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賢臣(2 / 2)

愛誰誰 風流書呆 1646 字 2020-06-30

關父低聲回道,「兒子一日不曾忘記,為天下人開智,為天下人謀生,為開創盛世、海晏河清。」話落頓了頓,深刻反省道,「爹,兒子知錯了!」

關老爺子冷哼一聲,這才緩和了面色,「你能不忘初心便好。你使你的圓滑手段,我行我的忠直之道,日後各不相干,或通力合作,或爭鋒相對,且聽憑你我政見罷了。」

關父唯唯應諾,拜服不已。誰說老爺子沒有心機,不懂變通,他讓父子二人各行其道便是最大的心機,最好的變通,真乃進可攻退可守,倘若折了一個,亦可保全余者。

二人心領神會,一路無言,在殿外等候片刻就被引入御書房。

「諸位愛卿請坐。」聖元帝一點架子也沒有,已解下龍袍換了便裝,伸手邀請幾位大臣落座。請了三月長假的鎮西侯早已等在一旁,手里拿著一份厚厚的奏折。

「國不可無君,更不可亂法,法亂而世亂,世亂而民殤,故朕早有修法之意,特請諸位愛卿幫忙參詳,重鑄法典,還世之清明。」

眾位大臣均被君王仁愛所感,眾口一詞地道,「願為陛下效死,願為大魏效死,願為百姓效死。」

「大善!」聖元帝龍心大悅,言簡意賅地道,「朕剛接觸中原文化不久,限於學識,不便多言,只一條原則請諸君謹記:修法當以『君輕民貴』為本,澤被百姓為要,國法凌駕於宗法,民意凌駕於官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廢除『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親親相隱、官官相護』之陳規陋習,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仁為本。」

殿內寂靜數息,法家學者自是欣喜若狂,心悅誠服,卻又擔心帝師和太常出言反對,待要看去,卻見二人雙雙跪下口稱聖君,竟比他們還要激動,「皇上一心為民,大仁大義,必創萬世偉業,留千古芳名!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聖元帝連忙拉起兩人,胸中涌動著千頭萬緒,亦有勃勃的壯志雄心。他思忖片刻,又道,「除修法之外,朕還要另舍一官署,名為督察院,由督察御史和給事中組成,行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百官、按察地方等實權,大到中央小到鄉縣、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由國之大事延及民生百態,均在御史監察和言事范圍之內。朕賦予他們絕對之自由,當痛下針砭,彈劾百官,不以言獲罪,亦不下死獄,以避免昏君亂政、奸佞禍國之災……」

這卻是聽了關素衣直陳法家君權獨斷之弊病而產生的構想。

皇上話沒說完,關老爺子已經再次下跪,山呼萬·歲的聲音都在發抖,他甚至提出願辭去超品帝師之位,去做那小小的七品御史,為民請命,以正視聽。其余諸人亦紛紛下跪情願,並無絲毫勉強之意。

「好!有賢臣若此,何愁我大魏不興,社稷不固!」聖元帝朗聲大笑,極為開懷。從這一刻起,他對關家父子的印象已完全改觀,由儒學標榜可有可無變為肱骨心腹左膀右臂。

秦凌雲亦被二人高義感染,甚是拜服,心道難怪關素衣那般優秀而又特立獨行,原是家風清正的緣故。龍生龍鳳生鳳,這話果然沒錯。

眾人從早晨議事到傍晚,在未央宮中用過御膳方各自還家。行進的馬車上,關父徐徐道,「修法、設督察院,皇上憂國憂民,克己奉公,我卻要借這二者行一私事。」

「依依那事?」關老爺子心領神會。

「爹您果然智周萬物。」關父笑著拍了一個馬屁。

「行了,這事我來辦。」關老子爺子大包大攬,哪怕知道入了兒子排除異己的圈套,為孫女一生安泰著想卻也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