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花明柳暗(三)(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4180 字 2020-06-26

這是第一個公開站出來支持宗藩條例的藩王,對此不少朝臣都贊頌不已,經過禮部尚書費宏、兵部尚書曹元等議,「寧王歷陳諸斃,可謂忠勤,宜如奏,戒敕榜諭,及許王訓飭其不法者。」

皇上悉數答允,許了寧王對宗支的司法權力,將寧王所奏報不法宗室盡皆處罰。大贊寧王為賢王,又盛贊其子肖父,德才兼備,擬召其司香太廟。

京城里流傳著小道消息稱,這召寧王幼子司香太廟的中旨都下了,只不過被內閣里幾位老大人封還了。

盡管聖旨的影子都沒人見著,可依舊被傳得有鼻子有眼的,說那是——「異色龍箋,加金報賜」。

這異色龍箋乃是內府專用的公文箋紙,通常情況下只有頒發監國詔書時方用此箋!

若是這般的聖旨,皇上的意思還不明顯么?

一時間京中人心浮動。

諸藩,尤其是曾有過司香想法的藩王,無不暗罵寧王奸猾,後悔自家沒有搶占先機。

有這一正一反兩個例子戳在那里,宗藩還不明白皇家態度嗎?還不明確該怎么做嗎?

很快,榮王、興王、衡王、周王等藩王也開始上書,表示宗藩條例改得對,改得好。

興王原就在當地出資修了書院,此番又立時遵照宗藩條例建了宗學,並仿山東、松江等大族做法,建立「獎學金」制度,督促宗室子弟讀書上進。

這一做法得到皇帝贊許、朝廷表彰後,寧王也麻溜建了一所書院,更是巴結的上書請皇上賜名。

事已至此,無論諸藩滿意還是不滿意,宗藩條例都強力推行了下去,如河南、湖廣等宗藩較多宗祿負擔沉重的省份布政使司無不松了口氣。

如此「節流」算是為國庫省下一大筆開銷。

光「節流」不能解決大明國庫空虛問題,還要「開源」才行。

西北在將平叛後續收尾工作料理好後,便積極開始了「開源」工作。

——寧夏馬市、大同馬市同時開放。

叢蘭升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沈珹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分別監管兩處馬市諸事。

