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主導論壇走向(2 / 2)

李楓的表示其實非常簡單易懂,就是剛才所有人的話雖然不錯,但是邏輯用錯了。

通常所說的「夏蟲不可言冰」,其實就是類似的意義。如果去向只有幾個月壽命的夏蟲解釋什么叫做冰,它未到冬天就死了,怎么可能理解。

所以,如果不能從全新的高度去審視互聯網,僅僅以輔助性工具的角度來看它,所犯的其實就是邏輯體系的錯誤。

一旦整個邏輯體系選擇錯誤,推導出的結論自然就會大大偏離方向。

「我也認同李楓的觀點。」身為今天分論壇主持人的謝長庚開始給李楓撐腰,「互聯網本身極有高成長性和大變動性,對於其發展形態的把握非常困難,畢竟在這個比特世界里根本沒有時空距離,你只要足夠聰明,嵌入了一個工具,就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所以說,互聯網本身是一種基礎性架構,它一旦建成,就會按照自身的邏輯飛速發展。我們在經濟家雜志上發表的文章,其中提到的荷塘效應,就是為了解釋這種現象。」

老謝畢竟是學術界的權威,他一開口,在場還是有不少人連連點頭,質疑李楓的聲音開始變小。

但仍有不少人望向李楓,給他施加壓力,希望他將自己的觀點闡述清楚。

李楓的肚子里其實有很多話,不過許多未來真實發生的事情,在現在看來都有點天方夜譚,比如說未來的智能手機可以實時上網,並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應用范圍和連接能力大大超過了傳統互聯網。

又比如未來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出現,使得互聯網經濟成為了全人類的神經中樞,它們的效率遠遠超出了人類本身,使得互聯網成了全人類發展的引領者。

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全人類的工作效率,原本大量的線下實體工作開始轉變成線上的虛擬操作,人類有了人工智能助手之後,就不僅僅是效率升級,而是根本上的模式迭代。

「其實我還想說的有很多,只不過其中的許多觀點大家可能無法接受,但並不代表它們不會發生,事實上它們已經在醞釀,許多我們認為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可能馬上就會變成現實。就想我們現在讀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其中的許多情景我們已經實現。」李楓說道,「所以在當下,我們必須要加速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更多的人連接到互聯網上來,當全球網民總數達到十億、二十億乃至三十億的時候,今天所說的一切都將發生。」

此刻的分論壇正通過美利堅的各大電視台進行全程的同步直播,李楓的形象也一再出現,使得全球的經濟圈都開始注意到這個來自華夏的十八歲年輕人。

正在自己公寓中准備重啟公司的金文彥激動地看著電視,知道選擇了李楓,自己絕對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