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試法(1 / 2)

愛誰誰 風流書呆 1593 字 2020-06-30

當趙家遭逢大難時,朝堂也正面臨一次巨震。聖元帝命太常卿草擬文案,意圖壓制甚至瓜分相權,而九黎貴族亦不甘心實權被漢人攬去,聯合幾位親王提出劃分人口等級的政略。

若在往昔,聖元帝或許會認真考慮,然而現在,他找到了切實有效的辦法壓制相權,也更明白民心向背的威力,又怎會倒行逆施,亂了國本?他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將奏折扔回去,只問了諸位親王六個問題:一,此處是不是中原腹地?二,此處漢人幾何,九黎人幾何?三,漢人軍隊幾何,九黎族軍隊幾何?四,漢人將領幾何,九黎族將領幾何?五,漢人文臣幾何,九黎族文臣幾何?六,以少勝多的戰役,這輩子你們打過幾場?妄圖以萬人碾壓億萬萬人,你們哪兒來的底氣?

諸位親王被問得啞口無言,狼狽敗走,漢人臣子卻對皇上更為敬服。

劃分人等的亂子平息後,聖元帝提出「二府三司制」,明面上是為更有效快捷的處理朝政,實際上卻將丞相的權力再三拆分,自是遭到丞相一系的激烈反對。然而他也不急,只把太常卿草擬的章程分發給文武百官,讓他們各自回去閱覽,慢慢斟酌利弊。

因丞相總攬軍政事務,以往武官在朝堂上只是擺設,目下見皇上竟要單獨設立樞密院,讓他們把控軍務,自是求之不得,當天就全體站出來附議。又有丞相一系的官員雖未表態,拿到章程後回家看了又看,再三思量,覺得這是一個出頭的大好機會,心里也慢慢產生動搖。

聖元帝絲毫也不著急,每日朝會必將此議案提出,命朝臣商討表決,第一日只有武官和帝師一系熱烈響應;第二日中立官員站出來幾個;第三日又增多一些;第四日……漸漸的,不斷有人提出附議,或者主動呈交奏折,完善細枝末節,熬了一個多月,王丞相已是獨木難支,眾叛親離,不得不順應眾意,通過了「二府三司制」。

從此以後,丞相再不能獨攬朝政,凌駕於皇權,世家巨族與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慢慢破碎,終至消弭。聖元帝再拋出改革稅法與土地制度的議案時,反對聲浪果然消減很多,更有朝臣提出切實的方案供他施行,首要一點就是摸查人口,完善戶籍,再行分攤田地。

然而世家巨族到底有幾分底蘊,在嚴重觸犯他們利益的前提下不可能毫不反擊,竟放出流言,說那些游走鄉里的胥吏非為摸查人口,卻為抓捕壯丁,送去修造類似於長城那般的建築,或者沖殺前線,擔當炮灰。聖元帝意欲效仿暴秦,施嚴刑峻法,行病民害民之策,又將戶稅改為丁稅,或二稅並行,大大加重了百姓負擔,只為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樂雲雲。

聖元帝頒布的每一條法令,每一個政略,均被曲解得面目全非,又以最快的速度傳播開來,引得民怨沸騰,亂象橫生,更有幾處飽受苛政盤剝的鄉縣揭竿而起,沖擊州府,意圖推翻皇權。

不過一夕之間,戰火就星星點點地燃起來,而聖元帝若是派出軍隊血腥鎮壓,也就更應驗了那些流言,成了濫殺百姓的暴君,或致全境崩塌。殺也殺不得,招安又招不來,聖元帝眉心的溝壑都增添幾條,當真是一籌莫展。

帝師與太常已分派儒生下去,每到一個鄉縣就唱念修法的好處,民眾卻並不采信,反倒以為朝廷在糊弄他們,越發生了怨氣。

情況越來越糟,若放任自流,魏國必然分崩離析;若強勢碾壓,百姓必然遭受苦難,怎樣才能既快速又風平浪靜地解決這場危機成了聖元帝的一塊心病。他總想找個人說說話,拿個主意,放眼四顧卻發現未央宮里只有穿堂冷風與昏暗燈燭,並無人能為他解憂。

「陛下您別喝了,明日還要早朝,睡晚了怕頭疼。您若是心里不痛快,可去後宮排遣排遣,想必眾位娘娘很樂意伴您左右。」白福戰戰兢兢地勸說。

聖元帝冷笑一聲,「排遣?她們除了爭風吃醋,勾心斗角,還懂什么?朕的解語花不在此處。」話落眸子一亮,急道,「快拿文房四寶來,朕要寫信。」

白福不敢耽誤,忙取來文房四寶,一一鋪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