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都是運河惹的禍(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767 字 2020-07-01

戰爭不是兒戲,尋找戰爭借口可以忽略,不過調動部隊、籌集戰略物資,這些還是少不了的。

不要看埃及弱雞,那也要看和誰比,至少人家在非洲大陸還是扛把子,號稱非洲第一強國。

他們的最大競爭者是埃薩俄比亞,不過這個對手英國人幫忙削弱了,等他們打完了埃薩俄比亞也就完蛋了。

不用懷疑,列強還是要面子的。除非是阿富汗那種小強,不然為了面子,英國人也要打殘埃薩俄比亞。

霸主需要用武力維護,輸給同等的歐洲列強可以,輸給非洲土著就不行。

巴黎政府還是很務實的,為了不鬧出笑話來,他們進行精心准備。***三世決定政治與軍事並行,先擊敗埃及政府再拉攏親法人士。

這也是歐洲各國在海外殖民擴張的常用手段,包括奧地利在中美洲地區也使用過,非洲大陸情況特殊是例外。

倫敦,蘇伊士運河通航的消息傳來,金融市場上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悲觀的認為,大航海時代即將結束。

這還是依據的,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奧地利通往印度洋的航程縮短了一萬兩千多公里,法國和西班牙通往印度洋的航程也縮短了一萬多公里。

英國人航程縮短最少,在這方面處於了絕對劣勢。資本市場上看衰英國本土企業,從事印度洋、東南亞、南洋等地區的出口企業,股票都發生了斷崖式下跌。

這一跌,就波及到了整個倫敦市場,上下游相關產業自然不能獨善其身,跟著一起爆跌,股災爆發了。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股災爆發了別的產業也不要想獨善其身,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金融業。

從1868年初開始,倫敦街頭就排起了長龍。股災導致投機的金融機構、銀行破產,引發了民眾的恐慌,擠兌危機跟著爆發了。

這只是一個開始,循環經濟鏈上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勢必要牽連到其它環節。

毫無疑問,擠兌危機爆發,銀行為了自保停止了對外放款,金融危機波及到了企業。

蘇伊士運河通航只是**經濟危機的導火索,英國經濟早就出現了問題,早在幾年前英國就出現了產能過剩。

這和法奧的崛起也有關系,全世界的市場就那么大,多了搶市場的競爭對手,導致英國工商業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有率持續走低。

市場小了,產能沒有削減,自然就過剩了。只不過先是美國內戰,接著又是普俄戰爭,戰爭延緩了危機爆發。

現在戰爭結束了,生產出來的商品沒有銷路,經濟危機已經在醞釀中。這個時候,恰好蘇伊士運河通航提前**了危機。

原時空從1864年開始,經濟危機就從英國爆發。現在時間被延後了三四年,產能過剩自然也更加嚴重。

這是通訊不便,市場消息不靈通導致的。資本家們沒有跟上市場的節奏調節生產,導致了產能嚴重過剩。

沒有任何新花樣,經濟危機爆發自然要想辦法過冬了。沒有實力的企業直接破產,實力雄厚的產業也開始裁員、削減產能。

1868年夏,大蕭條降臨倫敦。英國鐵路建設規模就縮減了78%,十幾家大小鐵路公司宣布破產,在建二十余條鐵路宣布無限期停工。

造船業也是在 1867年達到生產的最高峰,然後開始收縮,到了1868年底,行業規模縮水了34%。

紡織業,更是這次危機的重災區。受奧地利棉紡業的沖擊,他們丟掉了中歐、東歐的市場,西歐市場又受到了法國人沖擊。

英國人這項支柱產業,在這次經濟危機中遭到了重創,五家工人數量超過十萬的巨無霸企業,在經濟危機中破產。

破產的人滿大街都是,半年前還是風光無限的大富豪,現在就淪淪為了街頭難民。

同時,受經濟危機影響,出口急劇萎縮。黃金外流嚴重,資金緊張,銀行、企業紛紛破產倒閉,英國人迎來經濟史上的第十一次危機——運河危機。

經濟危機爆發後,英國政府沒有及時采取應付措施,而是任由危機肆掠,讓危機變得失控。

無數的失業人群走上倫敦街頭游行示威,資本家們也是叫苦連天。在野黨在報紙上抨擊政府***,經濟危機又引發了政治危機。

約翰-羅素內閣遇到了上任以來最大的信任危機。然而,這真的不關他們的事,根據英國法律規定,政府是無權干涉自由經濟的。

嘴炮黨不會管那么多,反正都是政府的錯。幸好約翰-羅素首相沒有干涉市場,不然他還要背上「干擾自由經濟,導致經濟危機的罪名」。

沒得說,政客們遇到解決不了問題,最常用的手段——辭職。

......

維也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引發了弗朗茨的重視。除非是計劃經濟,否則產能過剩這玩意兒,根本就無法避免。

既然英國出現了問題,那么奧地利也不要想獨善其身,波及過來那是遲早的問題。