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京城無人不識《雜志》之名(二合一)(2 / 2)

雜家宗師 胖一點 2151 字 2023-03-07

而且為了擴大影響,延長利潤壽命,可以改變賽制,一年一次,三年一次,五年一次。

只要是憑借《雜志》的影響把聲勢造起來,不說其產生銷量如何,單是廣告費,馬晉就能賺翻。

而金球獎就是馬晉第一個探路石………

………

七月初一刊售的《雜志》,賽事十五天」在其上公然宣布,《雜志》欲舉辦第一屆金球獎。

評比時間一個月,將由一千位大眾球迷和一百位蹴鞠從業者共同投票,評選出景康十九年最佳蹴鞠手,從而獲得金球獎,公布時間今年臘月,而在十一月份,《雜志》會公布入圍名單。

消息一出,可在京城的球迷圈子里炸開了鍋,除少部分理智球迷質疑《雜志》有何資格舉辦金球獎外,大部分的球迷將則把目光放在了誰將是第一屆金球獎得主的身上。

而眾蹴鞠手中呼聲最高的,無疑是這些年號稱京城第一蹴鞠手的梅東,和近兩年勢頭越來越猛,隱隱有後來居上之勢的小將羅西二人身上。

只一天功夫,雙方的支持者就彼此之間吵翻了天。

………

今天來同仁堂的這倆倒霉蛋,本來是一對朋友,都是忠實的蹴鞠迷,只可惜一個喜歡梅東,一個鍾愛羅西,以往就因此鬧了不少別扭,不過還無大礙。

但此番為了這個愈演愈烈的金球獎,兩人意見不合,各持一方爭執不下,繼而徹底鬧掰,乃至大打出手,就連來同仁堂醫治時,還彼此不服,互相罵罵咧咧,隨時有再來上兩拳的傾向。

董禮春不懂蹴鞠,自然不理解兩人的心理,不過,他看東家馬晉的《雜志》就只是放出那么一個消息,就引得這么大的風波,暗自咋舌不已。

董禮春怕這二人再打起來,影響生意,就親自做主找了個店里郎中,為二人醫治傷勢後,又親自出門送客,打發了二人離開。

………

看著那鼻青臉腫二人組一頭白布的蒙著,還互相爭論不休的情景,董禮春搖頭失笑,而待他正要回轉店中的時候,店里的小伙計急匆匆的跑過來,上氣不接下氣道。

「掌櫃的,臨街……臨街寇掌櫃的二少爺那事,驚……驚動了官府,連咱們順天府的大……大老爺親自過來了,眼下寇家綢緞庄正熱鬧著呢。」

董禮春一驚,忙道:「走,過去瞧瞧。」

小伙計連忙點頭,董禮春向店里的其他伙計招呼一聲,帶著他匆匆趕往臨街。

兩地距離不遠,董禮春二人很快就趕到目的地,果然和小伙計說的一樣,那寇記綢緞庄外熱鬧極了,里三層外三層滿是看熱鬧的百姓不說,還有著順天府衙役看管秩序。

董禮春帶著小伙計擠了進去,只看到那綢緞庄內,更是人頭聳動,董禮春墊起腳尖使勁往里望去,隱隱看到看到有一個紫袍身影,應該就是小伙計方才所說的順天府大老爺,三品府尹李達康李大人。

………

董禮春奮力往里瞧的時候,耳邊傳來人群的一陣陣議論。

「這寇二少爺可好不簡單,小小年紀,孤身一人就從匪窩里逃出來,著實了得。」

「不只呢,那《雜志》的八卦上不是說了,寇二少爺逃出來的時候可是手刃了二賊,並且逃離的時候沿途標記,後領著官兵將那群人販子一網打盡。」

「嘖嘖,這寇二少爺也就十歲上下吧,竟有如此之心機果敢,厲害厲害。」

「十歲整,我家和他家是鄰居,二少爺臘月生辰,還不到十一歲呢。」

「乖乖,十歲的小娃娃就敢殺人,還帶著官兵反剿賊窩,日後長大了還了得,怪不得連順天府的大老爺都來了。」

「可不是嘛,沒看到剛才那些衙役抬的什么匾——「少年英豪」,人《雜志》上怎么說的來……哦對,大乾區寄,這可是我大乾少年中一等一的英才,未來封侯拜相的主兒。」

「………」

周圍人的話讓董禮春心里美滋滋的,這位號稱大乾區寄寇二少爺寇仲春不是別人,正是董禮春的親外甥,換言之,董禮春是這寇二少爺的親娘舅。

……

《十歲少年,孤身逃離險境!手刃二賊,帶領官兵剿賊!》

《雜志》這篇轟動了整個京城的八卦新聞,最初提供者就是董禮春。

上個月末,他十歲的小外甥寇仲春在隨家人外出玩樂時,不注意走散了,結果被一伙人販子拐到京郊附近,同他的一起的還有二十余個孩童。

而寇仲春這個才十歲的小孩,被拐後不哭不鬧,冷靜非常,趁著賊子不備,以火燒繩,而後持刀殺了兩個看管他的人販子,悄悄逃離賊窩,直奔京城而去,並沿途標記信號。

到了京城之後,寇仲春很快的找到了與他失散後正著急的家人,並迅速報官,接著親自帶著一隊官兵,順著他逃出來時沿途的標記,找到賊窩,將准備撤離的人販子們,一舉殲滅,救出和孩童五十余。

這個事件整個經過,被《雜志》的八卦編輯詳細描述與紙,然後刊載出來,轟動一時。

………

英勇的少年逃離賊窩,然後帶領正義之軍成功反殺,救出伙伴,多么一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又充滿正能量的一個故事啊,而這又恰恰的真實的發生了。

《雜志》一出,寇仲春這個十歲的小孩徹底火了,順天府親自送來「少年英豪」牌匾,並賞白銀百兩,四大書院齊齊拋出橄欖枝,隨他挑選入學。

一些大戶望族也紛紛送來禮品金銀,美名其曰資助學業,其實就是作為給寇仲春的未來投資,也博個愛才名聲。

同時,寇家迎來最多的,還是四面八方的媒人,無數人家想和這個前途無量的小郎君定個親事,只一天時間,想結親事的人家身份最高的都到了四品工部員外郎。

董禮春站在人群外,為自家外甥高興的同時,也不由被《雜志》的影響力深深震撼。

從昨天下午到現在,董禮春已經記不清了有多少人在他面前提起過《雜志》,以至讓他有種錯覺。

京城無人不知《雜志》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