原本被壽哥派來研究馬市的趙弘沛、李熙卻是誰也沒和馬市扯上關系。

趙弘沛升了寧夏衛指揮使,繼續寧夏的掃尾工作。

李熙這「世子」的稱呼總算名正言順了——李旻遞上去請封的折子終於獲批。

他原有個錦衣百戶的蔭封,而今升為指揮同知,調到澤州,協同蔡誦將山西武學立起來。

李熙真是歡喜得不行,雖然武學比不得馬市油水大,但傻子都知道山西武學才是皇上的心尖子。

能被派去武學,說明他也算進了皇上「心腹」的圈子了,以後前程可期,如何會不歡喜。

他立時打點了大批禮物各處答謝,送往京中的自不必提,除了送往陝西給趙弘沛、張永、楊一清之外,還有不薄的一份送往山東給沈瑞。

還特地是讓田豐尋人走順風標行的路子送去。

田豐接了這差事不由樂了,好嘛,最近手邊兒都是給沈二爺送禮的活計。

李熙之外,趙弘沛也著人送了東西來要捎給沈瑞。

沈珹那邊更是派了沈?再跑一次山東,這次可不是輕車簡從快馬加鞭了,而是實打實拉著十幾車山西「特產」過去,也尋田豐來找標行的人護送。

當然沈珹不會打著「答謝」旗號,而是表示,算著日子,沈瑞的孩子也該出世了,沈珹這做伯父的總要給小侄兒洗三禮吧。

田豐自己也早准備好了要給主母的葯材、和小主人玩物,便將這幾分差事並到一起,調撥了大批得力的鏢師趟子手去辦。

他蛇信子出身,現下又吃標行這碗飯,早就得了風聲,河南最近鬧災荒,地面上不甚太平。

車隊雖走河北入山東,且順風標行的買賣綠林中總要賣幾分面子,但這趟到底是給主家的東西,一切都要穩妥起見。

好在一路無話,車隊平平安安進了濟南府,然而卻並沒有見著沈瑞。

沈瑞,被皇上下旨招進京述職了。

*

聖旨到山東時,正是中秋前夕。

隨著聖旨一並到山東的,還有兩個年邁的宮人,據說是宮里婦人科手藝最好的姑姑。

本來楊恬產期臨近,沈瑞哪兒都不想去的,倘使只是聖旨來了,沈瑞或可上折給壽哥求個情,待孩子落地再快馬加鞭趕赴京城。

可皇上把接生嬤嬤都派來了,便是表示他曉得沈家情況,但京中情況更為緊急,需要他沈瑞立刻進京。

沈瑞是不去也不行了。

然,什么事會這樣緊急?

沈瑞腦子里只轉著一件事,前世歷史上,張永回京後劉瑾便鋃鐺入獄徹底倒台。

而現下,張永已經押著安化庶人在回京的路上了。

莫非,壽哥要清算劉瑾了?

可,不該是這個時候啊……

壽哥先前不動劉瑾,是因為劉瑾還是一把好使的快刀,這不,就將晉藩、代藩整個兒剜出來了。

壽哥還給了劉瑾兄長厚葬、侄子蔭封的體面,顯然是以酬其功。

若是此時諸藩鬧將起來,便順勢將劉瑾推出去當替罪羊也就罷了。但諸藩分明已被按下來了,也沒有人攀咬劉瑾,怎的就要動劉瑾?

還有,清丈河南……

前不久朝廷下旨,調山東右布政使馬炳然為河南左布政使,不少人認為皇上此舉是在給沈瑞騰地方呢,就如當初調走沈理一般。

蓋因在宗藩條例頒布時候,沈瑞沈珹兄弟首倡宗藩政策改革,朝野盡知。而後沈珹順利升官,大家都覺得沈瑞升官也不遠了。不知多少人羨慕嫉妒沈瑞這般官運亨通。

但實際上,馬炳然原就是河南右參政,對河南情況再清楚不過,在山東這些年又分管過清丈田畝……

沈瑞與謝先生都認為,此番調動,乃是為了之後的河南清丈。

清丈河南在即,這種時候卻收拾了主推這項政策的劉瑾,必然產生極大影響,尤其是河南籍官員本身就在拼命反對這件事……

一時間思緒紛亂,沈瑞怎么分析怎么覺得不該是收拾劉瑾的時候。

他不止一次告訴自己,如今已與前世歷史完全不同了。

但仍直覺這次劉瑾要倒了。

他又沒辦法同謝先生商量這事兒,他沒法給謝先生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么他就一定認為皇上會在這種時候清算劉瑾。

其實,即使當真是清算劉瑾,沈瑞也不想蹚這趟渾水,誠然劉瑾倒下乃他所願,但清算閹黨後留下大片空位,那又將是一場朝堂混戰。

沈瑞如今的身份,在地方上也就罷了,丟在朝中根本不夠看的,他既搶不到什么位置,他夾帶里也沒有什么適合的人物。

他相中的幾乎都同他一樣,屬實干之人,造福地方才是正經,在朝堂上周旋扯皮實在是極大的浪費。

但無論怎樣想,總歸是要進京的。

回到後宅,看著挺著大肚子的媳婦,沈瑞一時竟不知如何開口。

倒是楊恬早得了報信,連他出門的行李都開始打點起來,因笑道:「陛下相招,必是要事,你只管去便是,家里還有母親,還有姐姐和陸嫂子呢!」

這說的是何氏與陸二十七郎妻子張青柏,這些年相處下來,她們早已親如姐妹一般。

楊恬月份大了,徐氏年事已高,何氏再次以徐氏義女名義代為理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處處妥帖。

有何氏照顧家里,沈瑞確實算是放心。

他只是擔心楊恬身體。

雖然這幾年在山東楊恬將養的不錯,喘症很少發作了,但這個夏天干燥少雨,格外炎熱,孕後期的她不可避免的再次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

