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試法(2 / 2)

愛誰誰 風流書呆 1593 字 2020-06-30

因民亂四起,朝堂巨震,葉全勇一案已擱置待查,趙陸離亦被無限期關押,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歸返。除了關素衣,趙家上下都有些焦躁,寫了信向趙瑾瑜求救,卻久久未能收到回音,只能茫然坐等。

這日,關素衣正在書房里作畫,忽然收到鎮西侯府送來的一封信,上書「夫人親啟」四字,下角落了忽納爾的款。她眉梢微挑,興趣漸濃,拆開後一目十行地看完,想也不想就寫下答案,命人送返。

聖元帝本以為夫人要考慮許久才能回信,已做好等待幾日,甚至數十日的准備,卻沒料只過了小半個時辰,急足就匆忙入宮,跪在御前復命。他拆開信封,取出清香撲鼻的夾宣,卻見其上只寫了七個行雲流水的大字兒——天子當以身試法。

以身試法?怎么個以身試法?聖元帝兀自沉吟,苦苦思索,最終撫掌大贊,「妙啊,夫人果然是朕的解語花,賢內助!來人,朕要親自去鄉里探查民情,不喬裝改扮,不白龍魚服,怎么張揚怎么來,必要鬧得人盡皆知才好。」

白福幾個連忙苦勸,直說得口舌發干也沒讓陛下改變主意,只好傳令下去,准備御攆與儀仗。

這一日,全燕京的人都知道皇上親自去近郊鄉縣安撫民眾,卻在途中驚了馬,翻了車架,壓倒一大片剛栽種的農田。為鼓勵農耕,保證糧產以供應軍隊,聖元帝曾頒布過一條律令,嚴禁任何人踩踏已種了秧苗的田地,違者杖十,罰銀五兩。

這回他自己犯錯,哪怕耕種田地的農夫一再表示無需賠償,卻還是命屬下在自己背部打了十杖,並親自將五兩銀子遞過去。當地官員早就安排了十里八鄉的百姓前來跪迎聖駕,將這一幕看得真真切切。

這場受刑並非作假,當皇帝轉過身時,竟有斑斑血跡從布料里透出來,染紅了龍袍。然而他絲毫也不在意,語重心長地道,「修法當以護民愛民為本,民貴君輕,不但民眾要遵守律法,皇族更該以身作則。在修法之初朕便說過,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又豈能自食其言?近來種種謠傳,非為朕之本意,摸查人口,完善戶籍,不為抓捕壯丁,暴征財稅,只為攤分田地,鼓勵開荒,供養百姓。朕想給大家一條活路,某些人卻為私欲鼓動民亂,令無辜者枉死。人口戶籍摸排清楚,家中只獨子一人可減輕賦稅徭役,更可免去征丁打仗;家中只孤寡老人,不但無需繳納賦稅,還可獲得官府周濟;家中人丁興旺,攤分的田地也就更多。你們只看見戶稅改丁稅,卻沒看見占田改均田,以往只能為世家巨族耕種田地,以獲得少得可憐的口糧,現在卻能自己擁有田地,靠勤勞肯干養活一家人。你們說孰優孰劣?」

說到此處,他慨然長嘆,語氣悵惘,「朕一心為民,實不願你們枉送一條性命,枉流一滴鮮血,故遲遲未派重兵碾壓全境。也希望你們能開霧睹天,破陳立新,共創一個太平盛世。」

俗話說得好,寧當太平犬,莫為亂世人。人活於世,誰不願安安穩穩、太太平平?誰不願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沒被逼到絕境,誰又會拿性命去拼?此前也有人走鄉串戶,大力宣揚修法的好處,卻都及不上皇帝的以身作則與情真意切的自述。

莫說飽讀詩書的文人已淚灑滿襟,拜服於地,就是那些大字不識的平頭百姓亦深受觸動,山呼萬·歲,直贊皇上乃當世雄主,千古明君。

今日種種以最快的速度傳揚開來,□□的民眾冷靜了,開始打聽此前頒布的律法都有哪些,所謂的「均田」又是何意。帝師與太常親自游走鄉里,為民解惑,於是戰火一處一處熄滅,拿起刀槍落草為寇的壯丁紛紛跑回家,生怕慢上一步就沒能登記戶籍,導致家里少得幾畝田地。

不過半月功夫,這場有可能分裂魏國,顛覆朝堂的災難就這樣消弭於無形。聖元帝沒耗費一兵一卒,只受了些許皮肉之苦,但對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而言,這根本算不得什么。

與此同時,關素衣收到了忽納爾送來的謝師禮,一箱典籍與一張地契。她早已聽說陛下以身試法之事,卻不以為怪,只當忽納爾把自己的信呈給鎮西侯,鎮西侯又報予皇上,這才有了後續。

回禮很貴重,說是價值連城也不為過,她卻受之坦然,捏著地契笑道,「皇上雖然出身草莽,作風有些土豪之氣,然納諫如流,勇於擔當,稍加時日,必名副其實,堪為聖君。」

金子一面附和,一面將這番話默默記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