祖父,如今你過繼到了他們這房,就是親伯祖父了。」

沈瑞驟然瞪圓了眼,二房二太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