因本就是裹足,浮腫讓她站立行走都越發艱難,但為了順利生產,每天她都要咬牙在院子里走上幾圈。

這個把月,是她最難的一段時間。

沈瑞即便每日里公務纏身,很難能陪伴楊恬,但總覺的只要在她身邊,便能為她「穩定軍心」。

沈瑞緊緊攥著她微微腫脹的小手,很快被她回握,然後手被扯著放到了高高隆起的肚腹上。

現在是孩子的活躍期,很快,一個小小的鼓包就骨碌碌滑過肚皮,異常有力的頂著肚皮上父母的雙手。

楊恬揚起笑臉,她兩頰起了一層妊娠斑,因怕脂粉對孩兒不好,便一直素著臉也不用粉遮掩,這本該讓她的容貌大打折扣的,然她的笑容格外溫暖,還有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

沈瑞原聽說孕婦多易憂郁感傷,還一度十分擔心原就敏感的楊恬,想了好些開導她的話。

結果,這些話一句也沒用上。

確診滑脈之後,楊恬好似有子萬事足,心情總是十分好,總是笑眯眯的。

她骨子里那股堅韌勁兒也完全顯現出來,孕吐、浮腫、抽筋、氣短、心悸……孕期再怎么難受她也沒抱怨過一句,就這么笑著接受了孩子帶給她的一切磨難,甘之如飴。

「便是你在這兒,也不過是產房外等著罷了,也用不上你什么,我身邊兒這么多人呢,還有甚可擔心的?」楊恬笑道。

沒有孩子的時候,她是一直焦慮的,因為他待她這樣好,婆婆亦待她如親女,她便是無子,他身邊也始終沒有添人,他們始終都在寬慰她。

她如何忍心拖累這么好的他無後,更不忍讓本就是要來嗣子的婆婆斷了香火。

幸而上天垂憐,讓她有妊,那一瞬間,所有的焦慮都消失了。尤其後來從大夫到周圍有經驗的婦人都說她懷的是個兒子時,她就徹底踏實下來。

如今不過是臨產時夫君不在身邊,那有怎樣,她堅信,老天爺既然給了他們這個孩子,必定會讓她順順利利生下來,健健康康長起來!

沈瑞終是扯了扯嘴角,攏住她雙手,低聲道:「想來皇上是招我商量山西的事,快則半月,多則一月……」

楊恬一笑,道:「山西事情千頭萬緒,哪兒能那么快就放你回來,便是孩兒百日時回來又又何妨,總不會周歲才回來罷!」

沈瑞見她眼中雖有不舍,卻並無懼怕,便也放下心來,因笑道:「我又不是去打仗,哪里用得著一年才回來!」

小夫妻說笑了一陣,沈瑞安頓了楊恬歇著,自己去見母親徐氏。

有些話,同謝先生沒法講,但同徐氏,沈瑞便合盤托出自己看法。

徐氏也是歷經三朝看盡朝局變換的,她沉吟片刻,道:「若真應了你的猜測,皇上要拔除那閹黨,此時調你回去,是真真當你是『自己人』了。」

沈瑞也不無感慨,因道:「兒子省得,兒子並無怨懟之心。只是兒子願為皇上盡忠,卻不想攪進之後的紛爭里。」

「母親,」他語氣低沉,又堅定道,「這幾年,我在地方上,做了這許多事,越發覺得這樣才是對的,才是好的。

「為百姓們做點子實事,看著他們吃飽穿暖,我是打心眼里高興。

「百姓富裕起來了,地方富裕就起來了,有了富裕的地方才有更多稅銀到中央,我大明才能富裕起來。這才是真正為大明好!」

他更喜歡在地方上的自有自在,雖然地方上也不是沒有黨派之爭,官員、官紳之間一樣勾心斗角,但是比起朝堂,真是要清爽太多了。

徐氏看著兒子,臉上緩緩綻出笑容來,「這回,就先當個皇上的『自己人』吧,萬事都聽皇上的吩咐。待事情了結,你願為皇上牧守一方,只管同皇上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