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揚名(2 / 2)

愛誰誰 風流書呆 1684 字 2020-06-30

與此同時,徐廣志將手里的稿件撕成碎片,而後拂落書桌上的東西,顯得氣急敗壞。景郡王坐在上首,冷哼道,「此時發怒已無濟於事,還不趕緊寫一篇文章辯駁?你不是最擅長口舌之利嗎,就不能把這逆旅舍人踩下去?」

徐廣志到底心機深沉,想得也遠,頹然道,「王爺有所不知,現在已不是我能不能將他駁倒,而是旁人願不願聽的問題。你道他這篇文章緣何傳得如此快速,不過短短一個時辰,就已街聽巷聞,眾人皆知?我的文章是站在權貴立場上,寫給士大夫和官宦們看的,他的文章卻是站在庶民立場上,寫給全魏國億萬百姓看的。我的文章是為特權階層發聲,他的文章是為普通人請命。王爺,您好生算算,魏國權貴有多少?平頭百姓又有多少?百姓若是受他蠱惑,認定我是權貴鷹犬,從此絕不會聽信我一字半句!我哪怕寫幾百幾千篇文章,亦是枉然。上次王丞相鼓動民亂那事你可還記得?民眾的力量連皇權都能推翻,連國君都要敬畏,民眾的聲音又豈是能隨意忽略甚至堵塞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而今我若再寫文章與他作對,那便是站立在這滔滔奔涌的河川上,注定會被溺斃!只願皇上明白我的苦心,更看重我的策論並提攜重用。所以現在咱們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等。」

景郡王想起上次差點分裂魏國的*,心中已起了怯意。他不是聖元帝,斷沒有一言平息民亂的威望,若是徐廣志與逆旅舍人展開筆戰卻又慘敗,不僅他文名盡毀,自己也會引火燒身。

二人對坐無言,半晌後只能含恨認輸,且等下回再慢慢布局,重振旗鼓。

----

未央宮里,聖元帝派遣暗衛從趙陸離懷中偷來原稿,正如痴如醉地閱覽,時而拍案叫絕,時而恍然大悟,竟片刻也舍不得放手。

「來人!把帝師、太常、司馬、司徒、司空等人召來,就說朕這里有一篇奇文欲與他們共賞!」他一人飽覽猶覺得不夠,恨不得嚷嚷的全天下都知道。

兩刻鍾後,諸位大臣奉召而來,瞥見皇上手里的文稿,心里莫不了然。身為士大夫,他們自然更滿意徐廣志的策論,但皇上出身草莽,又是蠻夷,難以理解他們對於父權與宗族禮法的執念,而朝堂上漸漸啟用寒門貧士為官,對公平公正的追索亦前所未有的強烈。

這篇文章的問世可說是順應天命,合乎人心,雖傷及權貴要害,卻更撓到百姓乃至於寒門士子的癢處,擁有極其龐大的群眾基礎。在世家衰落,寒門崛起的現在,它一面肯定了儒家仁愛學說的重要性,博得了普通群眾的認同感;一面直指其劃分人等的局限與弊病,獲得了天下庶民的支持與擁戴。緊接著又一改風格,由淺顯易懂的白文變為深奧精煉的立法綱要,把文人的心也狠狠抓住。

這位逆旅舍人若肯出仕,當又是一位帝師!

眾人心思各異,慢慢走到殿前行禮,未等下跪就被皇上招過去,欣喜道,「這篇名為《民之法》的文章,想必諸位愛卿都已拜讀過吧?來來來,快與朕說說你們的想法。」

關老爺子和關父定睛一看,發現稿紙上竟是自家掌上明珠的字跡,不免出了一身冷汗。

三司長官中有兩位出身官宦世家,自是對文章不怎么喜歡,隨便敷衍幾句便垂頭喝茶,出身寒門的司空大贊特贊,推崇備至,把關家父子跌落谷底的情緒緩緩調動起來。

皇上從未見過依依的字跡,應當沒甚要緊。這樣想著,二人也就面色如常了,略喝幾口熱茶,等司空誇盡興了再說話。

「帝師,您老最擅長寫文,還請幫朕掌掌眼,這《民之法》究竟如何?」聖元帝惡趣味地詢問。

關老爺子勉強壓下驕傲的情緒,肯定道,「此文堪為立法之緒論,當命詳定編敕所全體官員仔細研讀、參悟。徐廣志那篇策論微臣也看過,其宗旨為『在禮教宗法的基礎上訂立國法』,看似彰顯仁義,惠及各階層,實則強化父權,淡化君權;加固宗族之凝聚力,削弱邦國之統御,三五年內可令社稷穩定,十數年內可令百姓順服,二三十年後卻可興世家,旺宗族……」

至於重振世家與宗族的後果為何,想必無需他贅言皇上也知道,定是此消彼長,你進我退。

聖元帝目光變得鋒利起來,轉頭看向司馬與司徒二位大人,皮笑肉不笑地道,「難怪徐廣志那般受士大夫追捧,卻原來是這個緣故。親親相隱,官官相護,若觸犯了國法,你們還能上請,亦或官當,真是逍遙得很!你們獲得特權抱成了團,想干什么都有親族或同僚幫忙掩蓋,置朕於何地?好個徐廣志,好個世家喉舌,權貴鷹犬!」

司馬、司徒駭得瑟瑟發抖,連忙跪下請罪,從此再不敢舉薦徐廣志入仕。明眼人都看出來了,他那篇策論正正戳中皇上心肺,已令他厭恨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